陳淑華
摘 要: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傳統的信息獲取方式已經無法滿足人們的需求,需要對信息進行深度和廣度的擴展。微時代的到來,微博、微信、微電影等多種媒體不斷出現。在這樣的背景下,微課程隨之提出,其短小精悍,內容明確,具有較強的針對性,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滿足學生的多樣化學習需求。新課程標準要求加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文章中從自主學習角度,結合新課教學、實驗教學和復習課程教學,探究微課程的設計和開發。
關鍵詞:自主學習 高中化學 微課程 設計開發
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移動網絡、智能手機以及平板電腦的不斷更新,逐漸實現了在線學習,并且成為一種發展的潮流,人們可以實現隨時隨地的學習。此種類型的學習方式更加的靈活,教學中的知識內容不斷的分析,微型的呈現。微課程的設計和開發,能夠將課堂教學的重點、難點以及考點等內容,制作成短小精悍的視頻教程,學生可以隨時觀看。因此,微課程成為現代化教學中的重要資源,更加有利于學生的自主學習,符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
一、新課教學中微課程的設計和開發
在新課程的教學中,學生的學習不僅僅局限于課堂中,學生在課前通過微課程可以學習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識。因此,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借助微課程為學生提供充足的預習資料,彌補學生學習中的漏洞。同時,微課程可以反復的觀看,學生有足夠的學習時間,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例如,在魯教版高中化學“電離平衡”的新課程教學中,教師可以這樣設計微課程。在微課程的設計和開發中,首先需要制作相應的學習任務單,任務單中包含學生的學習目標,如了解電解質、強電解質和弱電解質的概念;了解電解質在水溶液中的電離和導電性;了解電解質在水溶液中的電離平衡以及影響因素,同時包含學生的學習方式。在學生微課程觀看之后,教師在課堂中設置問題反饋,了解學生的自主學習情況。如稀釋溶液對電離平衡產生的影響和原理;離子濃度變化對于電力平衡的影響;電離平衡常數中的常數計算。結合學生存在的問題,設計針對性的例題,引導學生開展學習和討論。通過這樣的方式,教師能夠了解學生的自主學習情況,開展針對性的課堂教學活動,解決學生遺留下來的問題。通過這樣的方式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意識,學生獲取化學知識的同時,體會化學學習的樂趣,樹立課堂學習的信心,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
二、實驗課程中微課程的設計和開發
化學是一門注重實驗的學科,化學知識、化學現象以及化學理論等需要通過實驗進行驗證。化學實驗的過程中,通常具有一定的危險性,教師應當明確告知學生按照規范開展化學實驗。微課程中采取微視頻的方式,引導學生學習實驗操作,學生可以明確的記錄和學習,并且有足夠的時間思考,有利于學生自主實驗操作,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例如,在魯教版高中化學“鈉的化合物”的實驗教學中,學生了解學習任務、學習目標和學習方式之后,教師通過微視頻向學生展示相應的化學實驗,如金屬的通性、鈉和氧氣的反應、鈉和水的發應。通過視頻的觀看,讓學生了解金屬鈉的性質,并且了解實驗使用的儀器、實驗步驟以及實驗中存在的危險等。通過這樣的方式指導學生開展自主實驗,通過自主操作和觀察,掌握化學知識內容。之后讓學生預設Na和HCl的反應以及Na和GuSO4溶液的反應。明確實驗的試劑、儀器、操作、現象和結論等。在實際的實驗探究中,發現Na和GuSO4溶液的實驗存在不相符的情況,如沒有生成紅色固體,但是出現了藍色沉淀。引導學生根據化學原理開展推測和探究。通過這樣的微課程設計,學生能夠深入了解化學知識內容,并且減少化學實驗的錯誤操作,避免出現化學實驗危險。學生根據其中的化學實驗,可以開展深入的實驗探究活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三、復習課程中微課程的設計和開發
復習是化學課程教學的最后階段,通過復習鞏固學習內容,加深知識內容的學習和理解。在高中化學復習課教學中,教師根據復習內容設計微課程。明確微課程所要達到的目標,給予學生學習方法建議,學生了解復習課程中的學習任務。借助微課程平臺的交流功能,實現知識內容的銜接,幫助學生構建知識架構,實現知識內容的整合,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構建高效課堂。例如,在魯教版高中化學“石油的冶煉--煤的干餾”的教學中,借助微視頻向學生展示石油冶制的過程,讓學生了解每個環節的原理,并且了解每個過程中的產品和用途。如脫水和脫鹽中,鹽和水的去除,能夠減少設備的腐蝕;分餾環節中,主要是采取加熱和冷凝的方式,根據沸點的不同將石油分成不同的產物,如石油氣、汽油、煤油、柴油、石蠟油、潤滑油和重油。裂化的過程中,需要在一定條件下加熱,相對分子質量大、沸點高的烴可以斷裂為質量較小、沸點較低的烴。裂解的過程中,以石油的分餾產品作為原料,借助更高的溫度,將長鏈烴斷裂成乙烯和丙烯。學生觀看微視頻之后,通過問題引導學生開展討論活動,了解煤的成分,對比分析干餾、蒸餾和分餾的差別,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水煤氣,其成分是什么?和煤有著怎樣的關系?為什么要將煤氣化?通過復習課程中微課程的設計和開發,進行知識內容的整合,完善學生的知識體系,提高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
四、結語
總之,課程教學不僅僅是靜態的文字,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課堂教學逐漸實現動態化。隨著微時代的來臨,人們的生活和學習離不開智能產品,信息技術不斷深化和使用,逐漸應用到學習中。借助微課程的方式開展學習,能夠彌補傳統教學中的不足,設計出更加負荷學生特點的教學設計,充分利用課堂教學資源,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 張揚.交互式高中化學微課程的設計與應用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 2017.
[2] 劉玉平.基于自主學習的高中化學微課程設計與開發[D].華中師范大學,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