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慶勝
摘 要:社會生產和人們的日常生活都離不開能源的支持,尤其是由石油衍生出的各種能源給經濟的發展提供了不少動力。當今社會經濟水平不斷提高,能源面對的市場也越來越廣,但是新能源的開發和能源結構的重組創新又使得油價變化不定。這就要求當下的石油企業更新其管理模式,從技術創新的角度著眼,提升管理人員素質、革新管理理念及體制等措施為大勢所趨。本文將結合當前新形勢,對石油企業的發展方向及其管理模式的改革路徑進行簡要分析,從企業管理角度入手以提出能促進我國能源事業發展的相應措施。
關鍵詞:石油企業 管理體制及模式 新形勢 改革措施
引 言
石油企業的發展是保證經濟穩定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面對石油資源的短缺而社會需求卻在不斷擴大的情況下,國際油價的總勢頭卻在下跌。現有的石油企業管理模式存在一些問題,這些問題本質上就是過去時期的一些傳統管理方法的弊端遺留。石油企業要想長遠發展,必須進行改革,管理模式改革是關鍵內容之一。石油企業管理模式的改革,可以通過加強管理,促進企業生產技術的不斷提高,準確規范各環節的工作,提高石油能源利用率,節約資源,以此保證石油企業的長足發展。
1.當前形勢以及石油企業管理模式的改革方向
因能源本身在一定時期的配給就能夠滿足社會生產的需求,這決定了能源行業的“周期性”,再加上能源主要和市場掛鉤,使得其只能在繁榮、衰退、蕭條的周期性波動中生存。“供給側改革”已經通過其相應的手段對過剩的產能進行清理,如今的石油企業可以說是站在能源新周期的起點上。目前的經濟正于新常態中穩定起步,能源消費增速明顯降低,盡管如此,由于非石化能源的劣勢始終難以由其自身去改變,所以當下對天然氣和石油的需求必然會上漲。 2018年,國際油價上漲趨勢更為明顯。排除地緣政治和戰爭等不確定性因素,石油價格的實際增長是有限的,至多每桶65美元。另外,隨著債務到期潮的臨近,許多高質量的油氣資產將流入市場,這將有力地推動北美和世界主要產油區進一步的油氣投資和并購。未來幾十年將有一次戰略機遇,這將為油氣產業鏈上游帶來歷史性的投資機遇。要想高效全面的實現能源結構轉型,就需要增進原油的進口量,提升天然氣提取質量,做好能源儲備。
所以從整體上來說,目前石油企業管理模式的改革方向大致就是:發展滯后的企業抓緊清除過剩產能;加強內部的人事管理,對相應的考評監督制度進行完善;對原油的進口進行有效的監督與甄別,提高原油加工技術;對市場機制架構進一步的完善和升級。
2.改革石油企業管理模式的原則遵循
除了社會主義市場的硬性原則需要被石油企業所遵循,改革過程中也應該要結合企業實際發展狀況,制定相應路線來創新管理制度及模式。
2.1從實際出發
目前石油市場處于稍顯低迷的狀態,但是目前經濟發展尚屬新常態初期,所以如今多數能源企業處在周期性波動中的“復蘇”時期,出清過剩產能的同時也要做到“強儲備”。總之應具體分析當前企業遇到的主要問題,不應盲目創新,而應根據實際情況制定改革方案,與時俱進,使改革行之有效。
2.2改革整體性、系統性、科學性三者并重
從整體立場出發,通過市場的選擇或人為的手段,綜合掌握整體內部要素之間以及整體與外界之間的關系,使整體達到最佳狀態并且最節省資源,先建立整體的模型,對所有模型進行最優化分析,把分析得到的結果進行對比,評價各種模型或方法的優劣,最后綜合得出最優的方案,確定出最系統科學的改革路徑。
2.3改革過程中可被兼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管理模式的改革結果最直接的體現就是經濟效益,預期的經濟效益應高于改革前效益,且在新模式下成長的石油企業達到的目標應高于預期;至于社會效益即要從產品的質量抓起,并且積極接受社會的反饋并對有建設性的建議提到決策方案中來。
3.新形勢下石油企業管理體制及模式的改革措施分析
3.1開放油田勘探市場,共享市場資源
早先為了規范市場使其中的商品能夠由國家集中管理,石油企業的大權基本掌握在中石油和中石化手中,而要合理配置市場資源就不應該讓行業壟斷現象形成,尤其是能夠靈活運用市場規則的石油市場。因此國企應與個人企業之間加強交流和聯系,共同提高石油資源在國內和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1]。中國的大部分勘探區塊被中石油和中石化所掌握,而其他個企能夠勘探開采的區域不足百分之五,且還有很多被閑置的區塊限制開采。雖然要做到中石化、中石油將勘探資料完全透明并與石油企業共享很難實現,但是目前為了適應開發潛力還很大的國際市場并促進市場的繁榮,有必要建立相關的機制以拓寬石油投資渠道。企業的勘探須經國土資源部的文件批準后方可執行。但源于行政力量強,規定不夠明確使得限制較多,所以有必要對批準的細則進行詳盡的解釋,并且規范批準程序,給資質和人員素質達到要求的企業以勘探的權利。同時,國土資源部應公開向社會各企業進行招標,并且容許企業間轉讓相關權利,當然這一切活動的進行需要建立在企業資質和人員素質達標的基礎上。當企業掌握主動權,吸引外資也會比較容易了。
3.2革新企業服務理念,良性競爭
管道網絡系統應在市場中被充作獨立的個體,功能應被限制在單一的“運輸”上面,銷售和交易的業務不應該讓管道網絡系統來承擔,管網相當于一個接受其他企業委托的機構,承擔的功能應是協助石油企業存儲加工、運輸油氣的功能。自然地,每個管網都隸屬于相應的母公司,除了要給自己的公司提供服務,也需要開放管網使其能夠主動承保母公司以外的業務。對于管網的定價,需要圍繞建設和運營的成本,技術水準,送報價格監管部門再實施定價。所謂良性競爭就是要建設一個能夠公開展示企業設施容量的競爭性平臺,企業結算和管道承包的業務都能在這個平臺公示,給各石油企業做參考的同時也促進良性競爭,如此才能讓管網對其獨有的功能進行實現[2]。實質上這個共享機制相仿,不過現實中的企業往往更注重于眼前的利益,畢竟能源市場不像其他一些能夠穩定供應并銷售的商品,能源市場波動性較強。雖然高瞻遠矚是必要的,但是要真正做到良性競爭稍顯遙遠。
目前的管網也在嘗試引進外來資本,但是改革的框架還不夠穩定和成熟使得引資速度變慢。所以關于成本、投資和收益回報率的監管架構需要被建立起來,才能使外來資本對管網的投資產生興趣和信心。
3.3促進市場化定價
當前的中國原油價格已與國際市場接軌,但成品油價格仍由國家制定指導價。對于原油投資,國內目前主要支持現貨投資。實質上我們可以從WTI原油中汲取一定的經驗,使中國原油能在一個消費能力較高的區域中具有良好的流動性及較高的價格透明度。
3.4突破行政壟斷的壁壘
自改革開放后,中海油、中石化、中石油這幾個總公司相繼建立,國家的海上石油勘探開采工作、對外交流合作工作、煉油化工、陸上石油勘探和管道運輸工作都由他們一手包辦。目前仍有“以黃河為界,北方石油市場由中石油控制,南方石油市場由中石化控制的說法”,實質上由國家主導能源產業的生產有利于保護我國能源安全,穩定能源價格水平等。但是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石油產業也迫切需要自身發展的自主權。以當前的能源企業管理水平,只能將輸送的能源面對的市場抑制在國內局部區域,若是能源企業能夠配合政策和模式改革,為這些個企提供一些空間發展,將有利于我國的資源得到充分開發,并且有助于推出更多類型的石油產品以提高與外來商品的競爭力。
4.結語
總之,要對我國的石油企業管理模式進行革新,需要國家的協助,以提供機會和空間給石油企業做進一步的開發;需要革新服務理念,不斷提高服務水平,而非占有資源后獨霸一方;以國家給出的指導價為參考,根據市場靈活對自己的產品進行定價;積極與國企協商,突破行政壟斷的壁壘,促進石油企業管理模式的革新。
參考文獻:
[1] 羅佐縣,楊國豐,梁慧.石油公司的啟示[J].當代石油石化,2016(02):19-25,36.
[2] 劉路軍.石油企業管理模式創新發展的新突破[J].中國石油大學勝利學院學報,2014(02):89-94.
[3] 趙艷平.新形勢下石油企業基層黨組織建設的思考[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6(04):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