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素瑩
【摘 要】隨著社會人群孤獨感的增加,大學生既孤獨、敏感又不顧后果,易產生養寵行為。根據荊州市高校流浪動物的現狀和成因,提出相應的管理措施,緩解危害,提高已有流浪動物收容所的實際利用率,促進流浪動物公益事業的可持續性發展。
【關鍵詞】荊州市;高校;流浪動物;措施;可行性分析
一、大學生養寵現狀
一些大學生在成長的青春期,對動物有特殊的偏愛,"吸狗擼貓"文化在九零后大學生之間逐漸流行。不顧學校禁養寵物的規定,寄養在宿舍或者學校的公共空間,畢業后遺棄這些寵物,成為高校流浪動物的主要來源。經我們調查發現以下現狀:
在調查中共有46%的學生曾經或現在或打算養屬于自己的寵物,但僅有8%的人了解或非常了解流浪動物保護組織的相關規定和措施,而有36.67%的人不關心這些,他們不了解流浪動物組織,沒有將曾經飼養的動物送到收容機構,也是造成校園流浪動物的原因之一。根據調查,大學生選擇養寵的主要渠道還是購買,有56%的被調查者持這種觀點,僅有11.33%的人選擇從收容所領養。
二、荊州市高校流浪動物現狀
我們根據所發放的兩百份問卷調查出來的問卷結果顯示,在身邊見到流浪動物的幾率高達77.33%。
(一)疾病纏身
高校開放式的管理,是為了方便學生,同時,也成了流浪動物(如:貓、狗等)的天堂。因為學生多,學校附近的食物多,從而這里也成了流浪動物的棲息地,但是也正因為如此,流浪動物沒有固定的吃食、疫苗等,從而導致了它們身患疾病,嚴重的甚至會讓它們的身體腐爛。當然這不排除,流浪動物在被遺棄時就已經染上疾病了。
(二)饑不果腹
雖然高校學子眾多,美食聚集,但是校園內外的環境衛生都做得相對較好,食品垃圾就做了規范的處理,所以流浪動物既沒有人喂食,更沒有食物廢料可以撿,從而導致了流浪動物饑不果腹的現象,甚至偷吃的現象產生。
(三)傳染病菌
因為學校附近總有流浪動物進出,有些流浪動物身上帶有病菌,而人人都有憐憫之心,流浪動物的病菌就會帶給人,從而導致人被感染,生病。更嚴重的甚至是被流浪動物咬傷,需要打疫苗來清除病菌。有許多人養寵物,但是每當寵物病了、畢業等種種原因就將寵物遺棄,我們倡導的是“責任養寵”。
三、荊州市高校流浪動物現狀成因分析
(一)在校大學生養寵物管理不規范
在寵物盛行的今天,荊州市各高校在校大學生養寵意愿普遍較高,但沒有一所高校針對校內流浪動物制定較為可行的管理辦法,通常做法都是以“寢室內禁止養寵物”來限制在校學生養寵,卻是收效甚微。部分學校會進行定期驅趕流浪動物但是治標不治本,校園內缺少相關辦法和組織與社會公益機構對接,校內流浪動物得不到妥當的收容、絕育等管理。
(二)地方流浪寵物管理制度不完善
目前,我國沒有關于流浪動物的專門法律規定,相關規定散見于動物防疫法、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治安管理處罰法、侵權責任法等。在荊州市相關的地方性制度規定中,有的流浪動物屬于城管、有的屬于衛生等部門管理,管理部門不統一,導致現在制度的可操作性不強。荊州市地方性規定中對相關違法行為沒有設定相應的法律責任,或對相關責任人任何懲罰措施,對于寵物的“黑市”交易還需持續、嚴厲的、打擊。
(三)流浪動物公益救助機構沒有形成良好的模式
荊州市市區目前公益性質的流浪動物收容所不超過12個,包括在民政局登記注冊并存在較久的荊州市流浪小動物保護中心等大部分組織,都處于入不敷出的狀態,長期的依靠外界公益捐款、政府支持、甚至是自掏腰包讓這些公益組織舉步維艱。
四、建議
1.完善荊州市流浪動物管理制度
我國的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的流浪動物管理辦法都有借鑒國外已有較成熟的相關法規,例如:歐盟《保護寵物動物的歐洲公約》、英國《寵物動物法》等。荊州市政府可根據本地現實情況,規定養寵人從飼養寵物開始直至寵物死亡的全程義務及相關責任及具體罰則;明確流浪寵物捕捉部門、登記部門和飼養部門;對于捕捉的流浪寵物應該進行電子檔案登記,設定流浪寵物收容站應該具有必要的飼養條件,同時將流浪寵物的管理和寵物飼養的規定相結合,對于寵物的銷售、飼養等進行嚴格立法。
2.對現存流浪動物采取合理措施減少數量
部分校區發生流浪狗咬傷人事件后,校區會流浪狗進行大面積撲殺的做法,但沒有一所高校因此收到成效。目前,世界公認的控制流浪犬貓等寵物的最有效辦法為“TNR”法,即“捕捉、結扎和放歸”。各高校應設立與社會流浪動物救助機構對接的組織,可以由學校志愿負責,同時,由于校區內流浪動物較為集中便于捕捉,并且對于帶有傳染疾病和年齡較大又身患重病的流浪動物可以進行人道處理。
3.創新流浪動物救助機構發展模式
流浪寵物收容中心分為政府部門設立的流浪寵物留置站,和民間成立的救助站,政府部門對流浪寵物的收留能力有限,今后應當大力發展社會力量。試行能維持自身運營的綜合性公益文化基地,以現有流浪動物收容所為平臺,搭建寵物相關專業實訓、心理咨詢方向心理治療和親和訓練實踐、體驗式領養等全方位綜合實踐實訓基地。結合荊州市職業技術學院已開設的寵物美容專業、各高校設立的大學生心理健康中心、動物主題公園等內容,實現寵物類定向專業實訓、大學生寵物心理治療、家庭游樂,以及社會人士在基地認領流浪動物,每月支付相應的領養費用由基地工作人員照顧寵物,也可在飼養主方便時接回家飼養這一體驗式認領。在綜合基地既能收容、救助流浪動物并進行細致準確的分類,同時也可以因地適宜的匯聚荊州市的社會資源,讓流浪動物救助機構能穩定運營、長期發展,從而對流浪動物進行有效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