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懷義
【摘 要】隨著我國教育的不斷發展,新課標改革已成為初中教學模式的主要趨勢。初中的數學教學形式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變化,學校越來越重視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合作學習模式的出現,使得學生對數學的學習積極性大大提高,同時也增加了學生的參與性。本文就基于合作學習模式的初中數學教學進行研究,根據初中數學教學合作教學現狀,提出具有參考性的意見。
【關鍵詞】合作學習;初中數學;教學;研究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老師講授,學生學習的一種學習模式,這種模式的學習已經無法適應現在教育模式的發展。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主要是基于班級或小組合作下的自主的學習模式,能極大限度的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尤其是在數學的學習中,合作學習更能體現其優勢。
一、合作學習模式的教學優勢
1、有利于培養學生團結互助的精神
傳統的數學教學模式主要是你教我學的形式,學生除了聽老師講課,大部分時間是自己獨自完成數學內容的學習,而合作學習更能體現眾人的力量。采取合作學習模式來教學,讓學生在團隊合作中,相互幫助,交流解答問題,實現一個團隊的共同進步。在合作學習中,培養一種團隊合作協作的精神。
2、有利于因材施教
合作學習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老師教學的壓力,學生可以在合作過程中,相互交流,集合眾人的智慧解決問題,老師不必再對每個同學都進行指導。當個人遇到問題,可以在團隊中交流解決,當一個團體遇到集體解決不了的問題是,老師再進行積極的指導,及時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同時,老師可以根據學生普遍遇到的問題,進行相關的教學設計,做到因材施教,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
3、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合作學習是深受學生喜歡的一種教學模式,學生在小組內討論學習,能夠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積極性。相較于向老師提問或找老師解答問題,學生更加愿意向學生請教或是集體討論得出解決辦法。很多學生對于向老師提問是一種逃避的方式,往往問題會被擱淺,從而導致問題越來越到,學習力不從心,久而久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會降低,甚至出現抵觸的心態。而合作學習就有效的解決了這個問題,同學之間交流更加容易進行,學生更容易積極表達自己的看法,每個學生都參與其中,提供自己的解題思路,集合眾人的想法,得出最終的解題方法。首先這個過程是一個相對享受的過程,每位同學都有參與感。而且在激烈討論的氛圍中也會調動那些沒有學習熱情的同學的積極性,不自覺地參與其中,漸漸的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調動了,學習效率也會有所提高。
二、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合作教學的現狀
1、合作教學的定位不明確
互動和交流時合作教學的主要組成部分,打破了傳統教學中老師作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學生成為了教學的鵝主題,教師只需要引導學生如何學習。但是在實際的數學教學中,老師對教學的定位還不是很明確,很多老師仍然認為合作學習是需要學生自行組織參加的,老師對此并沒有進行有效的指導和幫助,所以在初中數學合作學習的教學中合作教學效果并不是很明顯。
2、責任分工不明確
合作的重要一個環節就是要明確責任分工,在明確責任分工的前提下,進行互動和交流,是促進合作學習的重要前提條件。如果責任分工不明顯,則會出現合作效果不佳,甚至出現內部矛盾,造成兩級分化嚴重。而我國現階段的初中數學合作教學中仍然存在這樣的問題,學生在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各自堅持自己的意見,互不相讓,導致合作無法繼續進行,小組內部出現嚴重的不和諧。
3、學生間的合作效果不佳
雖然現在積極倡導合作學習,但在實際的教學中,老師缺乏對合作學習的指導和幫助,學生在組織合作交流的過程中會出現組織能力不足,小組團結性差的情況。而且在合作交流過程中,部分同學喜歡表達自己的意見,而忽略了其他同學的意見表達;還有一些同學性格比較內向,不愿意主動和他人互動交流。遇到這些情況都需要老師及時的對其進行指導和幫助,來提高每個學生的參與度,讓每位同學參與其中,才能達到合作的最佳效果。
4、針對性指導不足
現階段老師在初中數學合作學習的教學的認識還止于集體討論。大多數老師認為合作學習就是給學生一點時間,進行小組內的討論,并沒有對組員進行合理的劃分,也沒有對小組成員進行合理的定位。尤其是初中生的自我組織能力還不是很高,所以就出現了集體討論時間變成了學生的說話聊天時間。這樣的討論并沒有發揮任何的功效,反而造成了課堂時間的浪費。合作學習的重要的一個環節也是必不可少的環節就是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指導,引導學生進行任務分配,并且要進行有效的跟蹤和調查,適當的時候提出科學的指導意見,實現初中數學合作學習模式的順利開展,并達到預期目的。
5、學習方法和教學內容沒有很好的結合在一起
在初中數學的課堂教學中,老師只是盲目的進行合作學習,并沒有深度思考什么樣的教學內容適合通過合作學習來開展教學,很多時候只是生硬的將合作學習穿插到日常的教學中,造成了合作學習形式化,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反而使基礎比較薄弱的學生對數學的學習更加困難,無法跟上教學進度。
三、提升初中數學教學中合作學習效果的有效策略
1、加深初中教師對合作學習的認識
想要提升初中數學教學中合作學習的效果,首先就需要初中老師對合作學習有一個深刻的認識,了解合作學習的特點,打破合作學習等于小組討論的傳統思想。對此,學校必須對老師展開一系列有組織、有計劃且有針對性的培訓學習,在培訓中將理論學習、觀摩評優課與實踐相結合,拓寬初中老師原有的對合作學習的認識。另外,學校要開展一些學校之間的合作學習實施專題研討會,一方面讓老師親身感受合作學習的過程,另一方面,加強老師對合作學習的認識。
2、加強老師在合作學習中的指導作用
在合作學習過程中,老師針對性的指導是重要的步驟之一。在學生合作學習是,老師必須時刻關注每位成員的動向,針對學生遇到的問題進行針對性的指導。對此學校也要給予高度的重視,讓每位老師意識到自己指導的重要性,可以進行一些相關的培訓活動,同時提高老師的指導能力,保證學生的合作學習可以順利有效的進行。
3、科學劃分合作學習小組
合作學習的小組劃分結果將會直接影響合作學習的學習效果。現階段老師經常使用簡單的劃分小組方法來劃分小組成員,比如按座位分組,就是老師常用的分組手段之一,這種劃分方法沒有考慮到學生的性格、特點、能力等因素也沒有考慮到所授課程所需要的能力,以及內容的性質。正確的分組方法應該考慮到學生各方面的能力,以及課程內容,形成一個強帶弱的小組劃分。這就要求老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的性格特征,人際關系以及能力等綜合因素,實現合作學習小組的科學劃分,提高合作學習的效果。
4、明確小組成員的責任和目標
在合作學習的實施過程中,必須要從實際情況入手,如小組成員的自身能力、溝通能力、互動能力等,來明確小組成員的目標責任。在合理分組的前提下,老師要強調每一個小組成員的學習目標以及明確自身責任。并且老師要密切關注美一位小組成員,針對小組內出現的問題及時的予以糾正和指導,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合作學習中去,提升學生自身能力,增強合作學習效果。
四、結論
合作學習是初中數學教學中必要的一種教學方法,但是很多老師對合作學習的認識還不夠深刻,在合作學習中還存在小組劃分不準確、責任分工不明確等問題,導致合作學習過于形式化。所以教師必須加深對合作學習的認識,運用科學的手段對初中數學進行合理有效的合作學習。
【參考文獻】
[1]董連春,曹一鳴,胡琴竹.初中數學合作學習中教師干預的案例研究.《教育學術月刊》.2013年6期
[2]梁立貴.初中數學合作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教學與管理(理論版)》.2011年6期
[3]楊官平.淺談初中數學合作學習模式的實施策略.《中國校外教育(中旬刊)》.2013年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