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海軍


【摘 要】翻轉課堂興起已經有十個年頭,無論是中小學,還是在大學都在不斷嘗試并創新。本文作者就翻轉課堂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的學習效果進行分析,旨在探討實行翻轉課堂的可取經驗以及存在問題、原因和解決措施。
【關鍵詞】翻轉課堂;過程性;學習效果;分析
一、前言
翻轉課堂主要圍繞課前自主學習、課中合作解疑、課后內化鞏固三個階段設計展開。三個階段自成體系,但又相互貫穿影響,相輔相成相得益彰。下面,我將從四個合班課中選取一個班,就采用翻轉課堂的教學效果進行分析。
二、學習資源介紹
在該合班中,發布的課程學習資源有視頻類占比34.48%、文檔類占比37.93%、圖片類占比13.79%、網頁鏈接類13.79%。
三、學習效果分析
課前發布學習資源,制定學習任務單,課中發布測試作業,學生自主學習課程資源的時間分布,如圖1所示。
從圖1可以看出,學生集中在下午14時到16時學習查看課程資源,這段時間恰恰是本門課的上課時間,而上午9時到12時,晚上19時到22時,學生也在利用空余時間學習。不難看出學生主要是利用上課時間學習老師發布的課程資源,也有部分學生在課余時間查看資源,但不是很多,事實上需要老師三番五次的提醒,部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還是不夠強。
、
我班總共發布測試作業8次,學生得滿分出現6次,得零分出現5次,平均分從50.25至93.18,其中60分以上的占比達75%。從圖2可以看出,學生的學習效果數據呈現正態分布,中間分數段占大部分,而高低分兩極分化嚴重。個別學生課前可能沒有自學老師發布的課程資源,或者就是由于基礎薄弱無法獨立完成自學,所以出現零分現象。
結合學生課前自學的情況和測試得分情況,可以分析得出除了極個別學生以外,大部分學生會進行課前自主學習,同時根據課中發布的任務和學生完成的情況得知,在完成課中任務時仍舊找不到切入點,又需要老師再講解一遍課前學生自主學習的知識點,所以,在翻轉課堂中學生的學習效果并不是很理想,與預想的效果截然不同。究其原因主要來自兩個方面。
(一)教師方面
1、學習目標不明確。教師在課前發布課程資源時未能給學生提出明確的學習目標,大部分學生僅僅是查閱資源、觀看微課,并不清楚有何目的,為何而學,從而導致學生課前自主學習成為了一種敷衍了事的形式。
2、過程跟蹤不及時。教師發布資源過后,學生有沒有認真查看,看了哪些,學了多少,教師未能進行及時有效的過程跟蹤,對學生的知識預備情況有所不知。
3、效果測評不明顯。教師沒有在學生課前自主學習階段設置任務,學生不能在課前檢測學習效果,進而出現學習障礙,未能有效地在課前和課中之間搭建好“腳手架”幫助學生向上攀登,所以在課中發布的測試任務中效果測評不明顯。
4、課后督促不到位。課后階段是翻轉課堂學習效果的最后保證。教師在了解學生課前、課中的學習情況后,如果沒有及時地在課后階段發布任務進行學生知識內化與鞏固,同時加以督促和個別輔導,那么翻轉課堂也就起不到任何作用,反而浪費人力物力。
(二)學生方面
1、學生主動性不夠。翻轉課堂強調學生先學、老師后教,需要充分調動和依賴學生的主動性,如果學生的主動性不夠,沒有在課前認真學習教師發布的課程資源,就不能很好地在課堂上開展翻轉教學,也就不能集中利用課堂時間開展合作探究解決疑難問題,所以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不夠是翻轉課堂教學效果不好的一個重要因素。
2、學生層次性較大。本班學生的學習能力參差不齊層次性較大,有來自對口單招生,也有來自普通統招生,還要來自少數民族生。學生的學習能力、理解能力、運用能力都存在較大差異,對于教師發布的課前資源有些看不懂、理不透、摸不著,進一步打消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四、解決措施思考
隨著課堂教學不斷改革,翻轉課堂也面臨一些實際問題和具體思考,在整個實施環節中對學生的學習自主性要求特別高,教師翻過去容易而學生翻回來卻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接受的知識往往是呈現碎片化,如果教師不能有效地組織和開展課堂活動,學生就很難建立連續完整的知識邏輯系統。如何避免問題,充分發揮過程性學習作用,提高學習效果,特提出以下措施。
(一)加強前端設計、注重過程監管。
教師在進行翻轉課堂教學設計時,一定要認真分析學生的興趣特點、學習風格、起點能力,在此基礎之上,開發課程資源、設計教學內容、發布學習任務、提出學習目標、開展教學評價與學習指導,特別是要明確告訴學生課前、課中、課后的學習目標。課前自主學習,除了給學生發布微課、文檔、圖片資源以外,還要發布相關的任務,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以便學生進行查漏補缺;課中合作解疑,圍繞知識重難點提出新的學習任務、設計一系列活動、開展小組合作探究,進一步幫助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課后內化鞏固,課堂教學結束發布課后任務,對知識點進行再次梳理,達到內化鞏固形成知識體系。在實施的整個環節中開展多種形式的過程性評價,注重教師的過程參與,隨時保證有效的過程監管、提醒與輔導。
(二)把握課中環節、注重環環相扣。
課中環節要根據學生課前的自主學習情況,及時調整教學方案與教學手段,切記不可按原計劃發布學習任務,不管學生的知識預備情況放任自流。一旦學生課前知識預備不夠,而學習任務難度較高,學生就很難達到預期教學目標,整堂課的其他教學活動就會受到影響。所以,在課中環節一定要把握學生的基本情況,適當地調整教學內容、教學活動、教學目標,注重各個環節相互影響,必須通盤考慮。
(三)調動學習興趣、注重因材施教。
翻轉課堂需要學生的主動積極參與,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否濃厚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響著翻轉課堂的教學效果。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了解關心學生,找到學生的興趣點,再開展一些有趣的教學活動,針對部分學生設計階梯學習目標,尤其是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注重個體差異與因材施教,將他們的學習目標定在他們的“最近發展區”,不斷激發學習欲望和興趣。
五、結語
翻轉課堂在教學過程中實際效果與理想效果還是存在一定差距,也不是所有學科都適用。希望老師們能結合學科特點、課程情況、學生實際,開發課程資源、設計教學活動、實施教學評價,合理有效地開展翻轉課堂教學。
【參考文獻】
[1]石芬芳,劉磊.翻轉課堂的學習心理與教學分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5(29):21-25.
[2]韋波.基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高職專業課程過程性考核設計[J].廣西教育,2015(7):69-71.
[3]溫彤.有效翻轉課堂的過程性評價研究——以英漢互譯拓展課為例[J].語文學刊,2016(5):134-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