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志平
(福建省建甌市龍村中心小學,福建建甌 353100)
獨學簡而言之即是學生個體的獨立學習,也可以稱之為自主學習,是指在教學過程中由學生獨立自主開展學習的一種模式。微課則是伴隨互聯網技術發展起來的,其核心內容是十分鐘左右的課堂教學視頻,教學內容針對性強、資源容量小,有效地利用學生的碎片化時間完成預習、學習與復習內容。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動力,提升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1]。
首先,微課具有碎片化特點,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獨學的時間特點。在教師將微課短視頻錄制完成后,可以通過各種渠道發送給學生,讓他們在休息的間隙完成自主學習。這種突破時空限制的學習模式,不再受時間和環境的限制,甚至坐車時、睡覺前都可以完成知識學習。可以極大地提升學生獨學的時間,進而提升他們獨學效率。
其次,微課短小精悍的視頻內容,有利于學生針對教學中的重點難點開展針對性學習。例如,在深挖教材的基礎上,可以將學生學習中常見的問題進行重點講解和分析,以降低他們自主學習的難度,提升獨學質量。
再次,微課反饋渠道便捷,有利于教師對學生獨學結果進行指導。尤其是學生獨學過程中往往無法抓住學習的重點,面對不懂的問題時無處求解。基于互聯網的微課教學模式,可以讓學生通過微信等方式將不同的問題直接反饋給教師,教師在第一時間進行解答;或者將問題匯集起來,在課堂上統一解答。這些方式都有利于學生獨學能力的提升。
最后,在建構主義理論中,認為知識的學習并不是一個被動的過程,而是一個主動探索和自主構建的過程。教師不再是知識的主導者和傳播者,而是引導者和協助者。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主動建構的方式獲得。其理論核心是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索、主動發現和對所學知識的主動建構。而微課程正是注重學習者的主體地位,符合現代教學改革的目標,有利于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和終身學習能力的培養。
下面主要以人教版三年級《四邊形》一課進行微課教學設計,在微課制作中側重學生的獨學能力,提升數學教學質量。
根據教學內容,錄制教學視頻。在《四邊形》一課中,教學重點難點是感知四邊形的特征,能夠準確判別四邊形,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因此,在視頻錄制中要通過視頻,讓學生親自感受圖形的活動,培養他們自主歸類、比較、概括和空間想象能力;另外,在錄制視頻時,教師也要做好學情前測工作,對學生進行全面的了解。視頻錄制中用Camtasia Studio這一錄屏軟件作為視頻錄制工具。Camtasia Studio具有屏幕錄制、視頻剪輯和編輯、視頻播放等功能,方便對屏幕操作進行錄制、配音和添加字幕等。視頻錄制與編輯是將教學內容通過信息技術展示出來的關鍵一步;尤其是在空間幾何形狀的教學中,可以通過找一找、折一折和畫一畫等多種操作活動,通過學生獨立動手來發現其中的數學問題。
為了提升學生獨學的主動性,必須要對教學視頻進行創新,加入一些趣味的元素,吸引他們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提升獨學的質量。在《四邊形》微課設計中,筆者引入了尋找校園里的四邊形游戲,通過學生身邊的事物來了解四邊形的特點。如下圖所示。

(1)學生自主學習。在完成視頻推送后,學生就可以通過電腦等下載教學視頻。學生在觀看后,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采用反復觀看的方式;或者通過QQ、微信等方式與教師溝通。這個過程中,就需要教師注意講解的深度,不能太深也不能太淺顯。太深的話將會影響學生理解;而太淺顯就會讓他們失去繼續探索的興趣。筆者認為,教師在講解后,應該鼓勵學生根據教學視頻自己實踐操作,在操作中去發現問題,鞏固所學。
視頻中的每個環節都要突出學生獨學與探究能力的培養;其次,要利用學生日常生活常見的物品,去觀察和體會四邊形的特點。
(2)問題收集。在學生自主學習完成之后,教師要利用QQ、微信等將他們所填寫的預習單等內容收集過來,起到歸集他們學習問題的作用。學生自主學習單如下表1所示。

表1:學生自主學習單

續表
該自主學習單的目的,是檢測學生自主學習的效果。在收集問題的基礎上,教師在課上要有針對性地進行講解。自主學習單的提交,要通過網絡提交,避免因學生問題較多而不愿意提交的現象。
除此之外,為了確保數學獨學效果,每個學生的學習需求都能在獨學活動中得到滿足,數學教師還要根據他們的認知社會水平設置分層學習任務。比如《四邊形》一課中可以將獨學任務分成基礎任務、普通任務和拓展任務三個部分。基礎任務是認識四邊形,普通任務是能夠在圖形中找出四邊形,拓展任務是能夠自主總結四邊形的特點。然后將任務單與微視頻一起上傳到班級微信群或者QQ群中,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學習任務單觀看視頻,在看完視頻后接著完成學習任務單上的任務。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順利且高效完成獨學任務。這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具有積極的作用。
學生在課下時間借助微課進行初步的學習后,為了提升獨學質量,教師在課上依然要將微課播放一遍。一是起到預習與啟發作用,二是避免出現學生沒有自主學習的情況。微課導學通過由“教師先教,學生后學”向“學生先自學,教師后引導”轉變,實現了傳統教學次序的革新。學生通過自身的特點進行線上微課視頻的觀看,然后在課堂上與教師和同學進行交流,教師也在此階段進行答疑和點評。該方法充分體現了學生作為教學主體的地位,提高了他們的自主學習程度和學習過程的主動參與度,增加了課堂之上師生之間的交流時間和效果。
學生通過微視頻自主學習過程,為了培養他們的獨學能力,教師并不一定直接參與到他們的自主探究過程中。可以在走動中積極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并根據問題匯集表,將學生獨學中遇到的難題進行總結。最后做引導性解答,在引導中注重學生獨立思考,引導其找出自身獨立學習中存在的問題;進而不斷完善,在螺旋過程中既提升了數學教學質量,也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
綜上所述,在數學獨學中有效運用微課,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降低他們的學習難度,還能滿足他們的學習需求。數學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微課的價值,對其功能進行深入探究,將其效用最大限度發揮出來,確保數學獨學取得預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