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娟娟 肖愛玲
【摘要】目的 探討健康信念模式在幫助腦卒中患者建立健康行為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方便抽樣法,選取我院收治的腦卒中患者90名,隨機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各45例。干預組接受以健康信念模式為理論基礎的護理干預措施,對照組接受常規的健康教育,干預前和實施護理干預6個月后,比較兩組效果。結果 干預后,兩組健康行為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護理干預有助于腦卒中患者建立健康信念,自覺地采納健康行為
【關鍵詞】腦卒中;健康信念模式;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R1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09..02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ole of health belief model in helping stroke patients to establish healthy behavior.Methods 90 strok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he intervention group (n=45) and the control group (n=45).The intervention group received nursing intervention based on the model of health belief and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health education.Result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health behavi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6 months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P<0.05).Conclus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help stroke patients establish health belief and adopt healthy behavior consciously.
【Key words】Stroke;Health belief model;Health Education
腦卒中是一組突然起病,以局灶性神經功能缺失為共同特征的急性腦血管疾病。具有發病率高、致殘率高、復發率高的特點,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和影響,也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國內外醫學實踐證明,健康教育是解決當前社會主要衛生問題的首要對策。因此,腦卒中的健康教育十分重要。但是,由于我國護理健康教育起步晚,缺乏理論指導,對患者教育的效果不明顯,同時,腦卒中患者在康復的過程中缺乏與康復相關的知識及技能,導致患者的康復具有一定的隨意性和盲目性[1]。健康信念來源于健康信念模式,該理論認為,健康信念是人們接受勸導,改變不良行為,采納健康行為的關鍵,當個體有維護健康的信念時,才能激勵其采納健康的行為。筆者以健康信念模式為理論基礎對腦卒中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取得滿意效果,現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收治的腦卒中患者90名,干預組45人,男30人,女15人,年齡65~90歲,平均76.5±5.4歲,對照組45人,男20人,女25人,年齡63~88歲,平均(75.9±3.8)歲,兩組患者一般情況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納入標準(1)所有腦卒中患者診斷符合第四屆國際腦血管病學術會修訂的《各類腦血管病診斷要點》標準,并經顱腦CT或MR證實。(2)治療后病情穩定,病程超過3個月.(3)有語言溝通能力,配合完成調查問卷。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
自行設計問卷調查,了解患者的基本情況,包括患者性別、年齡、文化程度、家庭收入、病程等一般情況及用藥品種、劑量、用藥次數、療接受程等用藥情況,比較兩組患者接受不同健康教育后依從性及生活質量評分情況。
1.2.2 教育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一般健康教育,觀察組運用健康信念模式對腦卒中患者實施健康教育,具體步驟如下:
1.2.2.1評估并建立個體的健康信念
首先評估患者對腦卒中易感性的認識程度,包括腦卒中的流行趨勢、易感因素危險因素、易感人群。其次要評估患者對腦卒中發生的危害的認識,包括偏癱、言語不清、生活不能自理等。最后要評估患者對腦卒中預防的認識,包括飲食、運動及其他疾病的防治。
1.2.2.2評估及指導患者行動的線索及意向
患者建立起腦卒中的健康信念之后,我們要評估患者對行為益處的認識,同事要評估患者放棄健康行為的可能,我們要從心理上進行疏導,告知患者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是腦卒中的重要危險因素,吸煙、飲酒、缺乏鍛煉等個體不良健康行為也與此病有關,同時運用報刊雜志、親朋好友及同室病友的幫助,讓其意識到采取健康行為確實有預防效果。
1.2.2.3評估影響及制約因素
了解患者的年齡、性別、文化程度、家庭及經濟條件、社會文化背景等,這些因素往往影響患者接受健康教育。護士對患者進行教育時要考慮這些因素,相對的說,文化程度高、家庭經濟條件好的患者對腦卒中的認識更深刻,更易接受健康教育,執行健康行為更容易。
1.2.2.4強化制約因素對個體采取健康行為的影響
鼓勵患者建立健康行為,采用多媒體形式及健康教育宣傳資料,讓患者感知到采取健康行為對延緩疾病進展是有效的,可以請患者的親屬及朋友具有相關疾病的體驗,利用設身說教鼓勵個體認識健康的重要性,樹立正確的健康信念。
1.3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 13.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運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見表1。
3 討 論
健康教育的最終目的是改變患者的不良健康行為,建立積極的健康行為。健康信念模式是指導人們改變行為的重要理論模式之一,它以心理學為基礎,由需要動機理論、認知理論和期望價值理論組成。本研究將健康信念模式與健康教育相結合,幫助腦卒中患者建立健康信念,制定相應的干預措施,建立良好的健康行為,較好的將健康信念模式應用到腦卒中患者健康教育中。
腦卒中是中老年人常見疾病,對患者生活質量有很大影響。控制危險因素,飲食指導、適當運動及藥物治療在其治療中有重要作用。通過積極的護理干預,能提高患者依從性,改善患者預后。腦卒中患者生活質量差,心理壓力大,會產生抑郁情緒,由于病程長,疾病控制不穩定,易復發,部分患者失去信心,不積極配合治療,降低了治療的依從性。本研究中,護士通過運用健康信念模式對腦卒中患者進行健康教育的評估,確定患者的健康信念,護士可根據患者信念高低來選擇健康教育的內容和計劃,避免對患者采取千篇一律的健康教育。對促進因素和制約因素的評估,護士可根據這些影響因素,選擇有效的健康教育方式,提高教育質量,從而取得患者配合,自覺地參與康復訓練中。國外應用健康信念模式在健康促進、健康教育及行為促進等領域開展大量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效。劉丹丹[2]運用健康信念模式對冠心病患者進行健康干預,研究表明,運用健康信念模式進行健康干預,能有效促進患者建立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陳玉瓊,張曉暉[3]運用健康信念模式對2型糖尿病患者行為進行改變,結果,健康信念模式對2型糖尿病患者建立良好的健康行為。本研究中,通過積極的護理干預,大大提高了患者對疾病的了解程度,增加了對疾病的重視,幫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改善生活質量,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基于健康信念理論的健康教育有助于腦卒中患者建立健康信念,自覺地采納健康行為。
參考文獻
[1] 李國正.健康信念模式在腦卒中患者康復期家庭隨訪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3,16(19):108-109.
[2] 劉丹丹,健康信念模式對冠心病患者健康促進生活方式及自覺健康行為自我效能的影響[G].齊魯護理雜志,2012,18(21):5-7.
[3] 陳玉瓊,張曉暉.健康信念模式對糖尿病患者依從行為的影響[G]中國醫藥指南,2012,10(3):176-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