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艷艷 冷東東 史建悅
【摘要】目的 對腦梗死患者護理中進行早期肢體功能訓練的護理效果進行探究。方法 選取2016年7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腦梗死患者80例進行研究,并按照隨機數字法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給予前者常規護理,后者則在常規護理的同時行早期肢體功能訓練;對比兩組臨床護理效果。結果 護理后比較,研究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同時臨床總有效率(85.00%)高于對照組(65.00%)(P<0.05)。結論 對腦梗死患者開展早期肢體功能訓練,能夠促進患者生活質量提升、改善預后,應用價值較高。
【關鍵詞】腦梗死;早期肢體功能訓練;護理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7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09..02
腦梗死臨床又稱之為腦梗塞,其主要是由于動脈粥樣硬化后形成血栓,導致腦動脈血管腔堵塞,進而引起腦部局部組織發生缺血壞死[1]。伴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生活壓力增加,導致腦梗死的發病率不斷上升,而發病年齡也逐漸趨于年輕化。而腦梗死患者主要以肢體功能障礙為臨床主要表現,因此,如何改善腦梗死患者肢體功能成為了臨床廣泛關注的焦點[2]。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7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腦梗死患者80例進行研究,納入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肢體功能障礙,經MRI、CT檢查均滿足臨床對腦梗死的診斷標準,在獲得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以及患者自愿簽訂知情同意書后,將其納入本研究。排除合并其他嚴重臟器或免疫系統疾病以及未簽訂知情同意書患者。按隨機數字法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每組各40例。其中,對照組男女性別分布為24例、16例,年齡分布在48~77歲之間,中位年齡(57.13±4.56)歲;研究組男女性別分布為25例、15例,年齡分布在47~79歲之間,平均(57.42±5.12)歲;兩組患者年齡與性別分布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患者常規神經內科護理,如嚴密監測患者生命體征,指導患者飲食、定期為患者清理呼吸道以及基本的生活護理和環境護理等。研究組:在患者接受常規護理的同時,對患者實施早期肢體功能訓練,內容包括體位護理、肢體功能訓練和握手訓練,具體內容如下:①體位護理。指導患者盡量采用平臥位,并將肩膀向前彎曲40°左右,向內旋15°、外展50°,并將手腕背伸,手指則伸展呈微微彎曲;將一小卷海綿放置于患者手中,并指導其進行膝關節、髖關節伸展;同時指導患者將踝關節微微背屈,為避免足下垂,可在其足外側放置一個軟枕進行支撐,以防止出現下肢外旋。②肢體功能訓練。首先給予患肢由遠及近的按摩,以促進患肢的局部血液循環和淋巴循環,達到消腫與緩解疼痛的目的;而后,指導患者在床上進行腕、肘、膝、髖、踝、趾等關節運動,每次運動15 min,2次/d;并讓患者訓練從臥位向坐位過渡,從一開始的15°臥位,按照循序漸進原則每兩天增加10°,直至到達90°為止,每次坐位持續30 min。③握手訓練。指導患者將患側拇指放置于健側拇指上方,其余手指交叉,有健側手輔助患側手向上舉起,持續10 min后放下,20回/次,2次/d。除此之外,患者還需每天進行坐起、歩能以及站立平衡訓練。
1.3 評價指標
護理前與護理3個月后,應用Barthel指數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進行評分,總分值為100分,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能力越好;同時,根據患者功能缺損評分與病殘程度,對護理效果進行評價,治愈:患者生活能夠自理、功能缺損評分減少>90%;顯效:患者病殘程度為1~3級,功能缺損評分減少46~90%;有效:患者功能缺損評分減少45~18%;無效:患者功能評分減少<18%。治愈、顯效、有效之和為總有效。
1.4 統計學方法
以SPSS 20.0分析數據,(x±s)計量資料,并以t進行檢驗;百分數表示計數資料以卡方檢驗,組間比較差異構成統計學意義時,P<0.05。
2 結 果
護理前,研究組與對照組的Barthel評分分別為(34.51±3.55)、(35.04±3.47)分,比較無統計學意義(t=0.29,P>0.05);護理3個月后研究組與對照組評分為(59.24±4.16)、(40.23±3.86),研究組高于對照組(t=9.34,P<0.01)。療效觀察,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為85.00%(治愈11例、顯效13例、有效10例、無效6例),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為65.00%(治愈6例、顯效9例、有效11例、無效14例),研究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x2=4.27,P=0.04)。
3 討 論
研究表明,早期肢體功能訓練能夠有助于患者生活功能的恢復,同時對于改善預后,提升臨床療效具有顯著效果。通常腦梗死患者在發病的前三個月,其肢體功能恢復的可能性較大,故而在前三個月對患者開展肢體功能訓練,通過體位護理、肢體功能訓練和握手等訓練,能夠使得患者肢體功能得到較好的刺激,從而促進其功能的恢復。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對患者開展肢體功能訓練的過程中,需要遵循循序漸進原則,避免過度訓練而引起患者神經系統緊張,導致疼痛[3]。
綜上所述,在腦梗死患者臨床護理中介入早期肢體功能訓練有助于提升臨床療效、促進患者生活質量提升,應用價值較高。
參考文獻
[1] 邢希梅,潘雙雙.早期肢體功能訓練在腦梗死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醫藥前沿,2016,6(14):15.
[2] 賀 萍.腦梗死患者護理中早期肢體功能訓練的必要性[J].中外醫學研究,2017,15(24):81-82.
[3] 閆秀會.早期肢體功能訓練在腦梗死護理中的效果分析[J].內蒙古中醫藥,2016, 35(16):163-164.
本文編輯:王雨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