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彩蓮
摘 要:小學數學是重要學科,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有必要利用各種各樣的有效資源,為學生開拓出更為廣闊的想象空間,組織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練習活動,促使其階段性成長任務得以圓滿完成。并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出發,引入趣味元素,來刺激學生的興奮點,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學生真正學好了基礎知識,數學教學工作才能走向一個更大的成功。有效利用童心資源策略,誘導學生主動投身于知識的海洋,幫助他們掌握更多的解題技能,明確未來的奮斗目標,這是數學教師肩負的重要使命,也是基礎教育現代化進程持續加快的一種保障。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策略;童心資源;利用;分析
引言: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要把素質教育理念視為指導思想,堅持著因材施教、寓教于樂原則,了解兒童的心理特征,整合有效的童心資源,教育孩子做一個有文化、有追求、有能力的新時代小學生,快樂的學習數學,更好的發展自我。童心資源運用得當,對于學生學科素養與學習能力的綜合發展而言大有助益,因此必須引起教師們的廣泛關注。筆者特意憑借自身多年的實踐經驗,對小學數學有效教學及童心資源的利用闡述幾點新的看法,希望能為其他教師教學方案的優化設計提供一些可行性建議。
一、突破固化教學模式
以往的數學教學都以“包裝”為主,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去組織教學活動,絲毫不考慮學生是否真的理解,是否樂于接受。學生花費很多時間,盲目參與課堂互動,僅會被動學習,思維不夠活躍[1]。枯燥乏味的課堂氛圍,單一固化的授課方式,還使其衍生了不同程度的抵觸情緒,不和諧的師生關系,直接導致教學質量越來越差,教學效果不盡人意。針對這一弊端現狀的解決,筆者認為,我們教師應先摒棄傳統的教育觀念,努力探索全新的教學路徑,多尋找一些有趣的、特色的童心資源,鼓勵學生發揮想象,盡快掌握重點難點。例如,在教學《小數的加法和減法》一課時,教師要充分考慮四年級小學生的求知特點,通過“童心”情境的引入指導學生探究學習:小紅和美麗要去書店買書了,書店的書可真不少。小紅買了兩本書,共計花了10.75元。已知其中一本書的價格是6.45元,那么請問另一本書的價格是多少呢?條件已經給出,下面讓學生試著計算,教師從旁指導就可以了。這種教學模式更符合學生個性化的學習需求,也讓學生成為了課堂的真正主人,童心資源被有效利用了起來,數學教學獨具特色,學生學習更顯高效。
二、善用媒體動態教學
數學教師應遵循著學生自然的成長規律,充分發揮媒體技術的動態教學優勢,整合童心資源,展開有效指導,使學生逐步構建起完善的認知體系,學會處理“數學問題”與“實際問題”之間的關系[2]。例如,學習《圖形的運動》一課時,教師應借助多媒體設備展示幾張軸對稱圖形,然后這樣對學生說:“在圖形的王國里,蜻蜓、蝴蝶、樹葉都是一家人,你們知道為什么嗎?”學生臉上一片茫然,實在想不出其中原因,此時教師再在屏幕上把“它們”折疊起來,告訴學生,其實蜻蜓、蝴蝶、樹葉都是軸對稱圖形,那么學生理解起來就很容易了。一味地講解不如直接的觀看,讓多媒體發揮它的優勢,正確處理“數學問題”,開闊學生想象空間,這不失為提高教學效率,展示精華策略的一種好方法,巧妙的配合起來,能讓學生真正感知到數學學科的魅力所在。
三、學生學會問題探究
數學課堂教學中利用童心資源策略,既要尊重學生的主體意愿,也要考慮學生的理解能力。問題探究式教學,具體要求是讓學生帶著個性學習他們感興趣的數學知識,從問題的自主分析、獨立思考、具體解決中,增強自身的主體優勢,優化最終的教學效果[3]。學生有意識、有想法跟著教師參與深層數學知識的系統性研究,學科成績的進步空間才會越來越大。例如,講授《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相關內容時,我會這樣設計教學活動。師:同學們,老師給你們變個小魔術怎么樣?(拿出一個平行四邊形和一個梯形,用一根紅線把它們串起來)師:你們可一定要看仔細呀!(用剪刀慢慢剪開平行四邊形和梯形)差一點點時,師:你們來猜一猜,會斷嗎?生a:會!生b:當然了!生c:肯定會斷!…此時的課堂氣氛十分活躍,只聽“咔嚓”一聲,剪刀剪了下去,但是平行四邊形和梯形卻沒有斷,學生一下子愣住了,紛紛問:怎么回事呢?魔術作為問題探究式教學的一個契機,把學生注意力全部集中在一起,一節精彩的、有趣的數學課就此拉來帷幕。童心資源利用后,學生更加喜歡數學,我們不得不承認,這樣的課堂教學才能真正有效的。
四、注重聯系生活實際
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必將應用于生活。創設一個生活情境,巧妙利用童心資源,學生能夠獲取到不一樣的情感體驗,通過觀察、操作、交流、反思,形成一種“數學即生活”的意識[4]。例如,講授《四則運算》時,教師提問學生:西寧到拉薩的鐵路長多少千米?要求學生搜集資料,自行解決這一問題。引起學生對生活中數學問題的關注,進一步加深學生加法、減法意義的理解,這樣一來,無論是童心資源的整合還是教學活動的開展都會顯得異常順利。
結束語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利用童心資源有效策略,組織特色的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非常必要。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優質的教學服務,促進他們的健康成長,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成效,從而使基礎教育事業更好更快的發展起來。
參考文獻:
[1] 劉順瓊.讓童心在小學低年級數學課堂上棲息之我見[J].教育,2016(11)114-115.
[2] 戴慶花.打造富有童趣的小學數學課堂[J].教育觀察(下半月),2017(20)33-34.
[3] 楊丹.淺析如何有效推進小學數學教育教學改革[J].關愛明天,2016(02)191-191.
[4] 劉中梅.童心珠算:一種快樂的課堂教學——珠算內容融入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幾點思索與實踐[J].數學教學通訊,2016(35)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