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字是閱讀的基礎,是第一學段的教學重點,也是貫穿整個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教學內容?!缎W語文課程標準》中要求小學低段學生會認漢字1600個左右。如此大量的認讀,對城區孩子沒有什么壓力,但對農村孩子卻存在很大困難。
一、農村課堂上存的問題:
(一)老教師數量龐大,思想老化,老教師的課堂識字是識字,寫字是寫字,讀書就是讀書,三點是相脫離,整堂課的設計上似乎沒有必然的聯系,學生學得也是支離破碎,對知識的掌握不夠系統。
(二)單純學教材,初讀課文之后,老師會把本課要求會認的生字出示集中解決,標上拼音采用多種方式讀,去掉拼音齊讀、小老師領讀、開火車讀等,反復地機械地讀;學生對于識字不感興趣,學得快,忘得也快,課堂識字效率低下。
(三)教師的教學方法不夠多樣,教材鉆研不透,教學手段簡單,對學生了解不夠,教學活動設計不夠合理等方面因素的影響,致使學生對大量生字的認讀不到位,自主學習能力極差,學習習慣沒有養成。
二、對癥下藥,簡單實用。
如何在識字、寫字量較大,識字水平不高的情況下,貫徹新課程標準的先進理念,高效地完成識字任務。實際教學中可以如下操作。
(一)課前預習,自主識字。課前有效地預習,學生自主識字可以為課上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自主學習單,可以讓孩子更明確預習任務,防止預習泛濫。學習單中盡量給孩子制定好具體要完成的內容,主要是識字寫字任務。如《窗前的氣球》一課,自主學習單就設計了這樣幾項任務:讀一讀,認一認,寫一寫,想一想。學習課文前,學生根據自主學習單初讀課文,圈畫生字,認讀生字詞語,自由試寫生字。在一項一項的任務完成的同時初步的探索著進行自主識字。
(二)教師少教,激發興趣?!俺晒Φ慕虒W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崩辖處煾⒁膺@個問題,盡可能地去激發他們的興趣,完成高效識字。有了扎實的預習,課上可以讓孩子小組間認讀生字,互幫互助,互讀生字詞語。孩子在同伴合作中再次識記生字。全班交流生字方法,鼓勵孩子運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記憶,如:生字加減法,猜字謎,順口溜等等。對于難記的字,老師以孩子的認知特點和興趣為出發點,以高效扎實為目標,進行適當指導和點撥。如:《窗前的氣球》的“逗”這個字的教學中,老師根據字形,巧妙地運用了順口溜“小豆子,騎木馬,惹人樂,笑哈哈。”既增加了孩子的識字興趣,又調動了孩子識記生字的積極性。調動學生在觀察、聯想、比較、思考、游戲中生動愉快地識字,有效地激發兒童學習語文的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促使其思維得到生動活潑的發展,從而使識字教學事半功倍。
(三)遵循規律,巧識字。識字教學中,是有規律可循的。在教材中,一課少則有七八個漢字的識記任務,多則有十五六個漢字的識記任務,如果只是帶著學生一個字一個字地認讀、記憶,說完這個字說下一個字,確實不便于學生進行記憶。但是如果能把要認的這些字歸歸類、分分組的話,就會好得多了!
如《稱贊》一課中的識字。具體從三個方面說一說:1、分組識字,貫穿全文,整體推進。本節課需要認識10個生字,執教時分組教學,每組生字并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尊重學生認知發展特點,有所側重。如學生與小刺猬、小獾打招呼時直接正音;背是多音字,在讀句子中加深記憶。2、歸類識字,以點帶面,拓展識字量。歸類識字顧名思義就是把具有同一特點的生字放在一起識記。如刺猬的猬和獾的識記,在設計時運用同偏旁歸類法,都是反犬旁,都是與動物有關,這樣的字還有哪些?再如“板凳”的“凳”的教學中,采用形聲字歸類教學法,由熟字“登山”的“登”引出本節課的生字“板凳”的“凳”,并聯系生活引出了腿一蹬的“蹬”和瞪眼睛的“瞪”。雖然增加了難度,但是讓學生知道這一類的字都是形聲字,不僅記住了字音,還了解了字形,理解了字義。3、隨文識字,在語言環境中識字、學詞。如“粗糙”一詞的處理,如果單純的把這個詞摘出來反復認讀,機械重復,可能只是短時記憶,顯得枯燥無味,印象也不深刻,為了摒棄這一弊端老師是這樣處理的:先認讀粗糙,然后出示課文插圖中的三個小板凳,從視覺讓學生感受“粗糙”,再通過實物讓學生從觸覺感受“粗糙”,然后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思考,教師引導扶正,最后拓展延伸到生活中,你見過粗糙的什么?由淺入深,層層深入,既減輕難度,又加深印象;
(四)內外結合,多識字。
課堂教學簡約化,課內課外一體化是本屆年會中提出的改革思想。識字教學也要做到課內課外一體化。課上識字要相機聯系孩子的生活實際,融會貫通。如《畫家和牧童》一課中,在指導“價錢”和“購買”時就緊密的聯系了孩子的生活,教學中問孩子:“生活中你在哪里見過這個字?”并相機出示超市里“特價商品,歡迎購買”的字樣,這樣就輕松地完成了這幾個字的教學。另外,《稱贊》一課的教學中,在指導板凳的“凳”這個字時,借助圖片歸類識字,由課內拓展到課外,讓孩子很容易的就記住了“瞪”和“蹬”,識字效果也是高效的。
學生具有了一定的識字能力,有了想認識生活中的字的愿望,因此,教師要順勢引導,激發學生的識字愿望,讓他們能從生活中主動識字。還要結合每篇課文的學習,引到學生在生活中去復習鞏固所學生字,同時,認識積累新的生字,讓他們留心身邊的標語、商店招牌、家里生活用品,家具等上面的文字,在自己家的家具,電器等上貼上標簽,通過反復見面,一回生,二回熟,多次閱讀,多次見面,使識字和生活緊密結合在一起,學以致用。
總而言之,識字教學要有針對性,因人而異。同時,要實現“在有限的時間內有效地完成識字教學任務”,并不是靠教師一朝一夕的努力鉆研就可以做到的,而是需要教師長期的對自我課堂教學實踐的調節、對學生識字能力的點滴養成、對學生主動識字寫字興趣的精心培養。只有教師認識到這一點,并有意識地培養這一點,課堂將變得輕松,氣氛將變得愉快,從而真正提高低段學生識字的水平。
作者簡介:鄭強(1982.1—),男,山東省蒙陰縣高都鎮,漢,本科,一級教師,綜合教育教學,單位:蒙陰縣野店鎮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