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臧 張媛媛
【摘要】目的 提高藥護人員主動參與科室管理的積極性,充分發揮藥師參與醫囑適宜性審核的作用,保障患者用藥安全。方法 按照品管圈活動的十大步驟,充分利用品管圈的各種手法,有序地開展品管圈活動。結果 經過近七個月的品管圈活動,將靜脈用藥調配中心藥品調配的不準確率下降了。結論 品管圈活動,提高科室的凝聚力,充分發揮了全員參與科室管理的積極性,為保障患者用藥安全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品管圈活動;縣級綜+合醫院;靜脈用藥調配中心
【中圖分類號】R95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11..02
品管圈(QCC)是由同一個工作場所的人(5~12人)為了解決現場工作問題,提升工作績效,自動自發地組成一個團隊(圈),然后團隊成員分工合作,應用品質管理(QC)的手法工具,進行各種分析,解決工作場所的問題以達到改善業績的目標[1]。品管圈活動最早是由日本的石川馨開始倡導的,本著自動自發精神,運用各種改善手法,啟發個人潛能,通過團隊力量,結合群體智慧,群策群力,持續地從事各種問題的改善,使每一成員有參與感、滿足感、成就感并體認到工作的意義和目的[2]。最初活躍于工業企業,后導入醫療行業,效果顯著。
靜脈用藥調配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s,簡稱PIVAS):是指醫療機構藥學部門根據醫師處方或用藥醫囑,經藥師進行適宜性審核,由藥學專業技術人員按照無菌操作要求,在潔凈環境下對靜脈用藥物進行加藥混合調配,使其成為可供臨床直接靜脈輸注使用的成品輸液操作過程。靜脈用藥集中調配是藥品調劑的一部分[3]。靜脈用藥調配中心的成立將原來分散在病區治療室開放環境下進行配置的靜脈用藥,集中中專職的技術人員在萬級潔凈、密閉環境下,局部百級潔凈的操作臺上進行配置。這樣做不僅把護士從日常繁雜的輸液工作中解脫出來,護士有更多的時間用于臨床護理,提高了護理質量。也改變了傳統的做法,加強了醫師醫囑或處方用藥合理性的藥學審核,發揮了藥師的專長和作用。
靜脈用藥調配中心的工作比較繁瑣,同時又擔負著患者的用藥安全,不論哪個工作環節出現錯誤,均會直接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安全。我省縣級醫院靜脈用藥調配中心較少,且調配中心質量規范修訂時間長,有許多問題不夠嚴謹,這也為我們的工作提出了考驗。因此,我院靜脈用藥調配中心決定開展品管圈活動,希望運用新的質量管理工具,提高我們的工作質量,減少藥品調配錯誤,保障患者的用藥安全。
1 品管圈實施方法
1.1 成立品管圈
我們通過自愿報名的方式組成了品管小組,共有8名科室成員參加。同時運用頭腦風暴法選出了圈名與圈徽,并對圈徽進行了后期的制作。
1.1.1 取名點滴圈的含義
在許多人眼里,輸液=點滴,而靜配中心主要負責輸液問題,故名“點滴圈”(取名與我們的工作性質有關);點滴代表藥物配置的點點滴滴,量精準,工作要謹慎、仔細,不得有點滴差錯;保證點滴安全是保證患者安全重要的一部分。
1.1.2 圈徽的含義
圈徽由注射器、水滴、雙手組成;我們醫院靜脈用藥調配中心的主體顏色是藍色,是一種千帆過盡后海的顏色,代表寬容,代表愛;注射器代表我們的工作性質;水滴代表輸液,代表生命之源;雙手代表天使之愛,勤勞與付出!整個圖形類似心形,工作靠雙手,說明我們用心、用雙手托起患者的點滴安全!
1.2 目標設定
目標設定可影響績效評估、團隊凝集力、工作積極性。品管圈活動設定的目標需考慮結束后能否評價或能夠被肯定,是否具有可及性,應盡可能具體化、數據化[5]。依據二八法則,我們的改善重點為78.19%,根據原先統計,我們的圈能力為60%,現況值為0.71%,我們通過“現況值”、“圈能力”及“改善重點”計算出降低藥品調配的不準確率的目標值為0.38%,改善幅度為46%。目標值=現況值-改善值=現況值-(現況值*改善重點*圈能力)=0.71%-0.71%*78.19%*60%=0.38%
1.3 解析
在解析部分,我們制作了“藥品調劑錯誤”、“排藥錯誤”、“貼簽錯誤”等三個改善重點的魚骨圖,從人、機、藥品、法、環五個方面進行了分析,找出了一次原因、二次原因,并制作了對應的特性要因評價表。我們對藥品調劑錯誤:看錯行、放錯筐、一品多規、退藥歸位錯誤;貼簽錯誤:未液體數目、標簽順序亂;排藥錯誤:未復核藥品、工作系統不完善等要因進行真因驗證。并制作了柏拉圖,從圖中可以看出貼簽未復核、排藥未復核、調劑看錯行等三個因素的累計錯誤發生率為80.65%,依據二八法則,三者確為真因。
1.4 對策擬定
根據我們找到的要因,我們擬定了“5W1H”的對策擬定表,并根據可行性、經濟性、經濟性、圈能力進行打分。根據二八法則,選定相應對策。藥品調劑錯誤的對策為A、逐項拿取、并劃對號;B、各人筐固定位置;C、歸位前看清貨位。D、規格變動,及時通知。排藥錯誤的對策為A、藥品分類放置。B、先貼簽后排藥。貼簽錯誤的對策為按液體順序打簽。
1.5 對策實施與檢討
我們6月27日至7月31日對上述措施進行實施,并運用PDCA循環,對對策實施過程加以記錄。針對藥品調劑錯誤,有以下對策:
1.5.1 逐項拿取、并劃對號。科室藥品種類多,數量不一,藥師拿取藥品時,逐項拿取,取過一種藥品在其后面劃對號,以防遺忘、漏拿及混亂現象。
1.5.2 各人筐固定位置。藥師同時取藥,記不清各人的筐位,有時有放到別人藥筐的可能,由于空間小,只能放2輛治療車,4名藥師取藥,分別放在治療車的左、右兩側,同時記清各人筐的位置。
1.5.3 歸位前看清貨位。同一藥品不同規格、不同劑型的分開放置,并使用不同顏色標簽,盡量醒目,同是要求工作人員歸位時看清藥品名稱、規格、劑型,歸位后再次查對。
1.5.4 規格變動,及時通知。藥品管理人員在領取新藥品時或原有藥品規格有改動時,在科室內公示欄內公示,或召開會議、微信群內通知所有工作人員,以防出錯。
針對排藥錯誤,有以下對策:
1.5.5 藥品分類放置。藥師取過的藥品,按藥品名稱、規格等可單獨存放一排藥筐;個別數量較少的藥品放一藥筐內,避免混亂。
1.5.6 先貼簽后排藥。同一科室同一批次的藥品,若是同一名護理人員負責,應先貼簽,確保標簽與液體相符后再進行排藥。排藥前核對藥品信息,先按照藥品名稱將相同種類的藥品放一起,排藥時上下各筐均是同一種藥品,避免了差錯發生。
1.5.7 按液體順序打簽。目前標簽順序是按照床位順序排列的,同一病人可能會使用多瓶不同規格的液體,貼簽時容易混亂,要求打印標簽時按照液體順序進行,同一液體標簽連在一起,貼簽時既快又不容易出錯。
1.6 效果確認
效果分為有形成果和無形成果。有形成果主要是指可以用數據形式表現,通常能直接計算其效益的成果。經過對策實施后,靜脈用藥調配中心的藥品調配不準確率由0.71%降至0.27%,目標達成率為133%,超額完成了目標設定值。改善后的柏拉圖如圖1。
1.7 標準化
全體圈員以調劑、貼簽及排藥差錯中所有有效的對策進行整合,制定出“靜脈用藥調配中心調劑作業標準書”及“靜脈用藥調配中心貼簽排藥作業標準書”,總結經驗教訓,以防范問題的再次發生。
2 結 論
本次品管圈是我院首次開展的品管圈活動,也是靜脈用藥調配中心第一期品管圈,在開始推行時得到了醫院院長、分管護理院長及各相關科室的大力支持,也給予了外出參觀學習、參加各種培訓班及經濟上的支持,各品管圈圈員認真學習、不斷改進工作中的問題,刻苦學習品管手法,為本次品管圈的順利結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通過此次品管圈活動,降低了藥品調配的不準確率,同時也提高了工作人員的信心,增強了團隊凝聚力,圈員解決問題的能力、責任心以及運用品管手法的能力均有所提高,促進了科室藥護間的使用與交流,為品管圈活動下一期的開展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張幸國,王臨潤,劉 勇.醫院品管圈輔導手冊[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1.
[2] 陳俊凱,黃建豐,王晏婷.玩轉品管圈[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15:006
[3] 李建平.護理管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88-92.
本文編輯:吳宏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