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永華
摘 要:國有企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是國企的光榮傳統,是國企的“根”和“魂”,也是企業實現健康持續發展的時代課題。
關鍵詞:新時代;國企黨建;問題;對策
引言
在新時代,國企黨建工作已經取得了不錯的成效,但在“以經濟效益為考核目標”的管理模式下,國企黨建工作特別是基層黨建工作還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仍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引領黨建工作走向康莊大道是國企黨組織面臨的新挑戰。
一、當前國企黨建面臨的困難及問題
1.思想認識有偏差。一方面對黨建工作定位不清。有的國企對黨建工作沒有明確的、系統的工作長遠規劃,沒有定期研究黨建工作;有的國企黨建工作重部署、輕考核,黨建工作考核評議指標多、量化指標少,考核結果與企業領導人員任用獎懲和薪酬未掛鉤;有的國有企業圍繞經濟抓黨建緊緊停留在口號上。另一方面,對黨建工作作用認識不清。將目光放在經濟發展上,片面追求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和市場占有率,重經營、輕黨建,黨建工作和生產經營“兩張皮”;有的國企對開展黨建工作有本末倒置的現象,認為黨建工作不能產生經濟效益,會加重企業負擔。
2.基礎保障不充足。一是機構人員配備力量不夠,有的黨組織負責人身兼數職,難以將工作做到實處;有的黨組織對黨員教育管理重形式輕效果,仍停留在讀讀報紙、學學文件上;有的黨務工作人員屬于“半路出家”,黨務工作經驗不足,難以適應現代企業的形勢變化和要求。二是對黨務工作人員激勵機制不健全,對黨務工作人員培訓不重視,財力、物力投入有限。三是黨建工作經費投入不足。除收繳的黨費外,在黨建工作經費的投入上沒有規章制度,未按照規定從企業管理經費中列支,黨組織活動經費嚴重不足。
3.運行機制不完善。一些國企完全照搬現代企業制度,沒有充分體現黨組織的地位和作用,黨組織政治核心作用和職工群眾主人翁地位沒有得到保障,黨的工作和黨組織地位邊緣化,黨組織和職工群眾不能發揮有效監督作用。如有的企業黨組織參與重大問題決策的內容、程序不明確,黨組織參與決策渠道不通暢暢;有的企業以黨政聯席會、執行董事會、總經理辦公會取代黨委會研究決定干部人事任免事項。
4.黨組織和黨員發揮作用不明顯。有的國企黨組織開展工作時,與黨員、干部的思想實際貼的不夠緊,在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上墨守成規、缺乏新意,黨建工作缺乏針對性和實效性,不能適應新形勢的發展和企業的需要;有的黨員自律意識較差,工作中不能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甚至腐化墮落、以權謀私;對外參與志愿服務、結對幫扶等發揮黨組織和黨員作用的積極性、主動性不高。
二、國企開展黨建工作的對策建議
1.強化機構建設。緊貼企業實際、工作實際、黨員實際,因企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創新方式方法,優化基層黨組織設置,力爭保證企業基層黨組織全覆蓋。特別要注重在一線車間、班組、經營網點、項目部上設立黨支部,做到項目建到哪里黨組織就建到哪里,工作開展到哪里黨建工作就延伸到哪里,黨員在哪里黨組織活動就覆蓋到哪里。條件成熟的國企要單獨成立黨委辦公室、組織部、宣傳部等基本黨務部門;中小型企業黨的工作部門有條件盡量單獨設立,沒有條件的與職能相近的行政部門合署辦公。
2.強化隊伍建設。一是重視教育培訓工作,通過崗前培訓、日常輪訓、專題研討、經驗交流等各種方式和渠道,培養復合型黨建人才,注重將黨務工作與生產經營相結合,提高國企黨組織干部工作能力;二是強化黨務人員交流制度,要推動黨務人員與管理人員合理交流,善于發現那些熱愛黨建工作,熱情為組織、群眾服務的人才,提升黨務工作人員抓經營能力和經營管理人員抓黨務工作能力。三是加強黨建人才選聘,把提高黨建工作重要性與提高企業生產經營水平同一戰略地位來考慮,拓寬選拔人才的范圍和方式,落實好黨務人員的職級待遇,在工資福利和崗位晉升等方面享受與業務干部同等待遇,給予黨務人員更多發展的機會和空間。
3.強化服務型組織建設。一是強化服務意識。引導黨組織黨員干部深入了解國有企業黨建工作特點,加深對黨組織功能定位和運行狀態的認識,在服務型黨組織的要素構建及運轉功能上做文章。二是創新服務機制。圍繞生產經營這個中心做好服務,建立靈活有效的機制,搭建服務范圍廣、有影響力的黨建服務平臺,有效服務于企業發展和廣大職工群眾。推動國企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積極參與各類社會服務,拓寬服務范圍和內涵。三是突出服務考核。在傳統黨建工作考核方式和內容基礎上進行改進,增加“服務滿意度”相關內容的考核,拓寬群眾職工參與評價的渠道,把群眾口口碑作為工作實效的重要標準。
4.強化制度建設。一是領導架構制度。把黨建工作總體要求納入國有企業章程,使黨組織成為公司法人治理結構的有機組成部分,發揮領導核心作用和政治核心作用。董事長原則上由黨委書記兼任,實現“董事長、黨委書記一肩挑”;要確保董事長和黨委書記同時具備抓“行政工作、黨建工作”能力,確保“兩手抓、兩手硬”。二是決策監督制度。將黨組織研究討論作為董事會、經理層決定重大問題的前置程序,做到重大議題未與黨組織溝通的不提交研究,重大問題未經黨組織討論的不進行決策;充分發揮紀檢監察、監事會、財務、審計、法務等監督作用,形成監督合力;建立健全有效制衡體系,對權力集中、資金密集、資源富集、資產聚集等重點部門和崗位引入制衡機制。三是選人用人制度。強化在企業領導人員選拔任用、教育培養、管理監督中的責任,嚴防“帶病提拔”、“帶病上崗”,嚴格實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落實不到位票否決制度”;在董事會選聘經理層成員工作中發揮確定標準、規范程序、參與考察、推薦人選等作用;積極推進職業經理人隊伍建設,推進經理層成員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管理,逐步實現經營管理層向職業經理人過渡。
5.落實基本保障。國企黨建工作健康發展,需要穩定的經費投入。首先,建立穩定經費來源渠道。嚴格落實“稅前列支制度”,按照職工工資額的一定比例從管理費中提前列支,使基層黨組織開展黨建工作有基本經濟基礎。其次,構建企業投入為主的黨建工作經費保障機制。由于經濟發展帶來的黨建工作成本的增加,按規定提前列支的經費往往有限,這就需要企業給予一定的額外經費投入。
三、結束語
面對新的形勢,如何加強和改進國有企業黨建工作,更好地發揮黨組織在國有企業思想建設、生產經營、改革發展中的政治核心和先鋒引領作用,關系到企業發展穩定的全局,需要廣大國企黨組織和黨員干部進行深入思索和探究。
參考文獻:
[1] 韓國柱:當前國有企業黨建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中旬刊),201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