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昌最
[摘 要]班級管理的好與壞取決于師生關系是否融洽,教師只有和學生處理好關系,學生才會因信服而服從管理,師生關系融洽的班集體教學效果肯定是良好的,教師要愛學生,嚴格要求,多開展活動,言傳身教,完善自我,與家庭教育形成合力,不斷感化學生。
[關鍵詞]師生關系;構建;完善自我;家校合力
[中圖分類號] G6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2018)12-0073-02
對于班主任來說,管好班級、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意義重大,它將會影響到班級的教育效果及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融洽的師生關系是構建和諧班集體的前提,是為了每一名學生的發展。如何構建融洽的師生關系呢?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尊重學生,喜愛學生
學生都希望得到別人的理解、尊重和信任。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了解學生的個性特點、發現學生的閃光點,給予肯定及鼓勵,充分發揮學生的特長,為學生增能量。當學生犯錯誤時切忌用言語惡意中傷或粗暴地訓斥,尤其不能有過激的話語,以免造成對學生的傷害,否則學生會對你失去信心而疏遠你甚至敵視你。同時要真正平等地對待學生,從生活、學習的點點滴滴去關心學生的每一點進步,關心學生的健康發展。教師要從師道尊嚴中擺脫出來,真正放下架子,主動親近學生,與他們建立一種平等、民主的關系,與學生交往、接觸時要學會換位思考,學會傾聽,學會理解,學會贊美,善于溝通交流,用真誠感召他們的良知,用激勵消除他們的自卑,做學生的引導者和鼓勵者,使他們“親其師而信其道”。教師尊重學生、喜愛學生是要面對全體學生,愛每一名學生,尤其對學困生、家庭困難學生、單親學生、孤兒要多一份關注,用至真至誠的愛心去感動每一名學生。
二、嚴格要求,形成紀律嚴明的班風和學風
每接到新的一批學生,作為班主任,我總是在第一周擬好班規,要求全班學習并張貼在教室的墻壁上,讓學生明白做什么都要遵循這些規則,班級管理要量化,以制度來管理學生,有獎有罰,有章可循,同時協同科任教師、班干部共同執行。期中、期末量化分值,這樣一來,學生的行為就會有約束,并且班上的學生可以互相監督。每次量化分值,都會有學生提出疑問,個別教師認為教師就是絕對的權威,公布分值后不能改,而我認為只要學生有理,符合班規的分值就可以重新核對、糾正,做到以理服人。平時要充分利用班干部來管理班集體,使其充分發揮“領頭羊”的作用,只要是好的榜樣我都會不吝嗇地表揚,口頭表揚或在班里的學習園地張榜表揚、向家長匯報表揚,等等。我還利用班會課進行每周“比一比,誰受的表揚多”活動,這樣一來學生會形成一種好習慣,總是和別人比進步,長此以往,班里的好風氣會慢慢形成。當然,作為未成年人,學生在平時總會犯一些錯誤,教育時不應只有表揚,也要有批評。批評是一門藝術,要讓學生懂得他(她)做錯了事,要主動承認錯誤和虛心地接受批評。作為教師,不能操之過急,有些學生犯錯誤不是有意為之,而是小時候形成的一些壞習慣沒能改變,教師要有耐心,幫助學生慢慢糾正。
三、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拉近師生的距離
學校在每學期都會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如唱紅歌迎國慶、中華經典誦讀比賽、班級拔河比賽、籃球比賽、元旦游園活動、元旦晚會、硬筆書法比賽、繪畫比賽,等等。雖然都是學生活動,但是在組織活動和籌備活動期間,教師也要參與其中,為班集體的榮譽與學生共同努力,在活動中學生看到教師和他們一樣,為班集體榮譽努力拼搏,會感受到教師的和藹、可親。通過一系列的活動,師生的距離縮短了,學生更愿意與教師交流了。
四、以身作則,言傳身教,為人師表
陶行知先生說:“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弊鳛榻處?,言談舉止應為學生的表率,紀律上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要以身作則。如要求學生上課不能遲到,我就會在預備鈴響起前站在教室門口等候學生,這樣一來,學生一聽到鈴響馬上會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做好課前準備。言談時教師以謙恭或禮讓的態度與同事、學生交流,時時處處彰顯尊重他人的風范,久而久之就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作為班主任,很多方面對學生提出要求時,我不單是為了迎接學校、上級領導的檢查,而是從學生為人處事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簡單的一次學生遲到現象,我可以拿來做主題班會的素材,讓學生討論“守時的重要性”;聽到學生不經意的一句粗口話,我也會引導他們改正,要求他們禮貌待人、尊重他人;在教學中,我注重自己的師德修養,寓德于教,為人師表。
五、不斷完善自我,盡顯人格魅力
作為教師,要想在課堂上吸引學生,讓學生喜歡你的課,喜歡與你交流,需要在業務上開拓進取,適應新時代的要求,在工作中、生活中多學習他人的優點和先進經驗,以豐富自己的生活閱歷,進而不斷地完善自我,以學識豐富自己。教師課堂上既要嚴肅教態又不能讓學生過于拘束,這需要技巧,必須精心地備好每一節課,創設讓學生自主學習的情景,給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內的知識點與生活、時事都有密切聯系,傳授知識時可以把教學目標生活化,作為一名思想品德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素材引導學生關注生活,積累生活經驗,強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以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先進的電化教學手段和幽默的口才使學生寓樂于學。
六、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形成合力
很多家長都認為教育學生是教師的職責,只要孩子在學校,自己就不用操心。其實這想法是錯誤的,教育必須是社會教育、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共同完成的,缺一不可,而且家庭教育尤為關鍵。怎樣才能做到讓家長主動配合學校、班主任的工作呢?我認為溝通很重要。作為班主任或科任教師,應盡可能地經常與家長電話聯系或進行家訪,向家長匯報學生在校的表現。以前不少家長接到我的電話,開頭第一句話都是“老師,我的孩子犯什么錯誤了?”他們認為老師打電話來,肯定是孩子犯錯誤了。經過一段時間的交流,我所帶班級的家長終于改變了這個想法,明白了教育孩子不單是教師的責任,更是家長的責任,平時很多家長主動聯系我,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現。我總是一發現學生的進步就向家長匯報,要求家長在周末學生回家時,表揚孩子、鼓勵孩子并提出更高的要求。當學生犯錯誤的時候,我更多的是花時間與學生溝通,幫助他們分析犯錯誤的原因,給他們寬恕和悔改的機會,而不是讓政教處來處理或處分他們。同時向家長匯報學生犯的錯誤,建議家長不要罵孩子而要多疏導,多監督,少懲罰。班會課上我會表揚表現好的學生,同時也表揚勤于與我聯系的家長,鼓勵家長關心、教育孩子和管理班級。這樣一來,學生回到家里會向父母傳達同學的父母是如何與班主任溝通、交流的,促使更多的家長與教師一起共同管理、教育學生。我十分珍惜學校組織的每一次家長會,會前總是精心地做好準備,與科任教師交流,羅列每名學生各個學科的優點、缺點,拍下學生在校的學習、生活片段。班集體的要求目標是,每名學生學習、生活的閃光點,都要在家長會上展示出來,讓家長更詳細地了解孩子在校的各方面表現,而不單純只是關心孩子的成績。班主任要盡可能地用各種方法,讓家長信任你、配合你、支持你的工作。
總而言之,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應該從教師自身做起,不斷提高素養,在教學中、生活中感化學生,使他們熱愛生活、熱愛學習,感受美好的生活。
(特約編輯 斯 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