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俊林
[摘 要]校企合作是職業教育的重要抓手,是職業教育的“牛鼻子”所在。廣西物資學校會計專業經過多年深度校企合作探索實踐,走出了一條符合自身改革發展之路,值得業界深思與借鑒。
[關鍵詞]校企合作;會計;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 G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2018)12-0090-02
近日,教育部等六部門聯合印發《職業學校校企合作促進辦法》。“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黨的十九大為職業教育提出的明確方向。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職業教育辦學的基本模式,是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的內在要求,也是辦好職業教育的關鍵所在。《職業學校校企合作促進辦法》與2017年底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共同形成了職業教育領域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把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引向深入的政策“組合拳”。
一、人才培養呼喚深度校企合作
在廣西物資學校近40年的辦學歷程中,校企合作經歷了三個階段:一是簡單供求關系粗放型階段;二是訂單培養緊密型階段;三是全方位合作共贏深度型階段。按此劃分,學校現階段校企合作處于全方位合作共贏深度型階段。這一階段的特征為:一是學校人才培養方案、生產實踐教學、校企聯合辦學、教材資源建設、兼職教師隊伍建設、學校評價模式均由企業全程參與;二是學校為企業提供優質服務和人才保障。這是一種互利共贏、魚水難分的合作形式,呼喚一個校企共融的平臺。2012年至2013年期間,廣西物資學校在國家首批改革發展示范學校建設過程中,抓住契機,創建了集教學、經營、實訓、實習、就業、創業“六位一體”的學校創新創業中心。
會計專業經過多年實踐與探索,在新一輪的改革發展實踐中,抓住時機,利用學校創新創業中心平臺,引進了在行業內具有較強實力、較高影響力和知名度的南寧市中智會計代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智會計),首次實現引進經營性會計服務實體公司入駐學校,開展深度校企合作。2013年4月,該公司在廣西物資學校設立了“南寧市中智會計代理有限公司物資學校分公司”,并作為廣西物資學校會計專業實訓基地。該分公司由中智會計負責經營,自負盈虧,為學校會計專業學生提供見習實踐、企業真賬實訓及真賬實訓指導,為學校會計專業教師提供掛職實踐崗位。學校指派會計專業帶頭人兼任該分公司副經理,參與管理,主要負責學生在公司的實習實踐組織、協調和管理,對真賬實訓素材的遴選和整理準備等工作。分公司從中智會計代理記賬的客戶中,選擇了近80家小微企業、小商貿企業,提供他們的真實賬務資料給學校會計專業學生實戰訓練,并與中智會計企業人員共同指導學生的實戰實訓。2013年至2015年期間,會計專業每年安排120名左右的學生,分批分階段進入分公司實戰實訓,專業教學內容與企業真實業務完全一致,實戰實訓環節真刀真槍,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學生實戰操作技能,提升了學生對專業知識掌握的速度和質量,學生普遍反響強烈,實戰實訓效果顯著。
與此同時,學校會計專業在深度校企合作探索中,深化了訂單冠名實踐。上海熱風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熱風)在全國有900多家連鎖店,員工達12000人以上。熱風每家店規模不大,業務相對單純,但店面財務崗位群完整,收銀員、核算員、出納、會計等財務崗位配備齊全,且均屬于會計基礎崗位,適合中等職業會計專業學生技能水平。2012年12月,學校會計專業在示范專業建設過程中,與熱風簽訂了定向培養協議,首次在學校會計專業成立了企業訂單冠名班——熱風財務班、熱風店長班。訂單冠名班一則滿足了會計專業學生實踐實訓需求,二則為熱風提供了企業人力資源儲備,是雙贏的實踐探索。深度校企合作期間,熱風與會計專業組共同為訂單班量身定制教學和實踐實訓方案,由熱風提供一定的資助和獎勵資金,并提供充足且合適的實踐、實習、實訓崗位。會計專業根據熱風的特點,為訂單班學生科學設置了熱風商品知識、企業文化等課程,安排熱風企業導師對訂單班學生進行企業專項培訓,共同管理訂單班學生,在教學內容和學生的教育管理上都滲透了“企業元素”。
二、深度校企合作實現多點融合
《職業學校校企合作促進辦法》明確了職業學校和企業可以結合實際,在人才培養、技術創新、就業創業、社會服務、文化傳承等方面,開展7種形式的合作,為突破校企合作壁壘提供了科學解決方案。廣西物資學校會計專業在深度校企合作的實踐探索中,實現了校企合作多點融合,是校企合作雙贏的典范。
1.專業教師、企業管理者身份雙融合。深度校企合作是建立在校企雙方信任、尊重、共贏的基礎上的,在合作協議框架下開展共同育人、互相促進等各項實踐探索。學校會計專業在深度校企合作實踐探索中,專業帶頭人同時擔任企業管理者,利于企業經營管理工作和教學計劃方案統一安排,人員、資源統一調度,專業資源和企業經營條件互惠,實現了企業經營和專業教學統一安排管理,企業人員和教學人員相互流動,保證企業經營實踐與專業教學實踐的有機融合。
2.學生“亦學亦工”角色雙融合。在會計專業校企合作中,尤其是中等職業教育會計專業,“校熱企冷”狀況長期存在且較為嚴重。原因有三:一是會計類崗位具有極強的保密原則,一般企業不愿意讓“外人”接觸到核心商業秘密;二是會計類崗位較之生產經營崗位,需求量相對較小;三是會計類崗位技術性要求高,企業一般不歡迎“新手”,尤其是中職生。通過引企入校和訂單冠名班模式,讓學生在真實企業環境中實戰訓練,學生既在專業教學班級學習,同時又編入合作企業相應班組,進行實戰經營與訓練,并接受企業按企業員工的要求進行管理和評價,實現“亦學亦工”。
3.教學過程與企業經營實踐雙融合。廣西物資學校會計專業深度校企合作探索實踐,無論是引企入校模式還是訂單冠名班模式,都能夠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很好地將實戰經營環境轉變為教學環境,實戰經營項目轉變為教學項目,實戰經營流程轉變為教學過程,實戰經營用具轉變為教學教具,教學結果轉變為經營成果,從而將專業教學過程與企業實戰經營融為一體。
三、深度校企合作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成果
1.完善了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學校與合作企業共同對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進行了修訂與完善,建立了“雙平臺,一體化”的人才培養模式。雙平臺教學載體一是虛擬實訓教學平臺,二是實體公司實訓教學平臺;一體化教學模式是指理論與實踐教學一體化。2013年9月,“雙平臺,一體化”的人才培養模式得到了自治區國家改革發展示范校建設驗收專家組的高度認可。
2.提升了學生職業技能和就業能力。近幾年,廣西物資學校會計專業學生就業率在98%左右,對口就業率>80%;2012年—2015年參加全區技能大賽獲獎共42項,獲獎率100%;會計從業資格考試通過率從20%提高到65%。會計專業學生贏得了眾多企業的認可與好口碑,招生人數也連年上升。
3.提升了專業建設的影響力。廣西物資學校開發的會計專業一體化系列教材,以職業崗位能力提升為宗旨,注重工作過程與實踐訓練,注重實戰操作,受到同行學校及專業教師的青睞。目前,有20多所區內外中高職院校采用廣西物資學校所編寫的會計專業一體化系列教材。據不完全統計,教材用量累計達10萬余冊。
職業教育的“生命力”在于人才培養的質量,職業教育發展的“牛鼻子”在于校企合作。廣大職教工作者還需不斷學習與深入實踐新時代職教思想和理論,加強校企合作的理論研究并指導實踐,持續推進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實現可持續發展。
[ 參 考 文 獻 ]
[1] 曾海霞.對會計專業教學中職業能力培養的探索[J].職教論壇,2005(29).
[2] 張麗珍,羅昌金.中職會計專業校企合作“一站式”全程育人模式創新探究:以廣西物資學校為例[J].廣西教育,2017(6).
(責任編輯 周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