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娜
【中圖分類號】G62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7-0182-02
雨果曾說過:“花的事業是尊貴的,果實的事業是甜美的,讓我們做葉的事業吧,因為葉的事業是平凡而謙遜的。”教師就像那默默奉獻的綠葉,時時刻刻襯托著鮮花的嬌艷。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的品德和素養是教師發展的一個重要前提,只有對“怎樣做一名好教師”這一問題有深刻的認識,才能對自己提出更高要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踏上三尺講臺,也就意味著踏上了艱巨而漫長的育人之旅。怎樣才能做一名好教師呢?我認為:
首先,做一個善于學習的班主任。
有人說過“不要用昨天的知識,教今天的學生,去做明天的事情。”多么富有哲理的一句話呀!面對這樣一個善變的社會,知識的保鮮期已越來越來短了,只有學習新的知識,新的理念才能適應學生的發展、符合時代的要求。記得有一段時間,非常流行各種“效應”,比如:馬太效應、暈輪效應、標簽效應等等,那時我正好接了一個成績倒第一,紀律亂成團的六年班,當時,我給他們講了“皮格馬利翁效應”,講到皮格馬利翁深情地向美女雕塑說著“I LOVE YOU!”時,幾個比我高一頭的男生不懷好意地笑了,我不動聲色地看著他們,繼續講著:國王每天都對美女雕塑說“I LOVE YOU!”這幾個淘小子見我望著他們,竟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當學生聽到這個美女塑像活了,成了國王的妻子時,非常驚訝,非常興奮!但我的故事還沒有結束,趁著他們的高興勁,說:“我就是那個國王,而你們就是我親手雕的塑像,我會每天對著你們說……”沒等我說完,學生搶著說“I LOVE YOU!”我笑了,說“你們會越來越棒!” 聽完這些話,學生精神很是振奮。此后,他們真的在慢慢地發生變化。
沒幾周我就外出學習了,十多天后才回來,一踏進教室的門,學生都驚呼“老師回來了!老師回來了!” 不知是真心還是假意啊,都知道班主任一走是學生最高興的事了,終于沒人管他們了。我對身邊的幾個學生說:“真想我啦?”他們不住地點頭,“虛偽。” 他們急忙反駁,說:“你就像我們的親媽,沈老師就像我們的后爹!” 為了能管住這個曾經是最有名的班,校領導安排了一位全校最嚴厲的男老師代班。對比產生美啊!不過,那天所有的學生聽課都非常認真。
也許是親其師,信其道吧,在日后的學習中,任課的老師經常說這個班的學生聽話了,課堂上也認真聽課了……一年的時間,這個班成績越居前三名,小六復測整體成績全縣排名第四,看到這樣的成績,我真的很欣慰。
其次,做一個善于思考的班主任。
1.注重發揮家長評價的效能。
都知道讀課外書對學生是大有裨益的,在校期間我們要完成課本上的學習內容,用來讀課外書的時間相對不足,這怎么辦呢?我便將讀課外書的陣地轉移到家里,讓家長來監督學生完成任務。一年級時讀童話故事,二年時讀成語故事,三年時讀名人故事,而且都是每周一個故事。學生先講給家長,家長做出評價,記錄在語文書前面的空頁上,每到周五老師查看家長評價,并不定期開展講故事比賽,小組內評出優勝者——“故事小王”,然后全班評比,選出“故事大王”。最后為他們加上不等的“賽事星”。
記得有一次檢查家長評價時,有個學生自己寫上了故事名字——《杞人憂天》,后面卻沒有家長的評語和簽名,只是畫了五顆小星星。我覺得好奇便問了起來,原來他的家長不會寫字,便用畫星星的方法來代替,五顆星是最高的評價!這個學生還說:“開始我講得一點都不好,我又講了好幾遍,終于得到五顆星了,爸爸、媽媽可高興啦。”我猛地想起這學期第一天,他的家長送他時說過的話:“我們倆都沒文化,就希望孩子能多學點知識啊!這學期孩子轉到這班,就交給您了……”再看看孩子書頁上紅紅的五顆星,我似乎看到了家長那燦若桃花的笑臉。
家長的評價不僅僅起到了“評”的作用,更起到了有效監督、催人奮進的激勵作用。這樣一來,讀書不再是生硬的任務了,而是學生發自內心深處的渴望與需求了。
2.重視班級文化建設,形成良好班風。
魏書生自1978年任教后,一直用民主化、科學化將教與學進行創新,有意識地以科研眼光善待每節課,每次活動、每一學生的變化、每一家長的家教,在每一個夜深都將當日觀察感受記錄梳理,比較反思,提煉升華,于是沉淀出多部鮮活的著述……
教育無小事,事事可研究。受這些大教育家的啟示,我也努力地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草根研究”開始,將上課時遇到的、育人時碰到的、反思時想到的問題及時記錄并進行跟蹤性研究,作為一名城鎮小學一線教師,教育科研真是“赤足走在田埂上”。但作為骨干教師,就要揚起旗幟,“讓教育科研成為我們的內在需要”。“為了學生的發展,為了教師的發展,為了教育的發展”,我必須朝著科研方向邁步。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草根研究”開始。在實踐中學習、在實踐中鍛煉、在實踐中成長、在實踐中創新。讓教育植根于科研這片沃土之內,教育之樹才會生機盎然,枝繁葉茂,才能長青常綠,春華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