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培軒
【摘 要】 隨著新課程改革進程的不斷深入,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閱讀教學主要存在著教育觀念落后,教學方式機械化的問題。本文通過分析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意義;探究轉變課堂教學模式,增加學生課外閱讀量,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對策;就如何正確有效地開展初中閱讀教學提出了幾種觀點,希望能夠對廣大教師的教學提供參考。
【關鍵詞】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問題;對策
一、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分析
1. 目前初中語文教學,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基本上只依賴課本,導致學生的閱讀量過小,無法培養開闊的文學視野;教師在日常上課過程中只針對考試內容進行知識講解,而考試未考到的一些考驗學生發散思維能力的知識點則不去講解;在課堂教學中基本是以教師講授為主,教師很少同學生進行互動。
2. 教學方式機械化是我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另一個嚴重問題,在對話式教學改革的背景下,要求教師積極與學生進行互動,而有些教師為了完成所謂的“任務”,機械式地同學生進行互動,根本無法達到互動的目的。在這種機械式教學方式的作用下,影響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
3. 應試教育重視傳授理論知識,輕視傳授學習方法和培養學習興趣,使得學生出現高分低能的情況。
二、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意義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考試成績,可以增強學生學習語文的自信心,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知識水平,而且可以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語文閱讀素材具有很高的欣賞性,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
三、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對策研究
1.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體,而教師只發揮引導作用。教師可將全班劃分成幾個小組,每講完一單元就準備一個問題讓學生進行討論,由小組合作完成;在每節課后向學生簡單介紹下節課要講解的內容,讓學生在課下進行預習,并且在布置預習任務的時候教師要適當設置幾個問題,讓學生通過預習去回答。
2. 增加學生課外閱讀量。教師可以每個月都為學生布置一本課外書籍閱讀任務,并在每個月末在班級內部舉辦讀書交流會;在班級內設立圖書漂流角,讓學生將自己家中看過的圖書都拿到學校,擺放在班級的圖書漂流角上;教師可以在每個學期都選定一本課外讀物作為學期必讀,每周抽出一節課為學生朗讀或邀請學生到課堂上進行朗讀,這樣每一學期大家都可以收獲一本課外讀物。
3. 利用情境教學模式。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也要注意創新教學方式,情境教學模式是一個很好的選擇。教師在解讀語文閱讀材料的時候要注意營造相關情境,使學生能夠融入到情境中去,以幫助學生能夠更好地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
4. 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在教學過程中,初中語文教師應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學習需求等,建立科學的評價機制,肯定和鼓勵學生的課堂表現,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以加快教學進度。
【參考文獻】
[1] 楊軍. 當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 語文建設,2015.
[2] 常海玉. 新課改下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J]. 教育實踐與研究(中學版),2008.
[3] 文錦. 問題與對策:語文教學有效性思考[J]. 中國教育學刊,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