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福衛
【摘 要】 網絡和多媒體已經走進了我們的課堂,運用這一技術手段輔助是必然的選擇,如何將其作用發揮到最大,使語文能夠提高有效性,下文做了具體探討。
【關鍵詞】 數字化;語文課堂;有效性
受語文傳統黑板粉筆式的教學方式的制約,許多本來可以美不勝收的課堂教學變得死氣沉沉,枯燥無味,以至于效率低下。而隨著信息時代的不斷發展,我國教育事業發生了重大的變革,尤其是現今信息技術進入了自動化、數字化與智能化。這使我國教育在教法上更上一層樓。
一、語文課堂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的必要性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改革,傳統的“灌輸式”教學也無法適應當今學生對語文課堂教學的個性化需求。而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融入信息技術則能有效提升課堂教學效果,信息技術為語文課堂教學提供了豐富的材料補充,擴展語文課堂教學的容量,并且為學生提供了除課本之外的知識,而這些知識是無法通過傳統教學傳輸的。而通過信息技術是非常容易完成大容量的語文內容教學,對學生知識量的積累以及視野有著顯著提升
二、利用信息技術,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1. 完善課堂結構,彌補教師之不足
運用多媒體教學,教師省去了在黑板上書寫的程序,只需輕輕一點,省時又省力。而且多媒體能令有些抽象的事物變得具體。如《林黛玉進賈府》一課的教學,教師讓學生先看一看影視資料,使他們盡快理清情節,加深對人物形象的印象。這篇課文關于王熙鳳,賈寶玉的服飾描寫文字,學生是難以理解的,如果讓學生看看視頻資料,他們理解起來就容易多了。又如《蘇州園林》一課的教學,教師可以利用網絡資源制作如下Power-point課件:在江南水鄉的悠揚笛聲中,屏幕中出現了蘇州園林不同園區的圖片,既有湖光山色、煙波浩渺的氣勢,又有江南水鄉小橋流水的詩韻,枝條搖曳、流水潺潺。學生可以邊欣賞畫面,邊聆聽配樂朗誦,調動多種感官,充分體會“畫在文中、文在畫中、文畫交融”的優美境界,這樣對課文的理解和把握就能更快更深入。
2. 強化學生的語文自主學習能力
高中語文課堂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需要關注學生的信息技術水平。其次,高中語文教學要注重學生自主學習策略的培養。目前我國教育依然本著影視教育為主,這也就造成了影響學生自主學習的關鍵因素在于學習方法。在現如今信息社會的環境下,教師要注重教導學生如何進行語文知識的收集,培養學生語文自主學習中的協作能力。
3. 實現學生合作學習,師生共享快樂
網絡環境下的教學資源是開放的,是跨越時空的,這一特點決定了網絡環境下教學過程是:開放性與全球化;學習過程的交互性;學習內容選擇的自主性和個性化;內容形式的多媒體化。“學會略讀和瀏覽,具有搜集和處理信息(包括網上學習)能力”的要求。例如教學朱自清的《春》,我們可以和同學們進行研究探討式學習,讓同學們在自我查閱、反復欣賞朗讀的基礎上,把《春》與《綠》、《荷塘月色》進對比閱讀,感受朱自清寫景散文的特色。
總之,運用網上資源,讓學生通過眼、耳、口等第一信息系統去感知這些視聽材料和語言文字,可以高效地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悟能力。師生完全處在一種合作、共進的學習環境中,其樂融融。
【參考文獻】
[1] 陳飛. 新課程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學有效性思考與探究[J]. 課程教育研究,2013(33).
[2] 徐艷. 新課程背景下高中語文課堂有效性探究[J]. 教育,20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