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祥
【內容摘要】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猶如一縷縷清風,使政治教學變得更加精彩紛呈。這啟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傳授學生政治知識,還要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如此一來,這不僅有利于學生成才,還有利于學生“成材”。那么,在初中政治教學中,如何滲透德育教育呢?對此,筆者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政治 初中 德育
初中政治不僅是一門基礎學科,還是一門重要的學科。如今,政治教學揚起了“德育”的風帆,迎來了發展的春天,展現著迷人的風采。一方面,政治可以使學生掌握政治理論,經濟知識,另一方面,還可以發揮育人的功能。初中是學生德育發展、道德觀形成的重要階段,學校對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滲透德育內容給予了充分的重視。所以,政治教師要充分發揮政治這一學科的育人功能,將政治教學與德育教育進行有效融合。本文立足于學生的實際情況,就如何在初中政治教學中滲透德育內容提出了有關策略,希望對教師帶來一些啟示。
一、言傳身教,發揮教師表率作用進行德育滲透
實踐證明,身教是無聲的教育,是最民主的思想品德教育,它不帶任何強制性,完全是用教師的示范影響學生、帶動學生,具有極大的感染力。因此,教師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來影響初中生的行為,并做到為人師表,發揮榜樣的作用。可以說,身教是一種最具體、最形象、最有說服力的直觀教材。教師應和初中生建立一種平等、友好的師生關系。老師應主動地走進他們的生活,關注他們的心理發展,對他們給予愛與幫助,不僅做學生的老師,還要成為他們的好朋友,從而構建一種新型的師生關系,進而使他們樹立正確的道德觀與價值觀。
如在初二講法律“雷池”不可越,不使用假幣的問題時,我問學生:“在我們身邊有沒有毀壞人民幣的現象?”學生搶答:“有,有的老師在收費時吩咐我們把學號、姓名寫在人民幣上。”可見,教師只有自己具備了良好的道德品質,才能有力感化學生,使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與人生觀。
二、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意識
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在上政治課時,學生面對的是枯燥無味的政治知識以及政治理論,久而久之,他們對政治學習失去了興趣。政治課堂成為政治“講堂”,政治教師成為政治“講師”。學生依舊猶如容器一樣只能被動地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如此一來,整節政治課變得枯燥乏味,學生只能感受到無限的痛苦。針對這一問題,教師可以采用小組合作的教學方法來進行教學,這不僅有利于他們共同進步,還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意識。
比如,在人教版 “為堅強喝彩”的教學中,我發現這樣一個問題:對于“挫折是否有利于個人成長”的話題,學生持有不同的意見,有的學生認為:“挫折有利于個人成長”;然而,有的學生認為:“挫折不利于個人成長”。為了使學生更好地變得自己的想法,于是,我就組織了辯論小組,讓學生在小組辯論中碰撞出思維的火花。首先,我根據觀點進行有效的分組,分成了正方、反方對立的兩個小組,從而讓學生去辯論這個話題。由于意見相同的學生分在了一個小組內,為了“打敗”另一組,他們就在小組內部進行熱烈的討論,從而通過組內所有成員的智慧總結出具有說服力的證據來駁倒對方。有的學生說:“挫折有利于個人的成長,比如說張海迪的故事、霍金的故事。”;有的學會說:“我們還可以結合古代的例子,如司馬遷、蘇牧、李白等等”;有的學生說:“挫折不利于個人的挫折,如果一個人承受能力較差時,挫折不僅不利于他的成長,反而還會使他精神頹廢,意志消沉。”;還有的學生說:“挫折會使一些人產生消極的情緒,使他們喪失力爭上游的動力,甚至對自身的能力產生懷疑,自信心受到了損傷。”在這種相互討論、相互交流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得以活躍,學習的熱情得以激發,合作的意識得到了有效的培養。
三、加強對初中生的道德法制教育
法律素質是思想道德素質的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也是初中生全面素質的重要內容之一。教師通過對初中生進行法制教育,這不僅有利于培育學生良好的法律品質,還能提高他們的法律意識,增強他們的法制觀念。那么,教師應如何進行有效的道德法制教育?首先,教師需要革新法制教育觀念,構建完善的法制教育網絡,學校的法制教育要立足于本校的實際情況,靈活地、有序地、有條理地進行法制教學,并和德育相結合,從而提升法制教育的效果;其次,政治課不僅是一門知識課,還是一門德育課,因此,教師在傳授法律知識的同時,還要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再次,要改進法制教育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打造高效的法制課堂。教師在教學中要采用多樣的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法治知識的熱情。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多采用案例教學法,從而豐富所學內容;可以運用情境教學法,從而依法行使的生活體驗。第四,努力開辟“課上”與“課下”兩課堂。教師不僅要注重課堂教學,還要開展一些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活動。如:法律知識大講堂、有關法律的演講比賽、以法律為主題的黑板報。此外,學校可以與一些司法部門相合作,為學生創設參加司法實踐活動的機會,這有利于學生把學到的理論知識應用到現實生活中去,使他,他們學會用法律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總之,德育教育應始終貫穿于政治教學過程中,這不僅符合新課改的要求,也是對以生為本教學理念的踐行,更是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的倡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抓智育,還要注重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如此一來,這不僅有利于構建高效的政治課堂,還有利于學生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何新國.淺談如何在初中政治教學中滲透德育[J].學周刊,2016(14) .
[2]周麗.論初中政治教學過程中的德育教育滲透[J].學周刊,2015(29) .
(作者單位:廣東省云浮市云安區白石鎮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