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環
【關鍵詞】夜鶯喉 趣味性 人文情 魔術手 菩薩心 智慧頭
“2013年9月,十萬多網友參加新浪網的一項調查,有70%的網友坦言說在求學期間,曾經被數學傷害過”尤其進入初中以后有相當一部分學生感覺數學抽象,繁難,枯燥。數學真的被日益“妖魔化”了。在初中當數學老師就應該帶上四件寶,幫助孩子們“降妖除魔”。這四件寶就是 “夜鶯喉”“ 魔術手 ”“菩薩心 ”和“ 智慧頭 ”
首推“ 夜鶯喉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我們作用于學生精神世界的最重要的工作是教師的話語”。尤其是數學教師的語言要有表演性,趣味性和人文情。像“夜鶯”歌唱般撩人動聽,才能降服繁瑣易錯的計算,一籌莫展的分析,枯燥乏味的推理。
有了表演性才能具感染力,語言的講解和肢體語言的配合才能hode住全場的學生追隨你的節奏,不致因枯燥而掉隊。在九年下冊28章的解Rt△應用舉例一節,當講到意大利比薩斜塔在1972年的地震中左右搖擺時,我兩只手臂向上豎起形象模擬出斜塔左右搖擺的狀態。同時壓低聲音,帶著人類面臨巨大災難時沉痛的感情色彩。當塔身中心線和垂直中心線夾角A,塔頂中心點B向垂直中心線引垂線,垂足為C。這個紅色的Rt△ABC從大屏幕斜塔中抽離出來時,我放慢語速,提高聲音,強調我們應觀察的三條線及所求的傾斜角,引起同學們的注意。語音語調在一堂課的講解過程中真的應該像歌劇中的詠嘆調和宣敘調一樣,有抑有揚,隨內容的變化和學生的狀態而及時調整,真正起到感染學生,引領學生和老師同頻共振的效果。
有了趣味性,才能寓教于樂,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再推“魔術手” 初中數學從七年級上冊第四章幾何圖形的初步,就開始接觸了大量的圖形,雖然網上有許多多媒體課件APP我們可以資源共享下載現成的來用。有時根據新課講解的需要,我們自己還要經常用幾何畫板制作直觀動態演示的課件。但是在輔導課和習題課上處理大量的習題時,來不及也不可能一一做課件,尤其是幾何證明題在大屏幕也無法標注條件。這些都要求老師當場畫圖,所以在初中當數學老師,不僅要有“夜鶯喉”講的動聽,還得有一雙“魔術手”畫得耐看。
一、要畫的準
在三角形和解RT△的大部分習題中,30°和45°的RT△是出現頻率極高。用量角器畫既麻煩又慢,就要求老師只用直尺就能畫出這幾個特殊角。誤差控制在1°- 2°,還有經常出現的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菱形、矩形、正方形等經常出現的特殊圖形。都要求老師徒手準確畫出圖形,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思維的連貫性,有利于學生觀察、分析和大膽猜測。
二、要畫得快
現在的教室黑板都是玻璃黑板,圓規一端用來固定圓心的吸盤總是不好用,來回動,往往費了半天勁還不交圈。我們老師就要有徒手快速畫圓的功夫。可以以小拇指為圓心,食指與拇指掐住粉筆繞固定的小指尖,快速成圓。還有像畫拋物線,雙曲線等都要有繪畫功底,快速成圖會節省很多時間。
三、要畫得像
再講一元一次方程應用題時,就要求老師有簡筆畫的功底。例如小剛和小強從A、B兩地同時出發,小剛騎自行車,小強步行,沿同一條線路勻速相向而行.出發后兩小時相遇,相遇時,小剛比小強多行進24公里,相遇后0.5小時小剛到達B地.兩人行進速度分別是多少?相遇后經過多少小時小強到達A地 ?
這類問題不畫出直觀的情境圖,學生是真的很難理解,面對題目一籌莫展。
四、要寫的美
每節課的板書不僅有圖還得有文,要做到圖文并茂。做到:文字端、數字俏、字母美、式子齊。定義、定理、公式、重點、難點等需要學生注意的地方要用彩色粉筆做標注。做到工整有序,布局合理,盡量把板書完美地展示在學生的面前,讓學生經歷愉悅的心里體驗。
更需“菩薩心”即愛心、耐心和專心。做一名學生喜歡的數學老師就要有這三顆心。
“愛心”就是你得愛這一行,喜歡數學這門學科,把教好數學作為自己一生的職業理想去不懈的追求。愛每天聽你講課的學生,面對從小學升入初中數學底子參差不齊的孩子,“要有一個也不拋棄,一個也不放棄的信念”,為他們將來的學習和生活打下堅實的數學基礎。
有了“愛心”才能有“耐心”,耐心地提醒每一個孩子注意聽講,耐心地批改每一本作業,及時反饋學生的學習情況。每天不厭其煩的批改考條,耐心地糾正“小馬虎”的錯題,手把手教“常潦草”把子字跡寫工整,計算推理步驟寫的更完整。
“專心”就是有一顆肯鉆研的心,鉆研教材、教法、新課標。鉆研數學教學新理念、新手段,博采眾長形成自己的具有藝術魅力的教學風格。
要有 “智慧頭” 當好初中數學老師不僅要有“夜鶯喉”“魔術手”“菩薩心”更要有“智慧頭”。要有教育教學的多方面智慧,機智應變駕馭課堂的智慧,巧妙設計教學內容的智慧,啟發設疑的智慧,評價學生的智慧,打造藝術課堂和高校課堂的智慧等。這些智慧的不斷增長要靠孜孜以求地學習、專研和反復實踐來獲得。學習國內外教育教學經典著作,學習大教育書系,學習傳統成功的教育教學經驗,也學習新教育實驗的教育教學理念,不斷與時俱進學習和創新,在教師專業化成長的道路上不斷追尋。
【參考文獻】
[1]《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蘇霍姆林斯基.
[2]《帶你發現數學之美》——黃東坡.
(作者單位:黑龍江省海倫市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