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琴
一、課程體系存在的主要問題
1.課程結構陳舊
培養指揮人才是軍隊院校當前更加突出的任務。因此軍隊院校的首要任務就是構建科學的課程體系。軍隊院校培養的是適應某一崗位需要的初級指揮人才,要求其熟悉專業領域,了解相關領域知識,有良好的思想道德文化素質、身體心理素質以及拓展知識、適應部隊的能力。目前課程設置結構模式更多關注的是專業知識的縱向關系,忽略了各類課程構成的橫向關系,使學員專業面過窄。
2.課程類型固定
學科方向固定,設置的課程根據崗位需要的知識能力素質而定。學科方向的固定使得與部隊的對話機制沒有特別密切。依托軍事實踐可以提高人才綜合素質,并在軍事實踐中培養學員完成任務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在課程類型的設置上應增多課程的實踐性和應用性,強化對所學課程的實際應用。
3.課程內容不新穎
(1)基礎理論固化。在日常的教學中雖然加強了基礎訓練,但基礎課理論基本原封不動。片面強調理論,且基礎課的教學內容一成不變,導致課程目標銜接不緊密。
(2)實踐教學不佳。實踐教學主要包括實驗、實踐、畢業設計等。目的在于通過實踐教學活動,理論聯系實際,結合部隊實際,結合學員以后從事的工作,結合學員的具體情況。但實際實踐教學質量不佳,實踐教學效果不理想。
二、優化課程體系
1.優化課程結構
(1)深入理論教學系列模塊。理論教學系列從縱向上分為:由國家教育政策與人才培養要求的通識教育課程模塊;由學科專業針對學科基礎知識的共同需求而開設的教育課程模塊;為學生提供強調專業優勢與特色的專業領域內的基本理論與基本知識的專業主干課程模塊;專業知識的延伸和拓展的專業選修課程模塊。
(2)深化實踐教學系列模塊。實踐教學在縱向上進一步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是以課程教學為基礎的課程實驗和課程設計等,培養學員的實驗能力與設計能力;第二層是在完成相關學科專業基礎課程之后的課程實習、認知實習和生產實習等,以培養學員理論聯系實際與實踐操作能力;第三層是畢業論文,以培養學員綜合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調整課程類型
緊密關注部隊作戰訓練、管理、新裝備配備等,及時調整學科方向,使得主干課程得到強化、薄弱課程得到扶持、新興課程得到培育。多組織作戰演練,學員親身體驗戰場環境對所學課程的實踐化,對判斷力和決策能力的提高大有幫助,同時開闊視野,提高了學員的實踐素質和組織指揮能力,培養了學員解決問題的能力。
3.改革課程內容
(1)革新理論基礎。一是在基礎理論中增加最新科技成果,適當用新的科技內容充實舊的教學內容,并處理好新、舊知識的繼承和發展的關系,使之有機地融合在一起;二是將應用性內容適當增加到基礎課中;三是根據課程目標精簡教學內容。基礎課應當從課程目標去考慮教學內容的取舍,避免片面強調知識的全面性與內容的系統性。
(2)加強實踐教學。要注重理論與實踐的課程內容的交融性,及時介紹給學員新形勢、新知識、新方法。隨著理論的深化和軍兵種武器裝備的發展,及時調整教學專題內容,做到理論與實際的緊密結合;在文化課實踐方面,改進實驗教學方式,保證實驗課時數,主要實驗獨立設課,以設計性實驗、綜合性實驗替換驗證性實驗,建設各種模擬實驗室,加強實踐環節的監管力度,提高學生實驗質量。
軍校課程體系的優化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對教學效果影響較大,進一步有重點地優化課程體系,解決其中的關鍵問題,能建立多方位、多層次的人才培養模式,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滿足部隊需求。
參考文獻:
[1]劉 洋.“雙創”背景下高校創新創業課程體系建設現狀與對策探析[J].南寧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1):58-61.
[2]汪 霞,卞 清,孫俊華.論學術學位研究生課程體系建設[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5(10):3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