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課程的標準下,對小學教師如何有效和高效地展開教學有著更高的要求。首先對于教材要做到比較深刻的分析,把握好教材的設計理念,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資源。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同的個體,對于同一個文本都會有不一樣的解讀,同樣我們的教材不同的人也會產生不一樣的見解,從而會在圍繞教學大綱的前提下設置教學目標和教學方式,教學效果也會產生不一樣的狀態。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認為可以把握好以下幾點。
在新課程標準下,提出了讓小學生了解自然拼讀,自然拼讀又稱“Phonics”。在以母語為英語的國家,他們在學習英語的時候,也是用這樣的拼讀方式學習單詞,可以更好地增進閱讀能力與理解力。對比之下,我們國家的英語教學更加注重音標的學習和語法的灌輸。導致了學生會覺得英語學習比較枯燥和生硬。在新課改的帶領下,教材已經沒有了音標的直接呈現,取而代之的是Lets spell課程,為自然拼讀法的輸入搭建了最好的平臺。根據一些學生的研究,80%以上的英語單詞都符合一定的發音規則。對于小學生來說,這無疑是在減輕他們的負擔,并且更利于初學者去發現和總結發音規則與拼讀技巧。同時也是一種比較高效的知識輸入的方法。那么在課文教學的過程中要如何更好的體現自然拼讀呢?我認為兩者結合是一種知識的整合,是對新授知識的一個豐富和升級。
例如PEP三年級下冊,Unit3,At the zoo,B,lets talk教學的過程中可以結合自然拼讀。自然拼讀的目的是培養文字的認讀能力。在PEP小學英語當中,自然拼讀主要用于有規則的字母構成。
在warm-up的時候合理的使用chant。可以使用書本25頁的Lets do。適當挑選出一些單詞,如fat中的“a”, thin中的“i”, tall和short中的“t”, 然后讓學生根據發音進行操練。通過lets do, 可以進一步改編描述:“The monkey is thin, The girrafe is tall.But this animal is fat and tall!”同時給出大象的掛圖,教師通過描述大象來進入新課。如此一來,滿足學生好奇心的同時,也實現了自然拼讀與文本的結合。
PEP小學英語教材的內容編排比較重視語言的實際運用能力,更注重學生的聽、說訓練。說明過分重視語法知識的講解不利于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培養。作為一名教師,必須要拿捏好語法的一個度,讓小學生在英語課堂中體驗語法,要用簡潔的方式給學生呈現語法的規則和規律。
語法對于小學生來說本身就是一種接受性的學習。初中老師比較熱衷于“講道理”,這是基于初中生已經具備了分析型的思維。他們能夠比較好的接受和消化其中的原理。而小學生不同,這個階段的學生分析型的思維還不夠完善,文理性的東西他們能懂其內容,但并不能明了其結構。無論他們聽到還是讀到句子,很少會注意到語句中的語法錯誤。因為語法“規則”在他們的習得世界里是一種語言習慣,他們并不會有意識的去套用。教師在進行語法教學時最好把語言和環境有機地結合起來,形象生動地呈現給學生。
都說課程是靈魂,評價才是關鍵。近年來,經常提到的深度教學,也非常注重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創新能力、合作精神和合作技能,倡導將核心素養落到實處。基于這樣的理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要多角度地將講授的內容進行整合,拉近師生、生生距離,并且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去關注自我,關注他人。教師通過設計合理的情境,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學會評價自我和評價他人的能力。
以三年級上冊的unit3,Look at me!的Lets learn為例。本課時主要學習六個頭部部位的單詞,根據課程要求和小學階段的學生活潑好動,好模仿,愛表現,好奇心又強的特點,教師可以以歌謠的形式跟同學們一起進行課堂的預熱,激發同學們和老師交談的欲望。然后設計一個情境讓大家分組比賽,背景是Zoom的臉缺失了部位,心情不好,鼓勵大家通過小組比賽幫他找回器官,使學生置于近乎“真實”的學習情景里。一來避免了枯燥的詞匯教學,二來還可以把單詞與句子融合教學。
在趣味操練的環節,可設計學生喜歡的Whats missing游戲,還可以增加聽力練習的環節來培養小組合作的能力,激活學生批判性思維,提高辨認能力。此環節是利用圖片和錄音讓小組4人根據所聽內容選擇正確的選項。師生和生生一起不斷地在聽與說之間重復,最后是以找回和拼湊卡通形象頭部來完成小組評價,充分運用形成性評價來維護學生學習的熱情,加深了學生對所學語言知識的理解,這樣不僅可以達到比較好的教學效果,還可以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結束本課學習。
總而言之,小學生學習能力比較薄弱,注意力不穩定,所以老師是一位很重要的引導者,要特別注意保護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及時給予鼓勵。教師要把握好教材前后課時的結合,摸索好課堂設計的突破口。再者是要根據學生自身的特點進行語法的感知,進行理論性講解等,還要找尋課堂適用的情境,設計與課程相關的主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從而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把握好“教”與“學”的關系,步入高效課堂,盡最大的可能讓孩子們在知識的世界里,快樂的遨游。
參考文獻:
[1]蔡麗麗.淺談如何構建有效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J].新課程(下), 2011(6):50-50.
【作者簡介】黃小芳,廣東省惠州市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西區興漢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