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前進,科學技術的不斷創新和完善,經濟全球化的水平也日漸提高,精神物質文化也逐漸邁入全球化的階段,文化的交流與傳播現象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頻繁出現,尤其是跨文化交際。跨文化交際作為當前文化全球化的最具代表性的現象,具有豐富的文化怡情能力,是一種非民族與民族語言之間的交流,對于人們打破傳統文化模式有著極為顯著的作用,可以有效推動文化全球化的進程,具有不可替代的功效,因此,跨文化交際作為當前國際中較為重要的一種文化交流與傳播方式,被各國所重視。本文通過對跨文化交際中的文化怡情能力進行分析和探索,對自身所存在的價值進行了一定的闡述。
【關鍵詞】跨文化交際;文化怡情能力;價值
【作者簡介】鄭淑芳,西安理工大學人文與外國語學院。
一、跨文化交際中的文化怡情能力
1.影響文化怡情能力的因素。在當前的世界上,依然具有較多的民族中心主義存在,作為一種極端的文化思想,其不僅是對其余種族文化的一種侮辱,更是嚴重阻礙經濟文化全球化的障礙,是妨礙獲取先進知識的重要因素,而跨文化交際作為一種民族之間交流的重要手段,民族中心主義的出現嚴重影響到了跨文化交際的運用,對其中存在的怡情能力具有極為顯著的阻礙,無法展現自身所具備的真正價值。要想民族中心主義義進行相應的規避,就需要對跨文化交際中的文化怡情能力給予較高程度的重視,要加強對這種能力的培養,要使學生可以掌握正確的詞匯,在英語詞匯中往往存在著一些帶有種族歧視性質的單詞,要使學生在實際生活運用交流中,避免出現,其次還要培養學生換位思考的能力,要充分理解對方的感受,通過對自身不斷進行考察和檢索,是否存在問題,就如孔子所說:“吾日三省吾身”一樣,對自身所存在的不足進行改正,從而使自己可以避民族中心主義義或者是種族歧視的出現,更好的理解其余種族的先進文化或者是富含其特色的文化,加快文化全球化的進程。
2.跨文化交際中的文化怡情能力內容。在跨文化交際中有著多種多樣的能力,理解對方個性的能力、對是非好壞的判斷能力、尊重他人、積極向上的能力、和諧的交談能力、對情境融入的能力等都是具有十分顯著作用的能力,而其中又最為重要和關鍵的就是文化怡情能力。文化怡情能力可以將不同民族文化在交流過程中出現的差別進行縮減,加深民族文化之間的相同點,對各自的文化背景進行充分的、詳細的闡述,使交流者可以對自身民族的文化產生自信,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產生一定的親切感。
文化怡情能力最為主要的也是最為基礎的作用,就是對價值觀進行一定程度的培養,通過對文化交際者自身內部思想所存在的不良的、消極的價值觀進行了解和消除,使交際者對正確的、積極的價值觀有一個明確的認知,具有較高程度的明辨是非能力,可以對不同背景的文化好壞進行差別,對其中具有先進的、良好的思想進行引入,避免出現對不良思想的吸收,要取長補短,擇優而選。同時,明辨是非能力,還有助于交際者對其余民族的文化思想進行深層次的了解和探索,可以達到情感上的認識,便與交際者在實際生活中進行運用,可以融入到相應的情境中,推動彼此文化之間的溝通與交流,使文化全球化的進程不斷加快。
二、跨文化交際中文化怡情能力的價值
1.體現民族文化背景。跨文化交際中文化怡情能力的價值,在民族文化背景的體現中最為顯著,由于不同的民族和國家之間,甚至相同國家不同地域的人,自身的語音都有著不同的特點,相互之間的交流較為困難,同時,各地對于文化背景和歷史發展都存在一定的差別,尤其是在我國有著較為明顯的體現,因此,兩者之間往往因為交流溝通存在著差異,無法相互理解而發生嚴重的沖突,文化怡情能力的出現卻進行了有效的解決,可以通過符號、數字、語言等實現兩者之間的交流和溝通,極為有效的解決了其中存在的差異,避免矛盾和沖突的發生,兩者可以對其存在的不同民族文化背景進行了解,相互之間取長補短,共同發展。
2.文化多樣性與差異性的體現。除了對民族文化背景的體現有著顯著的作用以外,還對文化多樣性和差異性有著較高程度的表現。文化之所以可以源遠流長,頗具魅力,與民族自身的豐富多彩有著必然的聯系,文化差異性的存在使得文化之間各有所長,形成了不同的民族文化,這種不同的民族文化之間相互進行交流和溝通,逐漸取長補短,在體驗其余民族文化的特點和優勢,也對自身的民族文化進行良好的補充和完善,使其可以蓬勃發展。尤其是在我國新文化革命時期,舊文化與新文化之間的融合、創新、完善有著較為明顯的體現,在當時的諸多文章中存在著大量的痕跡,如之字的運用,就是最能代表文化融合、吸收與借鑒的成果。
三、總結
當前,文化怡情能力已經在國際上具有了較高程度的重視,對于促進不同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和溝通有著極為顯著的作用,是實現文化全球化發展的一個重要保障。綜上所述,本文通過對跨文化交際中的文化怡情能力進行分析和探索,對文化怡情所存在的價值進行了一定的研究,以供廣大的相關工作人員進行參考,希望可以使人們對文化怡情能力的價值有一個充分的認知。
參考文獻:
[1]熊少微.跨文化交際視角下文化移情能力培養的思考[J].五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02).
[2]張蘇虹.淺談中職生文化移情能力的培養[J].內江科技,2017(04).
[3]宋穎.大學生跨文化意識視角下的中國國家形象建設[J].衡陽師范學院學報,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