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新課改的提出,越來越多的專家開始關注學生英語閱讀素質的培養。本文從3個角度來探討優化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培養學生的閱讀素養的相關途徑,以供參考。
【關鍵詞】閱讀素養;英語閱讀;優化途徑
【作者簡介】張洪軍,首都師范大學附屬中學通州校區。
引言
英語閱讀素養的概念是在素質教育不斷推行的過程中被提出的,其主要包括英語語言能力、思維品質等。閱讀教育在英語教學中占據重要的地位,是英語教學的重點。培養學生英語閱讀素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教學活動需要緊緊圍繞學生。英語閱讀訓練不能僅重視語言知識與文本概念,還需要重視文化背景與閱讀流暢度。
一、強化閱讀語言能力訓練
英語與語文一樣,對學生的語言能力具有一定的要求,學生可以通過英語于都訓練掌握基本的語言知識,可以較好地使用英語與他人交流,這是英語閱讀訓練的重要目的之一。一篇英語文章中可能包括狀語從句、賓語從句、表語從句等,這些較為復雜的句式增加了學生英語閱讀的難度。基于此,英語教師需要對復雜的英語句式進行梳理,詳細地講解,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新課改明確指出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所以教師需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改變傳統英語語言訓練模式,通過學習小組等形式引導學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究。與語文一樣,英語語言自成體系,教師要采用一系列的教學互動拉近英語語言與學生之間的距離,通過生動、有趣的課程導入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真正體會到英語語言的魅力。
英語教材一般以主題劃分單元,教師可以對單元話題進一步補充與梳理,在同一主題下選擇不同角度的閱讀進行訓練,使學生能夠運用不用的表達方式說明同一個內容,領略英語語言的魅力。以人教版必修三第二單元《Healthy eating》為例,教師在課堂是導入時可以播放介紹不同國家的美食的短片,并提問:“請同學們用英語告訴老師視頻里出現了哪些食物?”,學生搶答:“大蒜、薄荷與西紅柿”,教師提問:“那同學們喜歡吃哪些蔬菜與水果呢?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表達嗎?”學生回答:“I like bananas.”學生回答:“I am fond of Grapes and cabbage.”通過課堂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不同的詞組表達。
高中英語閱讀語言能力的培養需要因材施教,閱讀語言能力較差的同學應以聽、說為主,利用圖片、視頻與音頻的幫助理解語篇句子的含義與特點,經過長時間的訓練,慢慢地從聽到說。英語閱讀語言能力一般的可以先自行閱讀文章,之后向老師大致講述文章的意思與句式結構,之后在老師的指導下進一步梳理語篇,分析文中共有多少種句式,句式的特點是怎樣的,進一步完善學生的英語語言體系。對于閱讀語言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可以讓學生先通讀文章,使其能夠記住文中的新單詞、新句式,之后讓學生續寫或改編,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英語語言表達能力。
二、重視學生思維的培養
學生的英語閱讀素養與學生思維密切相,在優化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時必須充分重視學生思維的培養。在英語課堂教學教學的整個過程中,教師應該采取多樣化、趣味性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力與想象力,幫助學生養成英語語言思維的習慣。例如成立課堂討論小組,并提問學生:“請問同學們,發現與發明的區別是什么呢”,學生經過小組討論后回答:“發現已有的事物,發明不存在的事物”,教師回答:“回答正確,想必你們都對這兩個詞語有了一定的認識”。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可以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鍛煉了學生思維的靈敏性。其次,引導學生進行批判性閱讀。教師在進行語篇閱讀的過程中需要引導學生站在作者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總結文章,鼓勵學生敢于質疑,從而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三、加強情感閱讀
當前英語閱讀訓練中較為突出問題是學生與文章之間無法產生情感共鳴,導致學生學習語篇的熱情不高。因此,教師在開展英語教學時需要利用情感閱讀的方式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使學生能夠對文章背后的英語文化更為理解,在教師的引導下,認識到國外的風土人情、歷史背景等。以人教版必修5第二單元《The United Kingdom》為例,首先教會學生基本的單詞,例如:Highgate Cemetery、Big Ben等,之后介紹向學生介紹英國的歷史背景以及著名的旅游景點等,使學生能夠進一步了解英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提問:“請問同學們中國與英國分別有哪些名勝古跡?”學生回答:“英國有大本鐘,中國有天壇”,學生回答:“ 英國有倫敦大橋,中國有趙州橋”。在提問過程中播放英文歌曲,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通過這一方式,不僅可以使學生在回答中學會組織語言,思考中外文化的不同,加深對英國名勝古跡的理解,而且可以加強英語教學師生情感的互動,提升英語閱讀訓練效果。
四、結語
綜上所述,培養學生英語閱讀素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這一過程中需要教師從閱讀語言、閱讀思維、閱讀情感這3個角度優化英語閱讀教學方式,采用多樣化、趣味性的教學方法,提升學生對英語閱讀的積極性;注重巧妙的課堂導入與情境的創設,引導學生站在作者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總結文章,鼓勵學生敢于質疑,拉近英語課本與學生的距離,靈活地開展英語閱讀訓練,提升學生的英語閱讀素養,改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王小艷.搭建支架,提升初中英語閱讀讀后語言輸出的實效[J].校園英語,2016(10):12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