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梅
【摘? ? 要】美術教材本身雖說是形式多樣、內容充實,但也很難避免形式上的重復和內容上的乏味,針對這種情況,我常常考慮能否改變教學方式、豐富教學內容、變換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教學上不可缺少的“點子”。
【關鍵詞】美術? 樂學? 學生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3.061
美術教學如果能想出靈活新穎、巧妙恰當的“點子”,使教學具有新鮮感、改變過去生硬死板的教學形式,就能給課堂教學注入生機。用“點子”滲透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以豐富的內容、創新的形式、新穎的教學手段,使美術課堂教學給學生耳目一新的感覺。
有了好的“點子”,符合學生的興趣和愛好,課堂氣氛自然輕松愉快,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我們要鉆研美術教材,豐富自己的知識,開拓自己的思路,大膽吸收其他的藝術形式,在平時的教學中開動腦筋,勤于思考,那么我們就能設計出更多提高教學效果的新“點子”。
如果能將孩子的學習興趣融入到教學中,能創造更多的學習契機,更重要的是,他們將成為主動地探索者和學習者。美術課堂要能持續的激發學生們的興趣,才能使他們收獲更多。
美術教材本身雖說是形式多樣、內容充實,但也很難避免形式上的重復和內容上的乏味,學生們平時早就把美術課本翻個透底,對書上一些圖片和畫面早已看得眼熟,所以一味地照本宣科,已經遠遠不能滿足于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特別是當今的學生見多識廣,他們更樂意接受比課本內容更豐富的知識。針對這種情況,我常常考慮能否改變教學方式、豐富教學內容、變換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教學上不可缺少的“點子”。
美術教學少半是講,多半是練,如果能想出靈活新穎、巧妙恰當的“點子”,使教學具有新鮮感、改變過去生硬死板的教學形式,就能給課堂教學注入生機。
例如,四年級《圖案花的構成》一課,我就采用了一個學來的點子。我先取出調色盤旋轉,讓同學們看看像不像花?之后請同學們拿調色盤上講臺來擺成花的形狀。同學們非常投入,分組擺成了幾朵大花,大家興趣盎然。我說用調色盤能擺成花,還可以用什么擺?大家積極發言:用橡皮、文具盒、鉛筆等文具,還可以用石塊、磚頭、飲料瓶等物品,這時我說,我們來個大膽一點的,人能不能拼?有同學說:能,我們跳舞時就有時會拼成一個圖案亮相。
然后,我請同學分成兩大組,來拼圖案花,并進行評比,請同學們自己評價。經過這些練習,同學們在玩中了解了圖案花的構成,也啟發了學生的靈感,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還知道許多看似與花無關的東西卻都可以用于花的拼圖。之后我再請同學們畫一畫圖案花,同學們的作業可就體現出一些設計思想,與以前的照著畫可大不相同了,豐富多彩的畫面讓人賞心悅目。
用“點子”滲透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以豐富的內容、創新的形式、新穎的教學手段,使美術課堂教學給學生耳目一新的感覺。
例如,四年級《對稱圖形——蝴蝶》一課,如按教材繪制蝴蝶,學生很難畫得對稱,但把繪制改為宣紙折染,來染制整個蝴蝶,變畫為染這一字之差所產生的效果,就使學生對所學的內容有了濃厚的興趣。同時,我也采用電教手段,在投影儀上放一玻璃板,在上面放一張宣紙,用水彩水染制出所需的圖案,各種顏色滲透,水彩水流動的痕跡清清楚楚地展示出來,學生們看了可興奮了,他們染制的作品五彩斑斕,既鞏固了已學過的印染知識,又明確了對稱的意義。
“點子”可以是對教材內容的深入理解之后對教材的靈活處理方法,也可以是對教學形式的多樣化,以及對教學手段的創新。我們在教學設計時要注意使用行之有效的方法,使學生能在課堂上有所收獲,能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我們不能光看教學的最后結果作品的好壞,也要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與方法,其實在學習過程中學生也一樣能得到鍛煉。我在教學中盡量運用新的“點子”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興趣盎然。
如,在《人物動態寫生》課中,為了避免枯燥,我采用請同學當模特的“點子”,讓學生觀察、討論人體的比例、結構,然后我再作總結,指導畫法步驟及要求,之后欣賞好的學生作品,最后做作業不是讓學生臨摹課本上的作品,而是請同學擺好各種姿勢,幾分鐘一個,觀察并快速畫出動態寫生圖,看誰畫得好又多。學生就比臨摹書上的圖更積極,他們輪流上來當模特,下去之后也畫同學,別提多高興,這樣也提高了觀察能力,增加了訓練機會,學生的作業也是各不相同,獨具特色。雖然也有的同學畫得不夠理想,但他們在作畫時要進行觀察思維活動,同樣得到鍛煉。
在教學中,有些話你反復苦口婆心地說,學生也充耳不聞,有了好的點子可就不同了。
例如,剪貼紙時要學生養成好的習慣,不亂扔紙屑,我做了一個熊貓形狀的紙簍,在剪貼作業完成之后出示,對學生說:“可愛的熊貓是我們的國寶,它愛吃什么?”“竹子!”我把自己桌上的紙屑揉成條,當作竹子喂給熊貓吃,然后說:“你們也能幫幫忙,把熊貓喂得飽飽的嗎?廢物利用,紙屑還可以當作竹葉,喂給熊貓吃呢!”學生爭著喂食,把桌上、地上的紙屑全揀干凈做成熊貓的食物了。當然老師還要提醒孩子們廢扔進垃圾桶,教室才干凈整潔。平時也不要亂扔紙屑,不破壞周圍優美的環境,做一個文明小公民。在學生自身認識提高的情況下,才能更好地調整自己的行為。
有了好的“點子”,符合學生的興趣和愛好,課堂氣氛自然輕松愉快,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我們要鉆研美術教材,豐富自己的知識,開拓自己的思路,大膽吸收其他的藝術形式的優點,在平時的教學中開動腦筋,勤于思考,那么我們就能設計出更多提高教學效果的新“點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