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博成
摘 要:美麗鄉村建設在改善農村居民生活環境的同時,轉變了農村經濟發展方式,形成了特色旅游業,實現了城鄉資源的疏通和共享,符合當前新型城鎮化建設和發展的總體要求,本文對城鄉規劃設計中的一些問題展開分析,并就美麗鄉村規劃的策略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城鄉規劃設計;美麗鄉村;新型城鎮化
一、前言
為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實現城鄉資源的疏通和共享,美麗鄉村建設成為各級政府應對新型城鎮化建設和發展的一種模式,以有效促進城鄉發展的協同和一致,使得國家建設成果由城鎮向農村的逐步過渡,實現新時期經濟發展成果的全覆蓋,提高全民的幸福指數。美麗鄉村的建設工作作為城鎮建設的拓展,在這一過程中,對城鄉資源的統籌和規劃,需要政府和相關職能部門協調配合。遵循新型城鎮化和美麗鄉村的發展規律、規避傳統農村建設中的弊端,研討美麗形成發展的核心策略,才能有效推動美麗鄉村建設工作科學有效的開展。
二、新型城鎮化與美麗鄉村概述
(1)新型城鎮化
2014年起,我國開始了新型城鎮化,以達成區域內城市、城鎮和農村的協調發展、互促互進。這一全新的新型社會發展理念,成為統籌鄉村、城鎮、城市體統發展進程和方向,最終實現城鄉一體化的發展。以尊重農村居民利用和發展意愿為前提的的戶籍改革、土地流轉等方式,開始在不同的地區的試點工作。
(2)美麗鄉村
美麗鄉村建設是應對當前城鄉發展進程過程化差異的有效手段。建設美麗鄉村可以促進鄉村產業的健康發展,增加農民收入,帶動農村居民走上富裕的道路;同時,也可以在整體布局的前提下,對農村建設資源有效發掘和利用,配以相應的基礎實施,實現農村生態格局下的設施提升。要在文化生活上凝練和提升,以獲得生態資源和健康文明生活的提升,進而更好地建設符合物質和精神層面上的美麗鄉村。
(3)新型城鎮化與美麗鄉村建設的聯系
美麗鄉村建設是新型城鎮化建設中的重要一環,兩者是協調統一的,是全面實現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健康發展的有效保障。在新型城鎮化的統籌布局下,區域內的發展差異得到有效的平衡,逐步緩解城鄉居民在基礎設施和物質文明生活上的差異化。美麗鄉村建設在提升鄉村文明水平,創新鄉村發展模式的同時,也有效促進了新型城鎮化的建設。
三、傳統的村莊規劃問題
(1)規劃設計不科學
一段時期以來,主導農村建設規劃的人員在實施鄉村規劃時,沒能從農村建設的實際出發,盲目地照搬城鎮化建設或特色小鎮建設。在建設中,一些農村居民粗放的建設模式,使得鄉村的原有生態受到破壞,新增基礎設施整體不協調,有悖于美麗鄉村建設基本原則,這種傳統的規劃方式,不僅在建設中消耗掉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還和美麗鄉村建設原則不相符,使得美麗鄉村建設的目標很難實現[1]。
(2)風格特色不統一
在美麗鄉村建設中,時常會出現,由于項目主體,施工對接以及解讀不當等,使得美麗鄉村建設出現不同時期,不同施工效果的風格不統一。同時,由于缺乏有效的溝通和監管手段,部分村民按照自我的意愿建設房屋,造成了整個建筑形式上的突兀,導致整個村莊的建筑風格混亂和不搭。
(3)產業和文化特色不鮮明
在當前的美麗鄉村建設中,很多農村并沒有完全領會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實質和內涵,往往還是采用傳統的美化、凈化的方式,輔以新基礎設施的建設。部分村莊通過彩繪、噴涂等形式,對老舊房屋實施視覺效果上的改良,其本質沒有得到任何改變。也有部分鄉村規劃目標過高,脫離了其財力支撐的基礎,導致后續建設乏力,這種突進式的規劃方式很難長久的維持。從美麗鄉村建設的總體情況上看,規劃人員在美麗鄉村的設計中,沒能很好地尊重當地的傳統,而是將文化嫁接,使得農村一些比較特殊的風俗沒能很好地體現,新風尚缺少必要的生長力,使鄉村文化風格較難持續和穩定。
四、城鄉規劃設計中美麗鄉村規劃的策略
(1)逐漸加大鄉村內在文化的提升
美麗鄉村的建設中,要重視文化在美麗鄉村建設中的的作用。在規劃、建設、以及對美麗鄉村獨特風格的定位中,遵循農村鄉土文化的內涵,尊重不同鄉村間的文化內涵差異性。發掘傳統的鄉土文化項目,注重鄉村內在文化的傳承和提升,讓文化特點成為美麗鄉村的顯著標簽。
(2)依據地形地貌對其進行整體布局設計
美麗鄉村的建設,是傳統和現代的進程中的一種和諧的共存方式,而不是盲目的推倒重建。在美麗鄉村建設的過程中,要著依托鄉村的原有布局設計和規劃,充分鄉村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資源,將自然地貌、農作物、綠化植被等自然因素有效融入,逐漸改良和優化傳統的鄉村建設模式,以建成各具特色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3)尊重農村居民需求
加大美麗鄉村建設的力度,在調動農民參與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的同時,對農村居民的素養提升規劃,也應成為新型城鎮化建設的一部分。物質環境的改變下,要求農村居民的精神內涵要更為得體、向上。此外,要深入調查村民的實際需求,積極采納相關專業人員的建議,為美麗鄉村的建設奠定基礎[2]。
(4)逐步完善美麗鄉村基礎設施的建設工作
基礎設施是美麗鄉村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載體,在應對旅游開發的基礎實施建設的同時,對農村內部的燃氣改造、排水管網、垃圾清理等問題也要同步的實施,并加大對這一方面的資金保障。強化美麗鄉村旅游基礎設施和農村居民生活基礎設施的建設,促進其健康發展。
(5)打造自己產業鏈條
因建設周期和建設規模,及后續鄉村文化產業的維護成本高等原因,在進行美麗鄉村的規劃建設時,其最常見的困難是資金不足。通過在政府投入和農村自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建設資金壓力,但仍面臨著投入缺口。以文化旅游為輔助的美麗鄉村建設,是需建立起自己的獨特文化品牌,并合理運營的,增加收入,以促進美麗鄉村的可持續發展[3]。
五、結語
綜上所述,美麗鄉村規劃應根據農村實際發展需求,以保護廣大農民的根本利益、增加農村居民收入為基礎,合理規劃、統籌布局,在改善農村居民生活環境的同時,轉變農村經濟發展方式,發展特色旅游業,在可持續發展原則的指導下,大力推動美麗鄉村建設工作。
參考文獻
[1]劉柱.新型城鎮化背景下的美麗鄉村規劃設計策略探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6,27(17):239-240.
[2]吳理財.美麗鄉村建設四種模式及比較[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1).
[3]馮浩.新型城鎮化背景下的重慶都市區美麗鄉村發展與規劃模式研究[D].重慶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