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林保
摘要:教師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首先要做到的是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能夠自主的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來,然后在講題的時候,注意多方面講解,讓學生學會從多個角度看事物,最后將小學的數學課堂變得多樣化,來保持學生的思維活躍,全面地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水平。
關鍵詞:小學數學;創造性;思維能力
隨著當今對于教育的深化改革,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倍受重視,這為學生的素質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也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供了一個保障,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輕松和快樂地學習。
一、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為了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教師也應該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學生,知道每一個學生喜歡的教學方式和學習的弱項在哪里,然后從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學習興趣出發,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在小學數學課堂上學習到自己想要學到的知識,提高自己的課堂效率。
例如,在小學的數學課本《負數》一個章節中,這可能是學生之前從來都沒有接觸過的一個知識點,很多學生在看到這樣陌生的知識點時,就會產生恐懼的心理,造成一種較差的學習效果。所以,教師在進行這一個知識點講解的時候,就可以在上課之前先向學生說出這到底是一個什么知識點,然后用一些比較有趣的問題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比如,教師可以說“你們都知道二減一等于一,那么你們知道一能不能減去二呢?若是能夠減去的話那一減二等于多少呢?”通過這樣的小問題,讓學生對接下來所要學習的知識產生期待,并且迫切地想要知道最終答案,這會讓學生帶著最飽滿的熱情投身于學習。
二、一個問題多角度講解
教師在講解完問題后,就可以問學生有沒有其他的解題方式,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解答方式,然后教師用學生的解答方式再一次講解這個題目,并且對學生提出表揚,讓學生能夠從多個角度去思考。
例如,在小學的數學課本《多邊形的面積》一個章節中,其中涉及了一些規則的多邊形和一些不規則的多邊形,對于一些不規則的多邊形就要讓學生自己去分割成若干個規則的圖形,所以教師在講解圖形分割的時候,就應該多講幾種方式,學生有其他的想法也可以及時的補充。為了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創造能力,教師也可以讓學生親自上講臺講解,將自己的解題思路分享給其他同學,讓學生在看到數學問題的時候,不是麻木地去做公式的嵌套,而是能夠從多方面思考。
結語:綜上所述,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對于小學生來說是一個很重要的學習內容,但是任何一種思維能力的培養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該注意學生的反應,給學生及時的鼓勵,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學生在小學階段的學習是學生教育的啟蒙階段,對于學生今后的學習態度起著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師作為一個引導者,應該充分發揮自己的作用,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作者單位:江西省上饒市鄱陽縣古縣渡鎮鄭家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