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歡歡 林淑芳 劉佐仁
中圖分類號 R95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001-0408(2018)09-1166-05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18.09.04
摘 要 目的:基于零售連鎖藥店藥師視角,研究零售連鎖藥店承接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藥房職能的影響因素。方法:采用分層抽樣法,選取廣東省內的珠三角(廣州、佛山、東莞)、粵東、粵西、粵北的零售連鎖藥店藥師開展問卷調查。以社會人口學特征(性別、年齡、學歷、專業、職稱、專業工作年限、所在地)為自變量,以工作量增加、藥學服務能力不足、工資待遇降低、電子處方接收能力不足及工作模式改變擔憂程度等為因變量,使用多因素方差分析研究各自變量的主效應、兩兩比較及交互作用。結果:共發放問卷242份,其中有效問卷239份,有效回收率為98.8%。多因素方差分析結果顯示,主效應中的專業、交互作用中的專業和職稱影響工作量增加擔憂程度;主效應中的年齡、學歷、專業工作年限,交互作用中的年齡和所在地影響藥學服務能力不足擔憂程度;主效應中的職稱影響電子處方接收能力不足擔憂程度;主效應中的年齡、所在地,交互作用中的年齡和職稱影響工作模式改變擔憂程度。結論:建議零售連鎖藥店有針對性地加強對藥學人員藥學服務水平以及接收電子處方能力的培訓,增加專業藥學人員數量,做好人員的合理分配,同時兼顧地區差異。
關鍵詞 零售連鎖藥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藥房職能;影響因素;藥師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influential factors for retail chain drugstore undertaking the pharmacy function of community health center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retail chain drugstore pharmacist. METHODS: The stratified sampling method was used to conduct questionnaire survey among pharmacists in retail chain drugstores from Pearl River Delta (Guangzhou, Foshan, Dongguan), eastern Guangdong, western Guangdong and northern Guangdong. 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variance was performed to study main effects of independent variables, pairwise comparison and interaction, with social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gender, age, educational level, major, profession at title, working life, location) as independent variables, using fear of workload increase, inadequate pharmaceutical care, lower wages, inadequate electronic prescription acceptance and change in the work model as dependent variable. RESULTS: A total of 242 questionnaires were sent out, involving 239 valid questionnaires with effective recovery rate of 98.8%. The results of 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variance showed that majors of main effect 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major and professional title affected the fear of increase in the workload; age, education and working years of main effect, 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age and location affected the fear of inadequate pharmaceutical care; professional title of main effect affected the fear of electronic prescription acceptance; age and location of main effect, and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age and professional title influenced the fear of change in work model. CONCLUSIONS: It is suggested to strengthen pharmaceutical care and electronic prescription acceptance of pharmaceutical staff in retail chain drugstore, increase the number of professional pharmaceutical staff, allocate pharmaceutical staff reasonably and consider about regional differences.
KEYWORDS Retail chain drugstore; Community health center; Pharmacy function; Influential factor; Pharmacists
2009年,新一輪醫療衛生體制改革以來,商務部、國務院辦公廳等政府部門陸續發布了多份政策性文件,其內容均表示政府鼓勵連鎖藥店發展,允許有條件的零售連鎖藥店探索醫療機構處方信息、醫保結算信息與藥品零售消費信息互聯互通、實時共享,積極承接醫療機構藥房服務[1]。另一方面,隨著“大病進醫院,小病進社區”觀念的逐步推廣,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患者量逐漸增加。但目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藥房的現狀不容樂觀,包括藥品陰涼庫和冷藏庫設置不完善,藥學人員水平參差不齊等[2]。而近年來,我國零售連鎖藥店在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了自身的優勢,例如環境與設施比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藥房更完善,藥品陳列與儲存能力優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藥房,且配備的藥學人員數量與質量逐步上升[3]。因此,筆者認為由零售連鎖藥店承接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藥房職能不失為一種有益的探索。但是,作為承接方的零售連鎖藥店藥師,有哪些因素會影響其承接過程值得探討。因此,筆者通過研究廣東省內不同地區零售連鎖藥店藥師可能擔憂的方面及其影響因素,為促進零售連鎖藥店承接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藥房職能提供參考。
1 對象與方法
1.1 調查對象
以分層抽樣的方法選取廣東省不同地區為調查地點,主要包括珠三角(廣州、佛山、東莞等)、粵東(潮州、汕頭、梅州等)、粵西(陽江、湛江、茂名等)、粵北(韶關、清遠),以珠三角為主(由于其他地區涉及例數較少,故不進行具體城市的分析,僅將其作為一個整體分析)。選擇零售連鎖藥店的藥師為對象進行調查。調查時間為2017年7-8月。
1.2 問卷內容及回收
采用自行設計問卷進行調查,問卷內容包括兩部分。第一部分是零售連鎖藥店藥師的社會人口學特征,包括性別、年齡、學歷、專業、職稱、專業工作年限及所在地,共7個題目。第二部分包括5個單選題,1個客觀題(題目13:請問您還有其他要表達的想法嗎?);5個單選題分別測量工作量增加擔憂程度(題目8)、藥學服務能力不足擔憂程度(題目9)、工資待遇降低擔憂程度(題目10)、電子處方接收能力不足擔憂程度(題目11)、工作模式改變擔憂程度(題目12)。采用五級分值法對問卷的選項進行評定,分值由低到高為1~5分,分值越高代表調查對象的擔憂程度越高。得分為1~2分代表擔憂程度較低,得分為3分代表擔憂程度中等,得分為4~5分代表擔憂程度較高。共發放問卷242份,回收242份,篩去填寫不齊等無效問卷,共獲得有效問卷239份,有效回收率為98.8%。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以人口學特征為自變量,以工作量增加擔憂程度、藥學服務能力不足擔憂程度、工資待遇降低擔憂程度、電子處方接收能力不足擔憂程度及工作模式改變擔憂程度為因變量,使用多因素方差分析研究各自變量的主效應、兩兩比較及交互作用,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調查對象基本情況
本研究的239例樣本中,男性51例(21.3%),女性188例(78.7%);年齡段在30歲及以下127例(53.1%),31~40歲73例(30.5%),41~50歲35例(14.7%)、50歲以上4例(1.7%);學歷在中專及以下85例(35.6%)、大專103例(43.1%)、本科43例(18.0%)、碩士及以上8例(3.3%);專業為藥學118例(49.4%)、中藥學70例(29.3%)、臨床藥學10例(4.2%)、其他專業41例(17.1%);職稱為無職稱96例(40.2%)、藥士30例(12.6%)、藥師59例(24.7%)、主管藥師45例(18.8%)、副高級或以上1例(0.4%),另外執業藥師8例(3.3%);專業工作年限在5年以下121例(50.6%)、5~19年100例(41.9%)、20~29年18例(7.5%);所在地分布為珠三角201例[其中廣州139例(58.2%)、佛山22例(9.2%)、東莞40例(16.7%)]、粵東14例(5.9%)、粵西13例(5.4%)、粵北11例(4.6%)。
2.2 調查對象擔憂程度結果
2.2.1 調查對象工作量增加擔憂程度情況 由于本次調查以女性數量居多,且經計算性別的影響不顯著,故未進行分析,下同。年齡因素中,擔憂程度較高的為41~50歲人員,共15例(42.9%);學歷因素中,擔憂程度較高的為本科、碩士及以上人員,共18例(41.9%);專業因素中,擔憂程度較高的為其他專業人員,共17例(41.5%);職稱因素中,擔憂程度較高的為初級藥師,共23例(39.0%);專業工作年限因素中,擔憂程度較高的為20~29年人員,共9例(50.0%);所在地因素中,擔憂程度較高的為粵西人員,共9例(69.2%)。
2.2.2 調查對象藥學服務能力不足擔憂程度情況 年齡因素中,擔憂程度較高的為30歲及以下人員,共34例(26.8%);學歷因素中,擔憂程度較高的為中專或以下人員,共25例(29.4%);專業因素中,擔憂程度較高的為藥學人員和其他專業人員,分別為32例(27.1%)、11例(26.8%);職稱因素中,擔憂程度較高的為無職稱人員,共31例(32.3%);專業工作年限因素中,擔憂程度較高的為5年以下人員,共33例(27.3%);所在地因素中,擔憂程度較高的為粵西人員,共7例(53.8%)。
2.2.3 調查對象工資待遇降低擔憂程度情況 年齡因素中,擔憂程度較高的為41~50歲人員,共18例(51.4%);學歷因素中,擔憂程度較高的為本科、碩士及以上人員,共18例(41.9%);專業因素中,擔憂程度較高的為其他專業人員,共16例(39.0%);職稱因素中,擔憂程度較高的為藥士,共12例(40.0%);專業工作年限因素中,擔憂程度較高的為20~29年人員,共9例(50.0%);所在地因素中,擔憂程度較高的為粵西人員,共12例(92.3%)。
2.2.4 調查對象電子處方接收能力不足擔憂程度情況 年齡因素中,擔憂程度較高的為41~50歲人員,共7例(20.0%);學歷因素中,擔憂程度較高的為中專或以下人員,共19例(22.4%);專業因素中,擔憂程度較高的為藥學人員,共25例(21.2%);職稱因素中,擔憂程度較高的為藥士,共8例(26.7%);專業工作年限因素中,擔憂程度較高的為5年以下人員和5~19年人員,分別為22例(18.2%)、19例(19.0%);所在地因素中,擔憂程度較高的為東莞人員,共11例(27.5%)。
2.2.5 調查對象工作模式改變擔憂程度情況 年齡因素中,擔憂程度較高的為41~50歲人員,共8例(22.9%);學歷因素中,擔憂程度較高的為中專或以下人員,共17例(20.0%);專業因素中,擔憂程度較高的為其他專業人員,共10例(24.4%);職稱因素中,擔憂程度較高的為初級藥師,共11例(18.6%);專業工作年限因素中,擔憂程度較高的為20~29年人員,共5例(27.8%);所在地因素中,擔憂程度較高的為粵西人員和粵北人員,分別為2例(15.4%)、4例(36.4%)。
2.3 主效應分析
運用多因素方差分析方法,首先研究人口學特征變量的主效應對因變量的影響,結果見表1(由于數據較多,表中僅列出有統計學意義的指標,下同)。
由表1可知,零售連鎖藥店藥學人員專業對工作量增加擔憂程度有顯著影響(P<0.05);年齡、學歷、工作年限對藥學服務能力不足擔憂程度有顯著影響(P<0.05);職稱對電子處方接收能力不足擔憂程度有顯著影響(P<0.05);年齡、所在地對工作模式改變擔憂程度有顯著影響(P<0.05)。而人口學因素對工資待遇降低擔憂程度并無顯著影響,因此表1中未列出。
2.4 兩兩比較分析
當主體間效應顯著時,為了進一步探究自變量不同水平下對應的總體均值情況,需要對自變量做兩兩比較,得出自變量具體在哪個水平對應的總體均值有顯著性差異。
2.4.1 專業對工作量增加擔憂程度的影響 專業對工作量增加擔憂程度的影響見表2。
由表2可知,專業因素有顯著性差異的組合是藥學和中藥學、其他專業和中藥學,表明專業因素在這些水平下對應的總體均值有顯著性差異(P<0.05);由各專業問卷平均得分還可以得出,對工作量增加擔憂程度由高到低順序為其他專業(3.220分)>藥學專業(3.070分)>中藥學專業(2.740分)。
2.4.2 學歷、年齡、工作年限對藥學服務能力不足擔憂程度的影響 學歷、年齡、工作年限對藥學服務能力不足擔憂程度的影響見表3。
由表3可知,學歷因素有顯著性差異的組合是中專或以下和本科、大專和本科,表明學歷因素在這些水平下對應的總體均值有顯著性差異(P<0.05);由各學歷平均得分還可以看出,對于藥學服務能力不足擔憂程度由高到低順序為中專及以下(2.800分)>大專(2.640分)>本科、碩士及以上(2.280分)。
年齡因素有顯著性差異的組合是30歲及以下和31~40歲,表明年齡因素在這些水平下對應的總體均值有顯著性差異(P<0.05);由各年齡平均得分還可以看出,對于藥學服務能力不足擔憂程度由高到低順序為30歲及以下(2.890分)>31~40歲(2.250分)。
工作年限因素有顯著性差異的組合是5年以下和5~19年,表明工作年限因素在這些水平下對應的總體均值有顯著性差異(P<0.05);由各工作年限平均得分還可以看出,對于藥學服務能力不足擔憂程度由高到低順序為5年以下(2.840分)>5~19年(2.450分)。
2.4.3 職稱對電子處方接收能力不足擔憂程度的影響 職稱對電子處方接收能力不足擔憂程度的影響見表4。
由表4可知,職稱因素有顯著性差異的組合是藥士和執業藥師、藥師和執業藥師,表明職稱因素在這些水平下對應的總體均值有顯著性差異(P<0.05);由各職稱平均得分還可以看出,對于電子處方接收能力不足擔憂程度由高到低順序為藥師(2.680分)>藥士(2.630分)>執業藥師(1.750分)。
2.4.4 年齡、所在地對工作模式改變擔憂程度的影響 年齡、所在地對工作模式改變擔憂程度的影響見表5。
由表5可知,年齡因素有顯著性差異的組合是31~40歲和41~50歲,表明年齡因素在這些水平下對應的總體均值有顯著性差異(P<0.05);由各年齡平均得分還可以看出,對于工作模式改變擔憂程度由高到低順序為41~50歲(2.740分)>31~40歲(2.250分)。
所在地因素有顯著性差異的組合是廣州和粵西、佛山和粵西,表明所在地因素在這些水平下對應的總體均值有顯著性差異(P<0.05);由各所在地平均得分還可以看出,對于工作模式改變擔憂程度由高到低順序為粵西(3.000分)>廣州(2.430分)>佛山(2.050分)。
2.5 交互作用分析
運用多因素方差分析方法,探究人口學特征變量的交互作用對因變量的影響,結果見表6。
由表6可知,零售連鎖藥店藥學人員專業和職稱的交互作用顯著影響了其對工作量增加擔憂程度;年齡和所在地的交互作用顯著影響了其對藥學服務能力不足擔憂程度;年齡和職稱的交互作用顯著影響了其對工作模式改變擔憂程度。以上分析提示,在有針對性地消除零售連鎖藥店藥師相關顧慮時,要考慮各因素間交互作用的影響。
3 分析與討論
3.1 工作量增加擔憂程度的影響因素分析
由表2可知,專業因素顯著影響了零售連鎖藥店藥師對工作量增加的擔憂程度,且擔憂程度最高的是其他專業人員,而藥學、中藥學、臨床藥學專業對工作量增加擔憂程度無顯著影響。原因可能是其他專業人員藥學知識水平不高,所以在服務眾多患者時會顯得能力不足。在實施調查的過程中,零售連鎖藥店藥師也提到目前藥店里藥師數量不多,若以后有更多的患者持方購藥,他們可能滿足不了這么多需求。由此可以看出,藥師數量不足也是影響其擔憂工作量增加的原因。建議零售連鎖藥店有針對性地對藥店人員進行專業技能培訓,提升其專業服務能力[4],尤其應該將其他專業人員作為培訓重點對象;同時,要增加藥學人員數量,并進行合理分配,使其各司其職[5]。
3.2 藥學服務能力不足擔憂程度的影響因素分析
由表3可知,最容易擔憂藥學服務能力不足的是中專或以下學歷的人員,其次是大專學歷的人員,而本科、碩士及以上學歷對藥學服務能力不足擔憂程度無顯著影響。另外,30歲及以下的人員最容易擔憂藥學服務能力不足,而其他年齡段對藥學服務能力不足擔憂程度無顯著影響。并且,工作年限為5年以下的人員也尤其擔憂藥學服務能力不足,而其他工作年限對藥學服務能力不足擔憂程度無顯著影響。這可能是因為學歷越低,藥學知識水平越不足,因此越擔心藥學服務能力不足。30歲及以下的年輕人員可能因工作經驗缺乏而擔憂藥學服務能力。零售連鎖藥店藥師的作用很關鍵,不僅要熟練掌握處方藥的毒副作用,為患者做出正確的用藥指導,更要成為患者的綜合健康指導專家[6]。建議零售連鎖藥店可以自建內部培養體系,對藥師進行統一培訓。比如可通過與具有培訓實力的培訓機構合作,讓愿意考取執業藥師的員工免費參與到系統培訓中[7]。還可以在執業藥師管理體系內增加“執業助理藥師”,引導藥師和從業藥師成為執業助理藥師[8]。
3.3 電子處方接收能力不足擔憂程度的影響因素分析
由表4可知,最容易擔憂電子處方接收能力不足的是藥師,其次是藥士,最后是執業藥師。原因可能是大部分零售連鎖藥店還未建立完善的患者信息對接系統,一些職稱較低的藥學人員對電子處方接收并不太了解。而零售連鎖藥店對執業藥師的要求相對較高,其知識水平及技能也高于其他藥學人員,這可能是其對電子處方接收擔憂程度較低的原因。對于零售連鎖藥店而言,能否與醫療機構共享患者信息,也成為了能否承接該項職能的關鍵[9]。零售連鎖藥店需積極構建醫療處方流轉信息平臺,連接醫療機構與零售連鎖藥店。處方流轉信息平臺建立后要對零售連鎖藥店人員進行培訓指導,使其熟練操作電子處方接收系統[10]。
3.4 工作模式改變擔憂程度的影響因素分析
由表5可知,年齡、所在地因素顯著影響了零售連鎖藥店藥師對工作模式改變擔憂程度。在年齡因素方面,最容易擔憂工作模式改變的是41~50歲年齡段的人員,而30歲及以下、31~40歲年齡段對工作模式改變擔憂程度無顯著影響。這可能是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越不愿意接受工作上的變化。在所在地因素方面,最容易擔憂工作模式改變的是粵西的人員,而廣州、佛山、東莞、粵東、粵北對工作模式改變擔憂程度無顯著影響,這可能與粵西經濟相對落后有關。對于年齡因素的影響,可以考慮安排年長的藥學人員到更適合的崗位,或者提前對他們進行培訓,使其快速適應工作模式的變化。而對于不同地區的差異,在政策實施的過程中要考慮因地制宜,并針對不同地區的特殊情況制訂有針對性的政策。
綜上,在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大背景下,零售連鎖藥店承接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藥房職能不失為探索“醫藥分開”的有益嘗試。零售連鎖藥店應在現有條件的基礎上,繼續提升自身承接能力,為零售連鎖藥店承接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藥房職能打下扎實的基礎。需指出的是,本研究在樣本的選擇上有些偏倚,粵東、粵西、粵北的樣本量略少,這將在后續研究中予以改善。
參考文獻
[ 1 ]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17年重點工作任務的通知[S]. 2017-04-25.
[ 2 ] 劉佐仁,楊樂.廣東省社區藥事機構現狀和發展模式研究[J].中國藥業,2008,17(16):9-10.
[ 3 ] 陳永法,陳蕾.連鎖藥店承接社區醫療機構門診藥房職能的可行性探索[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5,32(3):175-177.
[ 4 ] 李毅彩.醫藥電商沖擊下我國零售連鎖藥店的競爭力提升策略[J].中國藥房,2016,27(10):1438-1440.
[ 5 ] 何光輝,李中心.基層醫療機構實行藥房托管后藥學人員的安置與配備[J].衛生經濟研究,2013,5(11):42-44.
[ 6 ] 張穎,謝明,孔旭.從執業藥師的角度看零售藥店藥學服務質量[J].海峽藥學,2014,26(1):280-282.
[ 7 ] 李云瑩.云南連鎖藥店承接醫院門診藥房模式研究[D].昆明:云南大學,2016.
[ 8 ] 呂冰,姚鳳,王璐,等.我國與部分國家及地區零售藥店監管與藥學服務模式的對比分析[J].中國藥房,2016,27(4):569-572.
[ 9 ] 姜志敏.承接處方外流,藥店在行動[J].中國藥店,2016(12):38-39.
[10] 周玉濤.電子處方的購買路徑[J].中國藥店,2017(7):46-47.
(收稿日期:2018-01-23 修回日期:2018-03-12)
(編輯:劉明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