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亮 陳莉
【摘 要】社區是社會基本的組成細胞,社區穩定是社會穩定的基礎。在社區鄰避沖突治理中,社區社會組織對于化解矛盾、推動沖突解決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文章通過分析社區鄰避沖突相對于一般鄰避沖突的特點,提出了社區社會組織在參與社區鄰避沖突治理的獨特作用。
【關鍵詞】社會組織;鄰避沖突;治理
【中圖分類號】D66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688(2018)09-0222-02
鄰避沖突是鄰避設施引發附近居民不滿而導致的一種沖突類型。鄰避沖突涉及的矛盾面較廣,實現政府、設施建設方、第三部門、居民等各方的協調處理,對于解決鄰避沖突具有重要意義。而社區鄰避沖突涉及矛盾面較少,處理方式也相對簡單,強化社區社會組織參與協調解決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對于社區鄰避沖突,政府自然應當承擔重要的調解職責,但社區社會組織根植基層,更加了解居民訴求,容易發現矛盾產生的焦點所在。引入社區社會組織參與社區鄰避沖突的治理過程,既能使社區鄰避沖突更有效率地得到解決,又能減輕政府的治理負擔,簡政放權,一定程度上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為推動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做出貢獻。
1 社區社會組織參與社區鄰避沖突的現狀
筆者通過查閱近年來涉及社區鄰避沖突的新聞、文獻等資料發現,當前社區社會組織并未完全參與社區鄰避沖突的治理,但整體呈現出參與程度越來越高的態勢。對于社區社會組織沒有參與的社區鄰避沖突,一般由政府作為主體對矛盾進行協調。而對于社區社會組織參與的社區鄰避沖突,多數對鄰避沖突的治理具有積極作用,例如能夠增強政府的回應能力、引導居民理性參與、疏解居民的極端情緒等。
2 社區鄰避沖突的治理困境
2.1 更易煽動抗議與沖突
對于一般鄰避沖突來說,由于涉及居民較多,相互間在觀念、教育等方面的契合度較低,引發一致情緒的可能性相對較低。例如,對于建設高速鐵路項目,由于涉及的居民覆蓋范圍過大,居民間的觀點也會產生分歧。一部分沿線居民會因噪音等因素反對建設,還有部分沿線居民則會因促進交通便捷度、大體上對自身生活影響不大等因素而持支持或中立態度。社區鄰避沖突與此不同,鄰避設施引發的負外部性與大多數社區居民的生活息息相關,雖然也有居民會持其他觀點,但相對大型鄰避設施而言,居民的觀點更一致,更易引發抗議與沖突。
2.2 矛盾雙方信息不對稱
籌劃建設社區鄰避設施時,往往進行低調公示,前期相關方與居民沒有進行有效的協商與溝通,居民直至項目開工之時才得知鄰避設施建設的消息。例如,福州晉安區茶會路閩源苑小區的居民,在一眼之間發現小區架設了一個信號發射塔,此舉引發居民的強烈不滿,業主的憤怒點不僅在于對輻射的擔憂,更在于建設之前完全未征詢業主的意見。這種信息上的不對稱加劇了居民對政府的不信任感,使居民容易產生比實際情況更壞的主觀判斷。同時,缺乏有效溝通的居民更易受到謠言的影響,加劇了矛盾。而在項目建設期,缺乏第三方對項目建設情況的監督與反饋,居民與建設方的信息不對稱,再次加深了雙方矛盾。
2.3 居民事前參與感較低
矛盾的產生與惡化不是毫無征兆的,而是可以被及時發現并提前預防的。社區鄰避沖突在產生初期,往往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居民在問題產生初期缺乏溝通意識,不能及時準確地表達訴求。而當項目建設提上議程后,居民的參與就容易演化為矛盾和沖突,不利于問題的協商與解決。
3 社區鄰避沖突治理困境的主要原因
3.1 社區居民具有高度動員性
相比影響范圍較大的鄰避設施及鄰避沖突,社區鄰避沖突中利益受損的居民具有更強的動員性。強動員性容易引發矛盾升級,甚至發生暴力抗議事件。造成社區鄰避沖突的動員性更強的原因,一是由于鄰避設施從根本上來說是提供公共服務的設施,對于受影響范圍之外的居民來說,這類鄰避設施對他們的生活有利而無害,他們自然不會參與鄰避設施建設的抵制活動。而對于受鄰避設施影響的居民而言,由于受到鄰避設施的危害大于獲益的程度,他們的被剝離感較強,激化了內心的不滿情緒。二是社區鄰避沖突涉及居民少且居住范圍集中,居民在面對鄰避設施時訴求更具一致性,在組織動員時,相互間的聯系更具便利性。這些居民在問題發生后極易產生同仇敵愾的情緒,為沖突的協商與解決增加了難度。
3.2 缺乏信息傳遞與協調機制
政府及相關方在規劃建設鄰避設施之前,未能與居民進行良好溝通,加劇了居民的反抗情緒。例如,2014年發生在杭州市余杭區中泰街道的一起惡性群體性事件,正是因為當地居民反對中泰垃圾焚燒發電廠項目的選址,在未得到政府及社會組織等相關方面的有效溝通與宣傳的同時,又接收到了“環保人士”對垃圾焚燒發電廠危害進行夸大宣傳之后造成的。缺乏有效的信息傳遞與協調機制,是導致鄰避設施在規劃、建設上信息不對稱的關鍵原因。加快建立完善的鄰避設施信息傳遞與協調機制,提高政府與第三部門在矛盾中的協調作用,可以有效促進矛盾的協商與解決。
3.3 缺乏社區居民與政府交流的關系網絡
現代社區居民大多是獨立且封閉的,缺乏相互間、居民與政府間交流的關系網絡。居民之間相互疏離,參與社區治理的意識薄弱。多數居民更關心自身的工作與生活,對參與社區管理與監督事務的興趣較低,只有在自身利益受侵犯后才關注,而此時對于解決矛盾已較為困難。同時,政府方面也缺乏鼓勵居民參與社區治理、及時表達訴求的努力,限制了居民與管理部門的溝通渠道,加劇了治理社區鄰避沖突的困境。
4 社區社會組織參與社區鄰避沖突治理的作用
4.1 開展中立性的調解工作
政府在鄰避沖突中具有重要的調解作用,在化解鄰避沖突時,政府以中立者的態度加以調解,有利于矛盾的解決。但政府并不是萬能的,在部分社區鄰避沖突中,政府本身為利益相關方,因此無法以中立者的姿態進入調解過程,社區社會組織的參與就有獨特的優勢了。第一,社區社會組織處于中立的第三方,相對于政府擁有更令人信服的協調地位,保障協調中的中立性;第二,社區社會組織根植于社區之中,更加了解居民訴求,更易發現矛盾產生的焦點;第三,社區社會組織沒有直接的盈利動機,容易讓矛盾協調各方產生信任感。
4.2 充當信息協調與傳遞的中間人
社區鄰避沖突的惡化與利益相關方的信息不協調有著重要的聯系,社區社會組織來源于社區,可以擔當各方信息溝通的中間人,在鄰避沖突發生前就盡可能地阻止矛盾演化為沖突。一方面,社區社會組織應協助政府,做好前期的信息傳遞與宣傳工作。例如,在中泰垃圾焚燒發電廠事件中,社區社會組織若能及時出面宣傳,穩定居民對垃圾焚燒發電廠的不安情緒,可以有效緩解事態擴大、惡化。另一方面,社區社會組織與居民聯系緊密,在了解到居民的訴求之后,可及時、準確、冷靜地將居民的想法傳遞給其他的利益相關方,如組織策劃民意調查、聽證會、民主協商會等,提高相關方解決問題的針對性。
4.3 構建有效的溝通體系
以上兩點作用的成立,均是建立在居民樂意參與社會矛盾治理的前提下。然而,現代社區居民大多缺乏與政府交流的關系網絡。社區社會組織對于強化居民間的相互溝通與交流,培養公共精神具有重要作用。例如,杭州京都苑社區“和事佬”協會,對解決社區矛盾發揮了重要作用。該組織成員由居民推薦產生,居民一般不好意思不給面子。社區社會組織采取各種措施努力提高居民的參與積極性,促進居民與社會組織間增強聯系。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社區活動,拉近居民與社區社會組織的距離,使居民逐漸打消對社區社會組織的顧慮,進而增強居民參與社區管理與監督事務的興趣。同時,逐步獲得居民信任的社區社會組織,可以成為居民向政府反映民意的渠道。通過居民主動或者社區社會組織的引導,增強民意的表達,實現一種良性互動的局面。
5 結語
鼓勵并支持社區社會組織參與社區鄰避沖突治理,具有緩和矛盾、促進沖突的協商與解決、預防矛盾惡化等優勢。地方政府在管理基層矛盾時,應轉變傳統固化思想,摒棄包攬一切的態度,下放更多權力給社區社會組織。通過完善各種政策和法規,進一步培育社區社會組織,使社區社會組織在矛盾沖突中發揮更大的協調作用。
參 考 文 獻
[1]張勇杰.鄰避沖突中環保NGO參與作用的效果及其限度——基于國內十個典型案例的考察[J].中國行政管理,2018(1):39-45.
[2]楊淑琴.社區沖突:理論研究與案例分析[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14.
[3]蘇曦凌,黃婷.城市社區沖突治理中的社區社會組織構建——以社會資本理論為視角[J].廣東行政學院學報,2017,29(2):41-46.
[4]操世元,王永志.城市社區鄰避沖突演化及其政策建議——以94個基站建設沖突案例為例[J].中共杭州市委黨校學報,2017(6):50-57.
[5]當代綠色經濟研究中心.發展社會組織 服務社區治理[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6.
[責任編輯:高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