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福
【摘 要】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我國的交通運輸經濟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交通運輸模式從傳統的單一模式向現代化的多元模式方向轉變。交通運輸行業所呈現出的復雜性與多樣性,促使我國交通運輸的能力與水平得到不斷提升。然而,交通運輸經濟與我國當前整體經濟發展水平還存在一定差距。基于此,文章在分析交通運輸與經濟發展之間關系的基礎上,總結我國交通運輸經濟的發展現狀,探尋我國交通運輸經濟的發展戰略。
【關鍵詞】交通運輸經濟;發展現狀;交通行業;發展戰略
【中圖分類號】F51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688(2018)05-0053-02
交通運輸行業的發展,是區域經濟的主要支撐,更是一國實力不斷進步的基礎條件。交通運輸能夠有效推動各區域之間的教育、文化、醫療、自然等多種資源的快速流通,對協調國家經濟杠桿具有顯著的功能與作用。同時,交通運輸經濟的發展還可以為區域經濟提供堅實的基礎設施保障及促進經濟迅速發展的內性引導功能。交通運輸經濟的健康運行大大拓展了市場的需求量,推動了市場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因此,本文針對我國交通運輸經濟現狀與發展戰略進行研究具有十分必要的經濟價值與發展意義。
1 交通運輸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
1.1 交通運輸是構成國民經濟的關鍵部分
交通運輸經濟向前發展推動了我國社會經濟的進步,也壯大了我國市場經濟的力量。道路交通運輸已成為現代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也是交通網絡的核心構成,更大大促進了不同城市與地區間的交通與融合[1]。與此同時,交通運輸經濟在城市發展過程中也發揮著重要作用,甚至可以說,交通運輸就是城市發展的基礎,其有力地保障了廣大民眾的生活質量。
1.2 交通運輸能夠帶動周邊經濟發展
一個地區的交通運輸發展程度,能夠對該地區的對外聯系產生直接影響,在地區經濟發展中充當著不可或缺的角色。例如,如果一個地區的交通運輸條件比較優越,那么不同行業的投資者對該地區的投資比例就會大幅提升,進而帶動該地區其他經濟的發展。但如果一個地區的交通運輸條件比較落后,則不管這一地區的其他優勢多么突出,都會對該地區的整體經濟發展造成不良影響。從中可以看出,交通運輸水平的高低能夠對周邊經濟產生直接影響。
1.3 交通運輸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基礎
綜合我國各個地區的整體發展態勢來看,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的地區一般都不具備發達的交通運輸條件,而經濟發展程度較高的沿海地區,則無一例外都擁有著四通八達的交通運輸條件[2]。因此,交通運輸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發揮著根基性的作用。若想實現某一區域的經濟騰飛,就要先解決這一區域的交通運輸問題。
2 我國交通運輸經濟的發展現狀
2.1 交通運輸經濟發展目標不清晰
從當前我國各地區的交通運輸經濟發展狀況來看,諸多城市或地區的交通運輸規劃目標不夠清晰,尤其是一些老城區、舊城區的交通運輸經濟發展目標更是缺乏明確的制定與引導。這一問題帶來的直接影響就是城市的汽車越來越多,交通線路越來越堵,停車位越來越緊張等,即城市的交通運輸能力的提升速度與城市的經濟發展水平不相符[3]。與此同時,交通運輸經濟發展目標不明確還易造成交通運輸設施的陳舊與落后,不利于交通運輸行業的良性發展。
2.2 交通運輸行業資金投入壓力較大
在社會經濟高速發展的帶動下,當前我國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建設正值高峰期,特別是山區的交通基礎設施也處于相對緊張的建設時期。但是,隨著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的增大,相應的資金投入壓力也日漸增大。這主要是由兩個方面的原因造成:一方面,國際金融危機雖然得到緩和,但我國部分地區依然受到不同程度的沖擊,資金支持能力仍十分有限,加之我國在融資領域的政策性變化等,都對交通運輸經濟的資金投入產生了一定影響[4];另一方面,山區交通建設需要雄厚的資金支持且任務十分艱巨,尤其是隨著交通運輸與管理等各項費用支出越來越高,使得我國交通運輸經濟的資金投入面臨的壓力不容小覷。
2.3 交通運輸服務質量有待提升
新時代的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伴隨而來的是對交通運輸服務的要求越來越高,這為交通運輸服務帶來了更大挑戰。但由于當前我國交通運輸經濟受成本與資金等方面的制約,使得很多地區的交通基礎設施缺乏及時、有效的維修。同時,從事交通運輸行業的一些人員因文化水平較低,致使我國交通運輸服務的質量與水平有待提升,最明顯的表現就是不能為消費者提供多樣化、個性化及特色化的服務。從整體與局部兩個層面來看,交通運輸服務質量偏低,對我國交通運輸行業的經濟效益有一定的消極影響。
2.4 交通運輸方式之間的銜接力度較小
雖然各種交通運輸方式的特性各不相同,但歸屬于一個大系統,即都屬于交通運輸系統。然而,由于多重因素的影響,使得不同的交通運輸方式被賦予了不同的運輸標準與交通規則,而劃分成諸多相互獨立的微小交通系統,而且這些微小系統之間的聯系很少,無法做到及時高效的相互協助。因此,逐步強化各個交通運輸方式之間的相互銜接,對推動我國交通運輸經濟的發展影響深遠。
3 我國交通運輸經濟的發展戰略
3.1 明確交通運輸經濟的發展目標
目標是引領一個行業有序發展的基礎與重要保障,如果沒有或者不清晰本行業的發展規劃與發展目標,則容易出現偏離航道的現象。因此,包括交通運輸行業在內的所有行業健康發展,都需要制定合理的發展目標。首先,從事交通運輸行業的工作人員要認真開展前期的市場調研工作,盡可能多地收集交通運輸領域中的相關信息與數據;其次,要積極組織聽證會,廣泛聽取群眾的建議與意見;最后,需要對各方面的信息與意見進行匯總,并緊密結合交通運輸經濟的發展現狀,制定出科學的交通運輸經濟發展目標[5]。此外,在制定交通運輸經濟發展目標的過程中,可以借鑒西方發達國家的先進經驗,并要對這些經驗進行創新與融合,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其在推動我國交通運輸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3.2 增加交通運輸的資金投入
資金短缺是影響交通運輸經濟快速發展的瓶頸因素之一。因此,加大對交通運輸行業的資金注入力度,已成為當前我國交通運輸經濟發展過程中急需解決的重要任務之一。具體舉措包括以下幾點:一是政府部門要強化對交通運輸行業的資金支持力度,適當給予其經濟方面的優惠等;二是鼓勵社會資金、個人資金及國外資金向交通運輸行業注資,拓展交通運輸行業的資金來源渠道,實現融資渠道的多元化與多樣化;三是增加對交通運輸基礎設施維護資金與建設資金的投入,逐步完善我國各個地區的交通運輸基礎設施條件。
3.3 提升服務水平與服務質量
交通運輸經濟與其他經濟類型相同,都要與經濟消費規律相吻合,即消費者需要享受到與消費價格相符的服務。這就要求交通運輸經濟必須朝著高質量、高水準的服務方向發展,不但要為消費者提供合理、全面、人性的基本服務,而且還要滿足不同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例如根據消費者的年齡、文化素養、消費水平、個人喜好等,提供更為細化、專業、特色化的服務,以此推動交通運輸經濟快速發展。
3.4 加強交通運輸方式之間的相互銜接
經過長期的發展,我國已形成由公路、水運、鐵路、管道、航空5種運輸方式組成的龐大的交通系統。雖然這些交通運輸方式各不相同,但并非是相互獨立存在與發展的,而是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互動關系[6]。因此,加強各種交通運輸方式之間的銜接力度顯得尤為重要。可以設立專門的交通運輸銜接平臺,負責不同交通運輸方式之間的協調與溝通,從而促進交通運輸整體經濟的平穩較快發展。
4 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要想取得又好又快的發展,需要制定諸多具有前瞻性的發展戰略。近年來,隨著交通運輸經濟的迅猛發展,其在國民經濟中占據的分量越來越重,我國若想在未來依然穩定、快速、健康地發展,則不可避免地要針對交通運輸經濟做出科學合理的戰略規劃,以此確保其在支撐國民經濟發展過程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價值。
參 考 文 獻
[1]穆獻中,龔飛鴻.交通運輸對國民經濟的需求影響研究[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3(9):89-90.
[2]王成金,程佳佳,馬麗.長江立體化綜合交通運輸走廊的空間組織模式[J].地理科學進展,2015(11):144-145.
[3]李秀菊.我國交通運輸經濟發展現狀及發展對策[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4(17):110-111.
[4]王宇鵬.公路交通行業工程量清單計價方法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14(31):78-79.
[5]閆瑞霞.論當前交通運輸經濟面臨的挑戰及對策[J].經濟視野,2013(17):109-110.
[6]王穎.交通規劃中的交通經濟問題研究[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4(22):195-196.
[責任編輯:鄧進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