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濱 魏輝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高職院校體育教育與體育產業的關聯現狀,其后提出了高職體育教育與體育產業融合模式,希望以此提升高職院校體育產業的發展。
關鍵詞:高職院校;體育教育;體育產業;融合;模式
一、高職院校體育教育與體育產業的關聯現狀
(一)缺乏先進的體育教育觀念
體育產業最早是從西方國家興起的,根據相關的調查研究表明,體育產業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能夠帶來明顯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人們的體育思想的轉變。當前我國很多高職院校還是將體育教學作為體育事業的發展重點,并沒有與體育產業有效的結合起來,認為教學才是最重要的任務。另外有的高職院校甚至認為教育應當是公益事業。體育教育所需要的所有經費資源都應當由政府部門提供,不應當將教育逐漸轉變為產業化、經濟化。
(二)校企之間缺乏有效的聯合機制
很多高職院校在開展教學活動時,通常只是注重教學本身,很少有院校會主動與企業進行聯系和合作,也很少有企業會主動去高職院校尋求合作的機會,高職院校與相應的體育企業逐漸分離、互不相干。大多數企業對于校企合作的認識不足,無法理解到其中的作用和意義,很多時候仍然處于被動狀態,認為校企合作是一項公益事業,無法對企業自身的發展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另外,有的高職院校雖然開展了校企合作,但是其主要的合作方式仍然體現在邀請相應的行業專家進行講座演講舉辦相應的會議等等,使學生進行參觀學習,二者之間并沒有形成有效的溝通和聯系。
二、高職體育教育與體育產業融合模式
(一)積極引進先進體育教育理念,引入市場機制
在實踐教學過程中,高職院校的相關領導者、組織者認為體育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豐富學生的文化活動。沒有對相關的經濟效益提出要求,但是在實際過程中,體育教育的開展方式、開展規模以及人們對體育的實際需求都需要財政資金的幫扶。因此在實際過程中,相關高職院校的領導者和組織者應當積極轉變思想,引進先進的體育教育理念,引入市場機制,充分了解體育消費者以及體育市場對于高職院校的實際需求和要求。同時,結合企業發展的實際需要進行理實一體化教學,對教育所用的資金渠道進行拓展。例如,投資、聯辦、資助等等,逐漸將體育教育轉變為體育產業,對體育產業的經營理念進行學習和創新。建立健全的經濟效益機制,從而推動體育教育與體育產業的有效融合。在這個過程中,決策者和管理者應當對體育教育的職權進行清晰有效的明確和界定,將體育教育作為一種體育產業,推動其社會化和商業化的發展,有利于體育產業創造出更多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二)不斷加強校企合作
1.企業可以通過與高職院校的合作,在高職院中院校中選擇合適的場地進行經營管理,找出屬于自己的品牌形象。隨著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大多數院校已經逐漸集中化。高職院校大多和其他類型的學校建立在一起,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大學城。有的院校之間可以通過互補的形式,利用其他院校的相關設備設施,開展教學活動,從而對教學資源進行有效的整合和利用。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僅使得當地的很多大學生對體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還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其他周邊地區的居民等等。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一個大型的消費群體。基于此,企業可以通過校企合作的方式,為自己的企業進行宣傳,打造出屬于自己的品牌形象,從而推動體育產業的發展。
2.企業可以為院校的體育教育發展提供相應的教育資金,高職院校為企業提供相應的體育人才。通過這樣的搭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建立起高效的研發團隊,從而幫助企業建立起屬于自身發展的品牌形象,創新經營管理模式,從而提高了企業經濟效益,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經費不足的現狀。
(三)積極尋找符合高職院校發展的產業項目
為了有效實現體育教育與體育產業的融合,相關高職院校應當利用院校現有的場所以及相應的體育師資隊伍,盡可能選擇一些投資少,但是見效快的項目。例如,相關體育項目的愛好者培訓、體育裁判員培訓等等。教學可以通過開展,自考班,進修班等等形式對高職院校現有的體育資源進行充分有效的運用,充分發揮高職院校的研發優勢通過對相關健身器材的不斷研發,對具有高科技的器材進行租賃,并且有針對性的開展多樣性的體育類的有償服務項目。
(四)將智力成果靈活轉化成產業
對于高職院校而言,教師都具備一定的創新精神和研發能力。但是由于高職院校對于體育項目的開展面臨資金問題。很多教師比較新穎的想法和創造都沒有得到發展,或者是在經歷過一段時間以后就被人們所遺忘。例如有的體育教師為了加快學生損傷恢復的時間和效率,創造出了運用經絡穴道幫助學生在高強度運動以后的快速恢復法。有的教師為了有效提升老年人的身體素質,研發出了具有一定作用和意義的老年健身操,但是也由于沒有足夠的資金支持,沒有受到院校的相應的重視,這些項目都無法創造出更多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所以也沒有形成有效的規模,更別說形成產業鏈。在實踐教學過程中,為了實現體育產業的發展,相關高職院校的領導者和組織者可以將教師的這些發明創造進行有效的整理結合,并且通過對其的推廣,吸引相關企業與院校進行合作。通過企業的有效運轉,將有著一定推廣價值和意義的發明創造,形成一定的規模,從而提高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促進體育教育與體育產業的有效融合。
參考文獻:
[1]胡朋.高職院校體育競技人才培養模式探析——基于“深化產業融合校企結合”模式[J].商丘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 (1).
[2]楊品.基于體育教育視角下對富寧縣民族文化與體育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的思考[J].教育現代化,2017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