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靜 邵天龍 王小靜
摘 要: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善于運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化手段開展工作”;電網企業內部生產經營管理的業務鏈條信息化程度越來越高,覆蓋面越來越廣,提高審計項目質量是新形勢下對內部審計的新要求。面對內外部形勢發生的巨大變化,公司審計部樹立“大數據助推審計項目提質增效”的工作理念。提高思想占位,突出大局觀念,創建“集中分析,分散核實的數字化審計模式”,對被審計單位“數字畫像”。實現事后與事中審計相結合,靜態與動態審計相結合,現場與遠程審計相結合。實現審計范圍全面覆蓋公司生產經營各項業務、關健業務流程節點及重點崗位,提高審計人員的發現問題與判斷決策能力,提高審計項目質量和管理成效,推動新時代內部審計的創新與發展。
關健詞:數字化審計 創新 實踐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8)09(b)-122-02
黨的十八大以來,電網企業面對更加嚴格的監管監督環境,新電力體制改革對企業自身發展的巨大影響的新形勢。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善于運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化手段開展工作”。新形勢給內部審計提出新要求。
國網公司“三集五大”體系建設,生產經營管理的業務鏈條信息化程度越來越高,覆蓋面越來越廣。內部審計作為公司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利用大數據及其技術開展審計工作,是新時代對審計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數字化審計模式是獲取、管理、運用審計數據的科學工作方法,是適合新形勢的發展要求。
1 管理理念
樹立大數據思維,以審計項目為基點,應用審計管理與作業系統、電力業務應用系統、數據處理技術和廣域網絡,采取遠程異地審計、集中分析、現場核查的工作模式,站在全局的高度,深入數據收集,強化疑點分析,精準問題定性,及時揭示問題和風險,持續提升審計監督效能,將審計工作融入新時代公司發展大局。
數字化審計的核心模式是“集中分析,分散核實”,是獲取、管理、運用審計數據的科學工作方法,是適合新形勢的發展要求。確保實現審計關口前移;實現審計業務與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實現審計范圍全覆蓋;實現審計隊伍素質提升。
2 關鍵業務
2.1 審計準備階段開展的審前調查
是以信息技術為支撐,以大數據為核心開展的,是數字化審計模式的基礎環節,是項目實施的前提,是提高項目質量的重要措施。如果沒有此環節,將無法制定具有指導意義的審計實施方案,無法保證審計的深度與廣度。其基礎性在于,應用信息化手段廣泛收集被審計單位數據信息。根據審計項目的規模和類型,通過遠程非現場的審計方式,以審計作業系統為主,以被審計單位業務信息系統及互聯網技術為輔,進行審前調查。其內容包括被審計單位的內外部兩方面情況。外部情況主要是通過互聯網技術重點收集被審計單位所處的經濟形勢、國家政策因素對被審計單位的影響、有關的法律法規及規范性文件等。內部情況主要是深入了解掌握被審計單位的經濟性質、管理體制、機構設置、人員編制、經濟活動、業務流程、內部管理制度、重要會議紀要、文件合同、報表等。通過遠程審前調查,基本摸清被審計單位總體情況,鎖定審計方向,確定審計目標和重點內容范圍,制定具有很強的指導性、針對性和操作性的審計實施方案,深化審計質量控制。
2.2 審計準備階段開展的集中分析
是數字化審計模式的關健環節,是大幅度提高項目質量、效率和效果的重要手段。如果沒有此環節,將無法在海量數據中準確發現審計線索,深查細析重大事項、重大風險,無法實現快速、優質、高效的審計。其關鍵性在于,審計組依據審計實施方案,集中優質審計資源多角度全方位分析審計數據信息。組織項目組長、主審、審計小組長或業務骨干及計算機技術人員,提高占位,打破專業界限,通過審計作業系統與業務信息系統深度融合,借助數據庫、計算機技術和網絡通訊的功能,進行大數據分析,快速發現線索,初步確定審計疑點,形成審前調查記錄,為現場核實認證問題奠定基礎。高質量的集中分析,可以及時發現企業管理中的問題和漏洞,減少企業經營風險,避免損失,有效提高項目質量、效率及效果。
2.3 審計實施階段開展的遠程在線審核
是數字化審計模式的重要環節,是降低審計風險,提高審計質量的重要措施。如果沒有此環節,將無法保證每條審計線索精準落地,無法縮短現場審計時間,提高審計工作效率。其重要性在于,依據人員分工,點對點核實審計疑點。對每一個審前調查記錄,按審計問題方向業務類型對應審計組成員,遠程在線核實查證。進一步詳細查詢比對,遠程與被審計單位相關人員溝通,確認被審計單位通過即時通訊、郵件、傳真等方式報送佐證資料,將系統截圖、數據導出、政策依據等形成審計證據,確定問題疑點,形成完整詳細的審計記錄。大幅度提升審計質量,有效縮短現場審計時間。
2.4 審計實施階段開展的現場分散核實
是數字化審計模式的核心環節,是審計質量管控的重要關口。如果沒有此環節,將沒有充分事實做依據,無法揭示問題根源,無法客觀嚴謹定性。其重要作用在于,是審計人員再分析再確認環節。現場分散核實分兩部分:一部分是與被審計單位相關部門人員進行面對面詢問,抽檢查閱紙質資料。主要用于問題相對簡單清晰、法規明確的審計事項;另一部分是進入被審計單位作業、施工等現場或是延伸到與被審計有業務資金往來的第三方單位。主要針對復雜、特殊項目、“三重一大”及存在爭議的審計事項。現場分散核實確保了審計證據的充分性、完整性、時效性,對提高審計精準度,提高審計報告層次起到重要保障作用。
2.5 審計整改階段開展的整改復核及持續審計
是數字化審計模式的落腳點,是依法治企的重要環節。沒有此環節,將無法保證審計監督到位,無法實現審計成果運用。其重要性在于,整改質量是審計作用的體現。將信息化技術與整改管理相融合,實時監控整改進程,橫向加強整改流程管控、縱向加強被審計單位整改質量管控,實現按既定方案和計劃跟蹤督促落實整改。對驗收問題實施三級審核,對整改質量由公司人力資源部,納入績效考核。審計整改是依法治企長效機制的重要內容,也是內部審計作用的重要體現。
2.6 審計成果應用階段開展的成果統計與分析
是數字化審計模式的價值所在,是內部審計存在的目的和意義。沒有此環節,將無法評價審計項目的成敗優劣。其價值在于,將審計項目從問題類型情況、高頻多發情況、問題金額情況、審計問題整改情況多維度分析,將審計問題從主要風險點、責任部門、政策依據、防控措施等多方面匯總,總結提煉審計案例,優秀審計項目等。從而不斷提高審計項目質量,切實加強公司內部控制,堵塞管理漏洞,改善經營管理,為公司持續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3 取得成效
3.1 拓展廣度,實現審計范圍全覆蓋
數字化審計模式管理范圍包括審計項目及業務流程。審計項目包括經濟責任審計、工程審計、專項審計、財務收支審計、經濟效益審計、營銷管理審計、物資、招投標審計、預算管理審計、審計調查、后續審計、簽證審計等。業務流程包括審計計劃階段、審計準備階段、審計實施階段、審計報告階段、整改及成果應用階段。
3.2 有效改進計劃管理,確保審計管理科學高效
創新數字化審計模式,重點解決了審計計劃階段的兩個問題,一是項目立項前的調查研究不充分,工作帶有一定的盲目性、隨意性問題;二是計劃制定與調整審批簽發流程不健全問題。全面整合審計資源,規范審計業務。
3.3 大幅度壓縮現場作業工時,提高審計質量和效率
通過數字化審計模式形成的高質量的審計大數據,采取遠程非現場的審計方式,集中分析審前調查結果,在線審核分析線索,現場核實問題疑點、精準定位問題本質,有效縮短了現場審計時間,緩解被審計單位迎審壓力。
3.4 創新審計結論交換途徑,提高審計工作時效性
是利用審計綜合管理系統遠程交互功能,對審計報告初稿、報告征求意見稿、審計報告定稿開展在線復核、意見反饋及簽批抄報、下發審計決定。加快審計結論流轉時間,提高效率。
3.5 改進項目成果管理方式,促進審計質量的高層次
主要是以數字化為依托,一是提高問題整改率,消除審計整改難的短板問題;二是加強審計成果總結提煉,提高審計成果轉化應用率。
4 經驗和體會
4.1 轉變觀念,與時俱進是審計創新的重要動力
思想決定行動,我們要看到當前公司和電網發展面臨經營形式更加嚴峻、改革任務更加繁重、依法治企更加嚴格等新形勢。內部審計人員尤其是企業領導層要改變對內部審計的傳統看法,深刻認識新形勢下審計工作所面臨的歷史重任。充分認識到隨著電網企業內外部環境的不斷變化,高質量的內部審計是防范企業經營風險、提高運營效率和效益,實現企業增值目標的堅強有效的“免疫屏障”,這也是企業其他部門和人員無法替代的。
4.2 集思廣益,凝心聚力是審計創新的關健因素
內部審計的觸角延伸到企業管理的各個層面,內部審計人員結構要多元化,不僅要有財務、審計專業人員,還應配備工程、營銷、管理、信息技術等人員充實到審計隊伍。使審計信息全面廣泛,思路開拓,從各個角度和層面實現創新。同時內部審計人員具有的較高職業道德水平,較強的政治思想水平和政策水平,使其精神上保持高素質,也是實現創新的關健因素。
4.3 努力學習,大膽實踐是審計創新的有力保障
審計人員要加強政治理論與專業技術的學習研究,不斷豐富充實大腦,拓寬知識面,優化知識結構,才能夠激發創新的活力,提升創新的本領。實踐是創新的目的,要勇于探索,敢于實踐,把新思路、新機制和新方法積極應用到工作實踐中,持續推進,不斷優化,實現創新成果的轉化應用。
參考文獻
[1] 宋紅芹.2017:信息化環境下企業內部會計控制[J].中國集體經濟,2017(1).
[2] 趙曉飛,陳靜.2017:基于信息化系統的企業內部審計風險方法問題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7(1).
[3] 張逸林.2017:內部控制效果、企業信息化與企業價值[J].財會通訊,2017(6).
[4] 候倩文.2017:我國會計信息化發展的思考[J].商業經濟, 2017(3).
[5] 王波,趙玉林.2017:論集團化企業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以中石油集團為例[J].財會月刊,2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