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惠 李小聰
摘要:培訓行業項目眾籌是指培訓項目設計者或培訓師通過網絡平臺發布培訓眾籌項目或課程,并向大眾展示培訓項目或課程內容,從而募集所需要的資源支持。構建由培訓項目融資方、投資者、眾籌平臺等為主體,基于資源眾籌的培訓行業供給模式是培訓行業供給側改革的關鍵。提出樹立互聯網眾籌模式觀念、增強互聯網眾籌多元主體能力、完善互聯網眾籌制度建設是“互聯網+”時代培訓行業供給模式變革的三大路徑。
關鍵詞:互聯網+;眾籌平臺;培訓供給
引言
培訓是提高個人專業素養、保持核心競爭力的關鍵,也是構建企業競爭優勢的重要途徑。如何發揮培訓行業特色優勢,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在改革傳統培訓模式的基礎上構建基于互聯網眾籌的培訓供給模式,成為培訓行業發展的核心內容,也是推動其以快速擴張為主要標志的“粗放式”發展階段進入到內涵建設階段的重要動力。但是,我們對“互聯網眾籌的培訓供給結構如何”“互聯網眾籌的培訓項目供給模式怎樣革新”等問題仍找不到答案。基于此,本文基于既有研究成果,在互聯網背景下探究培訓行業供給模式的改革。
1、基于互聯網眾籌的培訓供給模式理論框架
1.1 互聯網眾籌的培訓供給模式的內涵解讀
Michael Sullivan(2006)率先提出“crowdfunding”,將其界定為“群體性的合作,人們通過互聯網匯集資金以支持他人或組織發起的項目”。自2008年起,國外眾多眾籌網站陸續上線,并呈現高速發展態勢。隨后,不少研究學者對眾籌展開研究。Schwienbacher等(2010)強調,眾籌是一個項目或創意向一群個體融資,而不是專業的金融機構籌集資金。Belleflamme等(2011)指出眾籌是一種公開招標,新企業通過互聯網,以募捐形式,或某種形式的回報、投票權作為保證,讓公眾提供資金,支持他們實現特定目標。Julie等(2012)強調眾籌過程中公眾提供資本的同時還提供了知識產權。國內眾籌研究啟動比較遲。2011年寒雨首次將crowdfunding翻譯為眾籌。截至目前,眾籌尚未形成統一的學術界定,但研究學者一致認為眾籌具備多樣性、門檻低、多元主體參與等基本特征。
1.2 基于互聯網眾籌的培訓供給模式結構分析
互聯網眾籌培訓模式的多元結構是保證培訓供給質量的根本,每個參與主體都有其獨特的功能地位和價值訴求,在培訓供給中發揮各自獨特作用。
(1) 眾籌融資方
眾籌融資方也稱為籌資人,通常是指擁有創意卻缺乏資金的小微企業、項目團隊或個人。眾籌過程中,融資不是籌資人的唯一目標,眾籌模式蘊含著籌集支持者、籌集資金、籌集各類資源等內容。一是通過籌集支持者,判斷項目市場需求。籌資人發現眾籌項目缺乏支持者,即大眾對于眾籌項目缺乏興趣時可選擇放棄該項目,從而避免資源浪費。二是通過籌集資金,為資金缺乏個體或企業提供項目啟動資金保障。三是,籌集大眾參與、潛在顧客關注等各類資源,融資方通過眾籌互動提問、大眾參與、整合公眾知識,甚至吸引大眾參與產品設計開發,完善眾籌產品或項目。
(2) 眾籌投資方
眾籌投資方即項目支持者、資助者,眾籌模式中的投資方一般為“小額投資者”。由于投資者自身缺乏對融資方項目價值評估的能力,同時對融資方的創意和團隊進行評估的成本非常高,投資者投資決策因素研究受到關注。研究認為,投資者投資行為受到眾籌模式、眾籌項目特征、眾籌動態環境、社交因子等多重因素的影響,尤其是不少學者都強調了社交因子的重要性。
(3) 眾籌平臺
眾籌平臺是基于Web和軟件建立的一種互聯網網絡平臺,是眾籌融資方與大眾投資者之間的中介服務平臺。眾籌平臺是眾籌項目的評價者、監督者和輔導者,更是投資人權益保護者。眾籌平臺的主要功能是對眾籌項目進行審核評估、為眾籌項目提供宣傳和展示空間,其眾籌平臺的盈利模式以收取相應比例的服務費為主,或提供盡職調查、項目評價、管理咨詢等增值服務。
2、互聯網眾籌的培訓供給模式的價值分析
2.1 理念轉變:從注重自身績效到注重培訓對象需求
當前培訓行業管理理念上奉行“自身利益至上”的績效觀,在培訓管理中以自身利益為出發點,而不是以培訓對象的需求或最終利益為目標。在績效利益導向下,培訓行業往往實行結果導向的績效考評機制。在這種“激勵機制”下,培訓行業注重追求短期利益,缺乏真正了解洞察培訓對象的動力,造成培訓管理目標異化。基于互聯網眾籌的培訓以受眾需求為出發點,課程發起者與學習者共同參與課程資源的設計,通過調查、溝通、甚至合作等工具的運用為培訓對象提供無縫隙的培訓服務。
2.2 主體轉變:從培訓師一元主體轉變為培訓對象參與的多元主體
傳統培訓項目一般由培訓師或專家設計課程,培訓機構制作課程,受眾接受課程。課程設計的合理性、適用性主要依賴專家或講師個人的經驗及水平。基于互聯網眾籌的培訓項目是一個基于受眾需求為引導,受眾參與、設計者與受訓者不斷互動的高度開放型供給模式。為促進多元主體互動參與的形成,首先,要建立主體之間的信任機制。信任是各主體協作的前提。其次,完善溝通機制。培訓師要改變自我為中心的信條,借助互動平臺或眾籌提問,提高受眾主體的參與意識和參與度。
2.3 流程再造:從重視培訓課程“銷售”環節到重視培訓課程“開發”環節轉變
任何一個培訓項目都是培訓設計開發、制作、銷售、售后服務一個完整的流程和循環。當前培訓行業培訓流程重心異化,培訓行業停留于注重營銷的滯后性階段,缺乏對培訓項目或課程的開發設計,本末倒置。基于互聯網眾籌的培訓供給模式實現了培訓流程再造,先產生消費者,根據消費者具體需求,重點進行培訓項目設計開發和準備。
3、構建基于互聯網眾籌的培訓行業供給路徑
3.1 更新觀念:樹立培訓行業互聯網眾籌供給觀念
眾籌融資方、眾籌平臺、眾籌投資方參與互聯網眾籌的態度和認知是創新培訓行業供給模式的首要條件。因此,確立基于互聯網眾籌的培訓行業供給模式就要對多元主體觀念進行革新。首先,培訓行業要樹立互聯網眾籌供給理念。培訓行業必須接受“互聯網+”對培訓行業帶來巨大變革的可能性,破除傳統培訓模式的束縛,擴寬渠道,運用互聯網眾籌方式改善培訓供給。培訓眾籌不僅是一種融資方式,眾籌更可能改變和創新培訓行業企業整體業務模式。其次,強化眾籌投資方的主體參與意識。在培訓行業重塑供給模式的同時,個體也應該克服傳統培訓觀念的影響,提高培訓開發的角色參與意識。
3.2 能力提升:提高多元主體參與互聯網眾籌能力
首先,培訓行業企業或培訓師要加強自身建設,提高互聯網眾籌培訓項目價值水平,培訓師要不斷通過培訓、學習,提升自身專業知識和技能。其次,投資方要提高自身素質,提高互聯網眾籌培訓項目判斷能力。投資方作為互聯網眾籌培訓項目的重要參與者,其對項目價值的判斷、甄別能力至關重要。一方面,投資方要不斷增強主體意識,主動參與培訓項目開發建設;另一方面,投資方通過自身學習,掌握一定的項目甄別和項目價值評估知識,篩選出有價值的培訓項目。最后,互聯網眾籌平臺要完善自身功能,提升平臺服務能力。眾籌平臺不僅是培訓眾籌項目的評價者、監督者和輔導者,更是投資人權益保護者。
3.3 制度建設:完善互聯網眾籌制度體系建設
首先,完善行業信息披露公開機制。解決培訓師與培訓對象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落實《行業信息公開條例》規定,對存在偽造年齡、學歷、專業等資歷的培訓師進行行業信息公開。其次,建立多元參與主體的監督機制,為避免籌資方出現逐利行為,必須對其加強監管。最后,健全基于互聯網眾籌的培訓供給法律規范。對籌資方、投資方、平臺的權利、責任、參與形式、參與程序等做出具體規定,逐步實現培訓行業互聯網眾籌法制化建設。
4、小結
十九大報告提出,進一步深化供給側改革,必須把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為主攻方向。對于培訓行業企業來說,構建由培訓項目融資方、投資者、眾籌平臺等主體構成的基于資源眾籌的培訓行業供給模式是培訓行業供給側改革的關鍵。培訓行業必須通過樹立互聯網眾籌模式觀念、提升互聯網眾籌多元主體能力、完善互聯網眾籌制度建設,全面實現行業供給模式的變革創新。
參考文獻:
[1] Crowdfunding.Wikipedia[EB/OL].(2006-12-31)[2014-03-03].http://en.wikipedia.org/wiki/Crowdfunding.
[2] Schwienbacher,A.,Larralde,B. Crowdfunding of Small Entrepreneurial Ventures[J].SSRN Electronic Journal, 2010(10):1-23.
[3] P.Belleflamme,T.Lambert,A.Schwienbacher.Crowdfunding:
Tapping the Right Crowd[C].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the French Finance Association,2011(5):11-13.
[4] Julie Hui, Elizabech Gerber, Mike Greenberg. The Demands of Crowdfunding Work[R].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Segal Institute,2012:1-11.
[5]舒元,鄭貴輝,耿雪輝,徐容. 眾籌之路[M].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 2015:3-19
作者簡介:王惠,博士,淮陰工學院館員,研究方向:信息管理;
李小聰,淮陰師范學院副教授,河海大學商學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人力資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