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文軍 趙艷妮 齊穎
摘 要:隨著國家對造林綠化的重視,實施林木良種策略成為我國林業資源發展的一項重要戰略,在各類因素的影響下,我國林木良種產量不高,全國各地正在加大林木良種科技投入力度,本文就周至縣國有厚畛子生態實驗林場國家落葉松、油松良種基地建設進行分析。
關鍵詞:落葉松;油松;林木良種基地;建設;現狀
1 良種基地概況
周至縣國有厚畛子生態實驗林場國家落葉松、油松良種基地位于秦嶺北麓,始建于1988年,面積812公頃,海拔1350-1700米,土壤以棕壤為主,氣候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距西安130公里,是集科研、生產、經營于一體的國家級林木良種基地。先后經過1988至1989年、2003年至2007年第一、二工程建設,落葉松、油松生長良好,干形通直、試驗結果表明9年生油松周至種源比秦嶺華陽樹高大29%,油松種源試驗結果秦嶺種源是優良種源區。2009年被國家林業局確定為第一批國家重點林木良種基地,2010年,被陜西省林木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為林木良種。良種證書、生產經營證書等證件齊全。
基地內建設有落葉松良種基地471公頃,其中母樹林444公頃、種子園23公頃、子代測定林4公頃,日本落葉松實生種子園材料來源于遼寧桓仁、清源優良種源區選擇的206個優樹的子代材料,桓仁4個優良林分中采集的30個優樹子代材料、清源大孤家種子園50株優樹材料,材料豐富,遺傳基礎廣泛。
基地配套建設10畝良種繁育圃及生產道路7公里、管護用房3處。建有綜合管理用房200平方米、種子庫房20平方米、種子曬場1200平方米。綜合管理用房內設檢驗室、機具室、檔案室、農藥庫及辦公室,存放各類種子采集加工設備46臺套。
目前,良種基地配備18名管理和管護人員,其中高級工程師3人,工程師3人,技師2人,高級工和技術人員10人。配備2名種苗檢驗員,1名檔案管理人員,負責生產技術管理、檔案管理、日常巡護和良種采集、調制、存貯、調運等工作。
2 生產銷售情況
良種基地累計生產良種6440公斤,種實年平均產量為1000公斤,2010年—2017年分別為240、282、1046、815、940公斤、987公斤、1037公斤、1093公斤。良種基地優良種源已銷往寧夏、志丹縣、乾縣、甘泉縣、旬邑等地,用于良種基地的擴大建設和天然林保護工程人工造林;另外部分良種銷售給當地群眾發展苗木花卉產業,促進了農民增收致富,進一步激發了林農優先使用良種的積極性,2016年為社會提供優質良種苗木420萬株,2017年為社會提供優質良種苗木500萬株,提高了良種使用率,帶動了區域經濟發展,為林業生態建設做出了貢獻。
3 科技支撐情況
良種基地特約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作為科技支撐單位,聘請資深林木遺傳育種專家為指導專家,建立了科研實習基地。相繼開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主要有:
在專家的指導下開展了落葉松環割試點,通過觀察,部分落葉松已開始結實。為防止野生動物危害樹體,在專家的指導下,基地對落葉松樹體主桿采用鐵皮包裹,保護樹桿減少動物啃食。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樊軍峰、楊培華、劉永紅等專家多次深入基地,進行面對面,手把手教授,對項目建設任務、撫育、疏伐技術以及促進樹體結實的管理(包括如何截頂、環割、)病蟲害防治、疏伐、油松無性系嫁接、良種繁育等進行現場技術指導,并協助基地做好項目的發展規劃和年度作業設計等。
4 取得的成果
2011年營建了來自陜西、山西、甘肅、內蒙種源的油松資源庫94個家系50畝,目前生長健壯。2015年收集了厚畛子區域的80個陜選油松優樹,2016年在榆林、延安、漢中、商洛地區的林區收集油松優樹94個家系,單采單收,經過育苗和無性嫁接后進行營建資源庫,目前苗木生長旺盛。
基地人員還依托良種基地共同完成《油松三水平遺傳變異配合選擇和第二代無性系種子園建立技術研究》1997年獲得陜西省科技進步一等獎;《日本落葉松、華北落葉松多層次遺傳變異和選擇研究》1998年獲得陜西省科技進步三等獎;基地同志2013年獲得“油松種質資源調查收集與保存庫營建技術研究”陜西林業廳科技進步特等獎。基地技術人員依托該基地建設在《陜西林業科技》發表了“落葉松二代實生種子園營建技術”、“油松嫁接苗培育技術”、“周至落葉松良種基地經營管理技術”等多篇論文。2017年良種基地組織調查的《野生紅豆杉種質資源調查收集保存項目》獲得了陜西省林業廳科技進步獎。
另外,經與協作單位試驗證明:油松三水平子代測定林和林分子代測定林樹高、胸徑、單株材積的遺傳增益分別為8~28%,11.4~13%,40~51%。日本落葉松在秦巴林區則有年均高生長0.76厘米和胸徑1厘米的生長潛力,其優良單株材積遺傳增益達25~40%。
5 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優良林木良種基地是科技含量高、建設周期長的一項艱巨任務,需產、學、研密切結合,聯合攻關才能促進優良林木種苗事業的發展。
目前,良種基地現有管理技術人員實施高技術含量的工作還不到位,處于摸索階段,今后還需加大科技支撐力度,以科技為先導,以選育落葉松、油松優質良種為中心,廣泛開展技術協作和生產合作,加強基地職工技術培訓,積極打造“研、產、銷”產業鏈,以科研為支撐,堅持提高良種品質和產量的原則,應用和推廣種子生產新技術、新方法,努力打造現代化林木良種基地,在確保科研示范推廣的同時,努力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
參考文獻
[1] 沈熙環.林木育種學[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90.
[2] 艾合買提.海力力.林木良種基地建設的重要性及效益[J].現代農業科技.2011(07).
[3] 韓煒.胡璐璐.淺析藍田白皮松林木良種基地營建技術[D]栽培技術.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