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華榮
中圖分類號:G806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8)02-084-01
摘要 拓展訓練是現代人和現代組織采用的一種全新的學習方法和訓練方式。通過專門設計的具有挑戰性的課程,利用多種典型的模擬場景和行為方式,讓團隊和個人經歷一系列的考驗,從而提高參與者在解決問題、應對挑戰的過程中磨練克服困難的毅力,培養他們健康的心理素質和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并增強團結協作的團隊意識。
關鍵詞 拓展訓練 課程 健康
當今社會飛速發展,科技在不斷的創新和進步,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作為培育人才的首要機構一高校,所培育出來的人才卻越來越難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對人才的要求也不僅僅是具有良好的專業技能,同時還要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團隊合作意識。高校在注重學生“健康第一”的基礎上,也應將素質教育提高到一個嶄新的高度。而拓展訓練這一新興的教育模式彌補了高校教育在此方面的不足。
一、拓展訓練的概念與發展
(一)拓展訓練提出
目前,“Outward Bound”一詞被認為是拓展訓練的前身。二次大戰期間,英國在大西洋商務船隊屢遭德國潛艇的襲擊,很多船只由于受到攻擊而沉沒。大批船員落水,大部分船員溺死在海水中,但也有少數人員漂流到一些孤島上去,這些少數人在經歷了長時間的磨難后得以救援。得到救援的人當中大多是年紀較大的老水手。經過研究,專家們終于發現決定你是否能存活下來不僅依靠你的體能,更多的是依靠你的心理素質和求生的意志。
德國籍的教育學家庫爾特.哈恩(Kurt Hahn,1886—1973)等人,為此做了很多研究,并將研究結果用于對人的生存訓練,尤其以應對海上危機為主。1941年一所學校在威爾士的阿伯德威成立了,庫爾特叫它outward Bound(簡稱OB)學校,它是OB課程模式和OB組織的開端。
(二)拓展訓練的分類
在國外,許多國家的體育教育都開設了拓展訓練的課程,比如斷橋、天梯、獨木橋和空中單杠等,在教中的信任背摔(trust fall)、身體語言(body langue)、攀巖(climbing walls等)項目其實也是拓展訓練的常見項目。在日本,野外生存的能力被視做青少年必備一種生活技能。許多中小學中也開設了類似的課程,并且許多的校外的培訓公司是以學校為依托進行培訓。
二、拓展訓練的理論特點
(一)拓展訓練以學生的體驗為基礎
它抓住了人類學習習慣的要害,以各種方式模擬我們在實際生活中可能會遇到的狀況,虛擬各種場景讓學生親身去感受。學生是在各種模擬的活動中去挑戰,從實踐中學習,在學習中領悟,從領悟中提高。
(二)拓展訓練注重心理挑戰
拓展訓練通常采用一些豐富多彩看似簡單的項目來達到給學生帶來心理挑戰的目的。其中包括一定的難度技巧、時間掌控、情境創設等,學生必須使自己的行為在符合訓練規則的條件下,以堅定的意志和頑強的毅力去克服、戰勝困難,完成任務。
(三)注重高峰體驗
在克服困難,順利完成課程要求以后,學員能夠體會到發自內心的勝利感和自豪感,獲得人生難得的高峰體驗。
(四)注重自我教育
教員只是在課前把活動的目的、內容、要求以及必要的安全注意事項向學員講清楚,活動中一般不進行講述與指導,也不參與討論,充分尊重學員的主體地位和主觀能動性。主要讓學員自己來講,講解自己的體會與感悟,并通過團隊的討論與總結。使學員達到了自我教育的目的。
三、拓展訓練的項目特點
拓展訓練是一項通過精心設計的活動來達到“磨練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熔煉團隊”的培訓目的的培訓方式,比如最具代表的三個項目:“信任背摔”“孤島求生”“空中斷橋”。
四、拓展訓練學習特點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大衛.科爾伯博士在人類學習周期基礎上,根據人們在學習周期中的對各個階段的偏好的不同,總結形成了四種不同的學習類型:積極型、反思型、理論型和務實型。拓展訓練和許多體育活動相似,作為體驗式學習模式拓展訓練又高于簡單的游戲活動,注重游戲活動之后的反思。學習型組織的創始人彼得·圣吉提出:只有當反思和歸納整合開始的時候,才是學習真正產生效果的時候。在拓展訓練活動操作的時候,體驗和實踐階段用時占總課時的65%,反思、歸納整合和提升階段占35%。傳統的運動項目可以借鑒這種模式,適當改變一下教學流程適當根據活動的類型加入相應的反思因素,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我國高校拓展訓練的開展現狀和趨勢
隨著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開展。高校體育也在不斷引入新課程體系,1998年,中國地質大學率先在全國高校中開設了“野外生存體驗”公選課;高校現在根據自己學校的不同情況開展的項目不盡相同,國內現在主要開展拓展訓練課的學校都基本上集中在北京地區,其中,像北京大學、中國地質大學、中國科技大學、北京工業大學等都在校內建有自己的高空器械場地,開展的課程也比較齊全,授課內容包括團隊融冰、高空斷橋、高空抓杠、天梯、背摔、雷陣、盲陣、孤島求生、七巧板、電網等。目前國內開展拓展訓練課的高校還主要集中在北京,而且趨勢猶如“星星之火”,中國地質大學用40萬元左右建造了多個中、高空組合訓練架,并于2005年組織華北地區部分高校的體育教師進行了體驗式學習,受到良好的社會反響。尤其是最近幾年的時間,越來越多的學校開始嘗試著開設拓展訓練課程。
對湖北省高校體育課程引入拓展訓練是有一定理論依據的,研究其可行性對大學生今后的社會發展有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