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沉浸式教學起源于加拿大魁北克省,在加拿大法語教學中獲得巨大成功,后在世界多個國家推廣應用并取得良好效果。在中國小學英語教育階段推行沉浸式教學有利于提高教育質量,縮小城鄉小學階段教育水平差距;有利于發展學生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為復合型人才培養做好鋪墊。
【關鍵詞】沉浸式教學;中國教學現狀;推行
【作者簡介】馬靜語(1995.4.16- ),女,漢族,遼寧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學科教學(英語),研究方向:英語教育。
一、引言
顧名思義,沉浸式是指在學生在校全部或部分時間內,將其“沉浸”于第二語言環境之中。教師不但使用第二語言教授第二語言本身,而且用第二語言講授學科課程。在沉浸式教學法中,第二語言不僅是學習的內容,還是學習的工具。
二、加拿大沉浸式法語教學
沉浸式教學被稱為“第二語言學習和教學發展中的一次革命”,加拿大是世界上沉浸式教學開展的最成功的國家之一。
1.沉浸式教學產生的背景。加拿大是一個多元文化國家,英裔和法裔是其兩個主要民族,彼此之間存在長期的競爭。英語的使用在加拿大最為廣泛,而法語使用者主要分布在魁北克省。20世紀60年代前,大量英語移民涌入,法語地位受到影響,屈居于英語之下。1969年加拿大聯邦政府通過了《官方語言法》,明確規定英語和法語同為官方語言,由此推動了沉浸式法語教育的發展。
沉浸式法語教學源于魁北克省蒙特利爾的一群家長們。60年代,一些英裔家長向當地政府呼吁,希望他們的子女能夠受到英法雙語教育。同時,社會各界對于提高法語教育質量的呼聲日益高漲。于是,1965年蒙特利爾郊區的圣蘭伯特初級學校,沉浸式法語教學實驗開始了。
2.沉浸式教學的形式。沉浸式教學形式多樣。根據沉浸開始時間可分為三種形式:早期沉浸式、中期沉浸式和晚期沉浸式。“早期沉浸式教學”開始于學前班或小學一年級,到中學畢業時共6000-7000個學時用第二語言上;從二到五年級開始是“中期沉浸式”;從六年級或六年級以后開始則是“晚期沉浸式”。
根據沉浸時長又可分為完全沉浸式和部分沉浸式。如果在開始階段第二語言的沉浸為100%,2、3年后減到80%,4、5年后減至總課時的50%左右為“完全沉浸式”;在整個幼兒教育、小學和中學教育期間50%的時間沉浸在第二語言之中則為“部分沉浸式”。
3.沉浸式教學的優勢。在圣蘭伯特初級學校的沉浸式法語教學試驗開始之后,蒙特利爾麥吉爾大學的華萊士·蘭伯特教授及其研究小組一直對這項試驗進行跟蹤調查,調查結果表明沉浸式教學試驗非常成功。
首先,參加沉浸式教學的學生,其第二語言能力和學科課程成績超越了其他外語教學模式培養的學生。研究表明,參加沉浸式教學的學生聽說讀寫能力明顯提高;尤其是一些經過早期完全沉浸式教學的學生,他們的法語理解能力幾乎和講法語的學生一樣。在其他用法語教授的科目上,學生成績一般也沒有受到影響。
其次,沉浸式教學的成功不以犧牲母語為代價。如果學生去上法語學校,那么會有丟掉英語的風險。研究表明,學生在參加沉浸式教學的早期,其英語水平可能會暫時落后;但從總體上來說,沉浸式教學不會對學生的英語水平產生長期的負面影響。
再次,通過沉浸式教學加深了學生對語言背后的文化背景的了解。在加拿大,英裔和法裔兩個民族之間的歷史沖突造成了英語和法語兩種語言之間的沖突。沉浸式教學促進了民族融合,加深對彼此語言文化的理解。
三、中國小學英語教學現狀
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英語作為世界性的語言變得越來越重要。我國對英語教育越來越重視,按照教育部頒布的《義務教育階段課程標準(實驗稿)》規定,自2001年秋季學期起全國城市和縣級小學從三年級開始開設英語課程。2002年秋季,鄉鎮所在地小學逐步開設英語課程。英語已經成為我國基礎教育階段必修課程。雖然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英語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英語教學的總體效果不盡如人意。
首先,缺乏語言環境。魁北克省是加拿大法語使用者的主要分布區,為第二語言的學習提供了豐富的語言環境。不同于加拿大,英語在我國屬于外語而非第二語言,學生缺乏英語學習的語言環境。除去課堂以外,課余時間學生接觸英語的機會少之又少。
其次,教學模式固化。處于6-12年齡段的小學生活潑好動,而我國小學英語教學仍以傳統灌輸式為主,“一言堂”的現象時有發生。教師上課時將空洞無物的詞匯、語法 “填鴨式”講授給學生,學生則死記硬背。即便是情境創設也拘泥于課本,脫離生活實際,不能滿足學生求知欲望,難以激發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甚至有學生對英語產生厭惡情緒。
再次,語言學習與文化背景、能力培養脫節。很多教師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注重提升學生的語言技能以應付考試,學生多是背一些英文單詞,很少能說連貫的英語句子,不敢用英語表達。即便有學生敢于表達,也受英語思維限制而無法生動、得體地運用英語。從小學階段開始,“啞巴英語”就成為英語教學的痼疾。
四、沉浸式教學在中國小學英語教育階段的推行
沉浸式教學在加拿大取得了可喜的成績,美國、澳大利亞、新加坡等國紛紛借鑒這種新興教學模式均取得了顯著的成績。1997年,加拿大沉浸式教學模式引入中國。西安、北京、上海、廣州等地進行了沉浸式外語教學實驗,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推行意義。推行沉浸式教學有利于提高教育質量,縮小城鄉小學階段教育水平差距。沉浸式教學最大受益者是農村學生,當然這離不開國家、政府的大力支持。我國城鄉經濟發展不平衡,城鄉之間英語教育存在差距,目前的農村小學英語教學很難達到教育部提出的目標。農村小學教學條件差、師資力量薄弱,農村學生的英語成績一般都低于城市學生,不少農村學生在進入大學以后感覺到學習英語吃力。通過沉浸式教學,為農村學生創設英語學習條件,激發其英語學習熱情,這對提高他們自信心也是有好處的。
推行沉浸式教學有利于發展學生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為復合型人才培養做好鋪墊。教師用英語教授英語課程和學科課程,一方面,各種學科課程為學生學習和使用英語提供良好的平臺,使學生浸泡在語言環境中,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交際能力和綜合應用能力,進而有效促進語言學習。另一方面,當前世界科學技術發展日新月異,學科日趨交叉融合,復合型人才備受青睞。《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版)》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英語課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雙重性質。通過沉浸式教學不僅把英語作為學習內容,也把它當作學習工具,為學生今后繼續學習英語和用英語學習其他相關科學文化知識奠定基礎,為學生成為精通英語的復合型人才做好鋪墊。
2.推行策略。在中國推行沉浸式教學必須因地制宜。我國社會制度、教育制度不同于加拿大,推行沉浸式教學必須依據中國實際情況,不能照抄照搬。我國各地發展不均衡,沉浸式教學應該先在發達地區開展,等到條件成熟時再向其他欠發達地區推廣。此外,英語在我國屬于外語,學生日后英語使用率各不相同,如果一開始就直接用英語進行全科教學,既不切合實際也沒有必要。小學實施沉浸式教學可以從部分沉浸開始,如音樂、美術課用英語授課,一定會帶給學生不一樣的體驗。
在中國推行沉浸式教學必須循序漸進。教學應該遵循教育規律,由淺入深、由粗入精、由簡到繁。沉浸式教學要求學生能像掌握母語那樣掌握英語,但是就這一點而言大多數學生英語基礎遠遠達不到這種水平。在小學推行沉浸式教學不能急功近利,必須尊重學生個體差異。揠苗助長不僅會影響教學效果,還會影響學生身心發展,其結果將會適得其反。
五、結語
在中國小學英語教學中應用沉浸式教學法,可以為中國學生創造適宜的英語學習環境,培養學生的英語思維,開闊學生的文化視野,使學生具備良好的英語素養,提高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沉浸式教學符合當前小學生英語的學習需求,值得在我國小學英語教育中推行。
參考文獻:
[1]錢明才.沉浸式教學及其對我國英語教育的啟示[J].國外外語教學,2003(03):1-5.
[2]王助.加拿大“沉浸式”法語教學[J].國外外語教學,1995(01):5-7.
[3]俞溪.沉浸式外語教學及其在中國的實踐研究[D].西南大學, 2009.
[4]袁平華.加拿大渥太華大學沉浸式雙語教育及其對中國大學英語教學的啟示[J].外語界,2011(04):7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