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現代醫療科技的發展與醫學教育水平的提高,“生理-心理-社會”新時代下的醫學模式受到醫學領域的廣泛認可和推崇。高校醫學教育在培養人才方面不僅要注重專業知識教學與技能實踐,更要加強學生的人文素養,培養“德”“術”兼備的醫學人才。醫學院校可以深化醫學人文教育學的改革,加強實踐教育環節,全面提高醫學專業學生人文素養和職業道德素養。
【關鍵詞】醫學 沉浸式教學 人文教育
一、醫學人文教育存在的問題
“歷史洞察的貧乏,科學與人文的斷裂,技術進步與人道主義的疏離”,醫學家、醫學教育家威廉·奧斯勒在上個世紀就已經指出醫學教育和實踐中的亟待解決的難題,目前普遍醫學教育領域仍注重培養學生學習專業知識以及職業技能,大多醫學院校和醫療衛生機構沒有實現從舊的生物醫學模式到新時代下“生理-心理-社會”醫學模式思想上的轉變,缺乏人文教育和職業道德修養而導致的醫患沖突和醫療風險,從而引發社會輿論讓醫者不知何去何從。《“健康中國 2030”規劃綱要》強調,加強醫療服務人文關懷,構建和諧醫療關系,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前提是全面建設健康社會,證明人文素養和關懷在醫療過程之中的必要性。調查研究表明[1],融入人文教育的醫學生精神科臨床醫學實習過程中有利于提高學生醫德素養,增強團隊協作能力,掌握專業技能,從人文關懷角度認識疾病產生,加強溝通減少醫患沖突和醫療風險。因此,醫學院校要在培養具備精湛專業知識和技能人才的同時提升學生職業人文素養,將高等醫學教育與人文教育在現代社會實際基礎上緊密結合,推動醫學人文教育成就型發展。突破傳統單一空洞的說教方式,改革創新醫學人文學教學模式。
二、構建新型醫學人文教育模式
沉浸式教學是一種突破以互聯網為平臺單一的教學模式,依托虛擬現實、全景影像等技術,運用計算機、手機終端進行全方位的知識點授課,通過搭建接近真實的交互式學習平臺,以場景式教學,實現了傳統獨立的醫學教學向人文學科知識相融合的教學模式的轉變,老師和學生在課堂上實時交互,構建情境式的課堂環境,重塑活力課堂[2]。在實踐應用中,沉浸式教學常被用于外語教學領域,結果顯著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和學科專業知識水平[3],研究顯示,沉浸式教學模式被應用于環境技術設計專業能提高學生的專業設計能力,增強學生學習興趣,取得滿意的教學成果[4]。以上為沉浸式教學模式在不同教學領域取得顯著成就,也為在其他學科領域的創新應用提供參考。
傳統教學方法使專業知識過于抽象理論化,脫離實際,導致學生缺乏對專業的熱愛和主動探索的興趣,在互聯網時代,現代遠程教育無法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學生課堂參與度低,師生之間不能實時互動,教學成果也不能及時得到反饋。我國醫學人文教育學科又存在課程體系不完整,教學課時不充足,師資建設不理想等諸多難題,通過沉浸式教學課堂形式,可以使學生在現有的教學環境中,跨校區收視國內一流大學的優質課程,同時可以與國內其他高等院校的學生進行互動,使每一位學生都有權利享受最優質的教學資源。緊跟時代步伐,結合我國醫學人文學教育發展現狀,利用信息化技術探索新型醫學人文教育模式,培養具有堅實專業知識和人文素養的全能型醫學人才。
三、強化教育實踐,提高人文素養
關懷和同情是醫者給予患者最初的幫助,醫者仁心,職業技能固然重要,但缺少人文關懷和溝通,即使是在精湛的醫術也是冰冷沒有人情溫暖的。學醫的道路十分艱苦,大部分醫學生很少有機會參與人文素質相關的實踐,導致知行不能合一。教學實踐的匱乏是當前醫學人文素養的現狀,理論知識教育與社會實踐脫節,醫學生難以將所學醫學人文知識與實際醫療結合起來。社會實踐加之牢固的專業知識和職業道德修養,對于結合實際全面提升醫學人文素養十分必要。將以提升人文素養和增強職業道德為目標的人文教育貫穿于整個醫學教育中,在學習文化知識的同時,醫學院校應結合自身情況構建醫學人文教育實踐體系,在校內外開展豐富多樣化見習活動,鼓勵學生多參與社會實踐調研活動、志愿服務活動,通過豐富多樣的實踐活動,切身感受工作環境和氛圍,有利于提升學生個人人文素養,端正工作的態度,尊重和敬畏生命,增加對患者的人文關懷,加強與患者溝通交流,減少醫患沖突,從而降低醫療風險事件的發生。
結 語
“醫乃仁術,醫者仁心”,仁德是醫術的本質特征,仁愛關懷也是撫慰患者除治療以外最有效的幫助,醫者在完善醫術技能同時應具備尊重和珍視生命的思想觀念,恪守一視同仁公平公正的行醫原則,建立淡泊功利主義的價值觀。現代醫學人文教育在培養醫學生樹立人文精神,增強學生責任感和使命感,喚醒醫者職業道德方面不可或缺,在培養提高醫學生人文素養和職業道德的道路上任重而道遠,教育者要建立長期有效的人文醫學教育管理機制,及時反饋教育成果,不斷提升改進教育模式,信息化技術時代背景下,醫學院校教育不應該墨守成規,要敢于創新,基于沉浸式教學理論構建“生理-心理-社會”新型醫學人文教育模式,將培養具備高人文素養的醫學人才作為醫學院校的重要使命,推動我國醫學教育穩健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巍,向美玲,高炳珠等.人文教學模式對醫學生精神科臨床實習的影響[J].中國醫學創新,2019.16(26):137-140
[2] 梁福春.以“沉浸式教學”為突破的高校傳媒人才培養設計與實現[J].傳媒教育,2019,(16):86-89
[3] 周佳怡.沉浸式教學模式在我國外語教學中的應用[J].文教資料, 2019,(10):225-227
[4] 朱宏煒.人文教學模式對醫學生精神科臨床實習的影響[J].輕紡工業與技術,2019,48(05):68-70
作者簡介:洪蘭 (1982)女 吉林省和龍市 講師 研究生學歷 延邊大學醫學院 循環生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