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宏
【摘 要】隨著課程改革不斷深入,創新教學方式成為每一個教師的重點研究課題,全面素質教育理念成為了我國高中教師的主要教學理念。教師要給予學生一定的思維自由空間,通過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手段來創新初中歷史教學,進而提高歷史教學質量。
【關鍵詞】初中歷史 創新教學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9.023
初中歷史教學對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和愛國情懷的激發有很大的促進作用,但歷史書籍大多晦澀難懂、歷史事件繁瑣難記,使得現在大部分學生對學習歷史沒有興趣,并覺得歷史難學,沒有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教師在教授學生歷史時應根據這些特點找到改進的方法,更好地進行教學,重視初中歷史教學,使得學生的綜合素養得到全面提升。想要有效創新初中歷史教學就需要擺脫傳統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成為課堂上的主要角色,教師輔助學生開展歷史學習,讓教師開展歷史教學得到學生的擁護,教學活動更加容易開展,教師應制定各項行之有效的措施開展教學,不斷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培養學生各項良好思維及習慣,促進學生今后更好地發展。
一、運用多媒體技術
隨著科技與經濟的不斷發展,以多媒體教學設備為代表的新教具進入了千萬間普通中學教室,現代化技術運用到教學當中已經成為了一件必然的事情,歷史本身就是一個動態的事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設備,如借助多媒體,通過引入視頻展示、圖片展示、動態演示等方式充分將課本上的文字化作一幕幕動態化的場景,豐富課堂。教師也可借助多媒體技術創設情景,讓歷史知識不再“遙遠”。
良好的情景創設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一來在課堂開始之前留下一個能夠引發學生興趣的問題,讓學生開動腦筋思考問題;二來在基本內容教學活動完成后提出問題,讓學生用課堂上學習到的知識結合自身學習經驗來回答問題。甚至還能夠創設歷史情景,讓學生成為歷史事件中的主人公,讓學生充分感受歷史的魅力。
二、歷史故事在課堂上的使用
通過歷史故事設置懸念導入新課:在上課之前,教師通過一些故事的懸念勾起學生的興趣,自然地過渡到課程中去。例如在學習《秦王掃六合》時,教師可以講一些關于秦王合并六國之前發生的故事,以及六個國家發生的矛盾和戰爭,學生自然會在故事中集中注意力,再過渡到“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道理,講一些關于秦國統一六國的決心和準備的故事,最后留下懸念:“那么在國家分裂那么久之后會走向哪一步呢?誰又是改變這一局勢的關鍵人物呢?”自然地導入課文內容;通過故事解決遇到的難題: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教師會遇到一些比較抽象的概念,像“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教師可以通過講一些清朝時期廣東及靠海岸城市的風俗故事及當時外國人對其生活、制度的改變來讓學生了解這一概念,一目了然;也可以用故事做一個結尾,讓這一節課完美的結束,巧妙地讓故事和下節課的內容結合起來,還能留一個懸念,讓學生對下節課也充滿期待。
三、采用多種合作模式
小組合作教學模式并非一成不變的提出問題再讓學生組成小組合作探究,與之相反,小組合作有著各種的合作模式,通過這些模式,學生才可在合作學習中獲得學習的趣味性,從而進一步激發對高中歷史的學習興趣,從而使得學生的學習效率獲得提高。在開展合作模式教學時,教師要遵循因材施教原則,即所采用的教學模式要根據自己所教學班級的特點以及教師自身對課堂掌控能力來定,如此這般,才可將小組合作教學發揮到極致。我在教學中所常采用的合作模式有創設情境模式,知識競猜模式以及自由發言模式等。
四、提供史料,適時指導
目標、形式明確,為探究活動課取得成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真正使活動課學生動起來,開展得豐富多彩,還要同學們做大量的工作,其中最主要的是搜集史料。因為課本中的史料有一定的局限性,緊限于本單元內,這時教師一方面為學生提供書本外的一些史料,更主要的是發動學生搜集史料。學生可以從網上、報刊、雜志、影視片、圖書館、參觀遺址、文物,還可以尋訪一些人和事。史料搜集完成后,教者要有針對性的適時指導,指導學生如何整理史料,如何選擇自己需要史料,運用史料。
五、實施情景教學
歷史不著痕跡地流失,它隨著歲月的年輪溜走,而歷史的印記卻在很多地方被探尋和發現。歷史課堂不應僅限于教室內,還可以在學生放假期間,帶領學生到當地歷史名勝古跡,或具有歷史特色的地方參觀學習,如歷史博物館等。學生帶著好奇心與教師一起參觀、訪問、記錄與反思,展開實地情景互動,將書本與實物結合起來,進行對比講述,師生、生生或學生與當地管理員、人民展開情景互動,深化學生的體驗與反思,并增強學生的榮辱感和自豪感。
如教學“古代手工業的進步”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利用放假時間帶領著學生參與歷史博物館、文化館等場所,在豐富學生歷史知識的同時提高學生對我國歷史發展腳步的認識,并增強民族自豪感。結合實地情景互動,學生了解古代手工業的不斷發展歷程,進一步與現代技術發展相對比,深入感悟社會的進步與生產力的提升。
歷史是我們社會、文化演變中不可磨滅的一部分,但初中學生活潑好動,歷史卻相對乏味晦澀,學生對學習歷史的積極性不高,興趣較低,使得教學不能有質量的進行。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有效地使用多樣教學方法提升課堂教學效果,讓學生感受到歷史的魅力,激發學生對歷史學習的興趣,為學生下階段的歷史學習做好銜接工作,保證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程俊平.初中歷史教學中史料教學法的合理運用研究[J].學周刊,2016,26(26):47-48.
[2]高玉龍.淺析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相關對策[J].學周刊,2016,26(26):235-236.
[3]黃延春.“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