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艷霞
【摘 要】“小學”在古代被稱為“蒙學”,即具有啟蒙意義的教學,而啟蒙的關鍵則在于學生能否產生對某一領域的學習興趣和探索熱情。針對當前小學數學教學現狀,教師也要從學生興趣角度出發,充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幫助學生打好良好的數學基礎。
【關鍵詞】小學數學 學習興趣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9.132
興趣作為激發學生學習的重要非智力因素,是保證學生長久學習的動力基礎,是提高學生探索熱情的重要途徑。特別是針對數學這類邏輯思維性強,內容抽象復雜的學科而言,更需要教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發現學習的樂趣,建立學習的信心。因此筆者總結了以下觀點幫助培養小學生數學學習興趣。
一、關注課程導入環節
課程導入是一個被大部分教師輕視甚至忽視的重要環節。因為小學生缺乏足夠的學習意識,對教師的教學指令有一個相對較長的反應期,在缺少課程導入的情況下學生難以跟上教學節奏和適應教學氛圍。因此有效的課程導入是幫助學生快速和課程建立聯系,融入教學氛圍的關鍵環節。教師在導入課程時要注意方式的多樣,盡量給學生制造教學驚喜,為課堂教學帶來活力和新鮮感。一般情況下課程導入有以問導入、以圖導入、以討論導入等幾種方式,雖然形式不同,但他們都有相同的本質,即用最為有效的方式制造課堂焦點吸引學生注意力,引發學生思考,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不論是通過提出與課程相關的問題,還是借助一些課程相關的圖片,教師的目的都在于留給學生較好的課程印象,用相對豐富有趣的導入為后續復雜抽象的教學奠定基礎。因此,教師要重視課程導入環節并且不斷挖掘這一環節的教學潛力,為教學的有效展開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構建良好師生關系
良好的師生關系是保證課堂教學秩序,提高師生互動性,營造良好課堂氛圍的基礎。小學生在遠離熟悉的家庭環境進入相對陌生的校園環境時,常常會感到緊張不適,這不僅不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還會極大地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積極性。因此,一方面教師在教學中要以朋友、親人的身份安撫學生情緒,與學生建立平等友好的關系,幫助學生學會接受和快速投入數學學習。另一方面,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用引導、鼓勵、贊揚的方式,親切、友好、和平的態度,風趣、活潑、熱情的語言帶領學生進入數學世界,用教師的個人魅力感染學生情緒,建立學生心目中良好的教師形象和數學形象,促使學生在學習中發現數學的趣味性從而產生學習的欲望。
三、營造課堂互動氛圍
激發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關鍵之一就在于發揮學生課堂主體地位,鼓勵學生主動思考,積極回答,讓學生在發表自己觀點的同時獲得學習的信心,激發探索的熱情。課堂互動環節一般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師生之間的互動,也就是傳統的教師提問,學生回答。針對小學教學對象的特殊性,一方面教師在提問時要關注問題是否具有啟發性、趣味性、現實性,盡可能啟迪學生思維,激發學生回答熱情。另一方面,教師要注意避免提問方式過于直白單一,而是要迎合學生需求,盡量將提問方式接近學生的思考方式,善于借助他們喜愛的動畫人物,樂于接受的說話口吻來營造活躍的課堂問答互動氛圍。二是學生之間的互動。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給學生創造合作學習的機會,鼓勵學生通過相互討論來豐富自身解題策略。學生在這個環節中往往能夠借助思維的碰撞迸發出更為強大的創造力和活力,在競爭與合作中深化對數學的理解,提高數學學習的積極性。
四、善于借助教學工具
教學工具是一類幫助學生直觀、形象理解教學內容所使用的各類器具及教師授課時使用的用具的總稱。教學工具服務于教學,能夠幫助簡化教學,提高學生的數學理解能力。小學數學教學中使用的教學工具常見的有多媒體、各類模型、教用三角板等等,這些工具能夠在教學中顯示出長久的生命力,不僅因為其實現了教學內容在不同形式間的轉換,減輕了教師的教學負擔,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更因為其能夠豐富課堂教學形式,吸引學生注意力并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在平時教學中,教師利用多媒體給學生展示色彩豐富的圖片能夠提高學生的課堂專注力,利用數學模型教學能夠提高學生立體空間和平面空間的轉換能力。這些教學工具的有效使用既體現了數學課程的特點,又滿足了學生的學習心理,使得教師教學更加科學有效。
五、發掘數學的實踐意義
數學作為一門誕生于生活,運用于生活的科目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因此教師要避免將數學教學限制在理論教學層面上,而是要通過創造學生在數學課堂上實踐的機會來豐富數學內涵,提高學生數學學習興趣。一方面,教師要發掘教學行為的實踐意義。小學數學雖然有一定的理論性,但是卻有更強的可操作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鼓勵學生借助手邊的工具進行數學實踐,例如用尺子量書本的長寬,用小刀和橡皮削出立方體,用小棒搭建平面圖形。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將理論轉化為了實踐,實現了抽象與形象的轉變。而且實踐的過程也是學生主動去發現的過程,能夠極大地激發學生的探索積極性。另一方面,教師要提升數學問題的現實性。教師的問題要盡量來源生活,貼近實際,將學生熟悉的事物與教學提問結合,幫助學生發掘數學的現實意義,降低學生與數學之間的距離感。
六、開展有趣的課堂游戲
課堂游戲是將小學生學習心理、性格特點和教學行為有效結合從而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途徑之一。小學生普遍愛玩愛鬧,常常課堂時間過去一半就會出現學習耐性和專注力下降的情況,因此教師在課堂上適當插入游戲環節,往往就能克服這一教學難題。舉一些簡單的例子,教師在教學生背誦記憶乘法口訣表時,可以用開火車的方式讓學生依次背誦;教學生辨別不圖形時可以舉出生活中常見的事物讓學生說出形狀。這些游戲雖然形式簡單,但卻對強化學生理解,提高學生課堂專注力和學習興趣有巨大的幫助。教師通過課堂游戲弱化了數學課堂的壓力,放松了學生的學習心情,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造力也能得以激發。但是教師也要避免課堂游戲的濫用和誤用使得課堂成為學生玩樂的無紀律的場所,從而喪失課堂游戲的真正作用。
培養小學生數學學習興趣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因此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教師付出更多的精力和努力。一方面,教師要從自身出發不斷完善教學策略,主動學習有效的教學方法,敢于實踐,樂于創新,不斷給教學注入新鮮的活力。另一方面,小學數學教學更多時候注重的是意識的構建,因此教師要善于把握學生心理,拉近學生與數學的距離,構建良好的課堂氛圍,幫助學生形成更加自由、開放、活躍的思考模式。只有這樣,教師的教學目標才算真正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