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達力古麗·斯拉木
摘要:群眾文化,作為一種社會文化現象和一種非物質文化遺產,是當前文化建設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具有重要的社會功能和文化價值。我們需要提供保護和支撐,加大群眾文化建設措施,促進群眾文化相關因素的和諧發展,提高群眾文化服務的水平,從而繁榮群眾文化事業。充分發展群眾文化,體現它的文化價值,促進群眾文化的豐富多彩,促進群眾素養的提高。
關鍵詞:群眾文化;群眾素養;發展和豐富
一、群眾文化
(一)群眾文化
群眾文化是一個廣義的、不確定的概念,同時又是一個內涵極其豐富的社會范疇。作為一種歷史過程,群眾文化幾乎貫穿著整個人類的文明史;作為一種文化結構,群眾文化幾乎涉及到社會生活的全部領域;作為一種生活內容,群眾文化幾乎涉及到人們所有的生活方式;作為一種藝術活動,群眾文化又幾乎涉及所有的文學藝術活動形式。
(二)豐富群眾文化的重要性
1.群眾文化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載體
群眾的物質生活得到基本滿足的同時,對精神文化的需求表現出的日益強烈的興趣。因此,如何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最基本、最實際和最有效的形式是群眾文化活動。內容豐富、形式各異的文化活動滿足了不同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構成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載體。
2.群眾文化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主要內容
群眾文化建設既促進城鄉穩定和兩個文明的建設,又引導了群眾文化的消費;既為黨的方針政策貫徹落實找到了有效的載體,又豐富和充實了城鄉群眾的業余文化生活;既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又促進群眾的團結和新風的樹立;既提升了群眾整體文化素質,又促進社會更加和諧。
3.豐富群眾文化生活,可以提升群眾文明素養
群眾文化具有鮮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各個領域的文化形式和內容可以得到盡情的交流和發揮,使文化的廣納性、傳承性、流動性得到最大程度的體現。通過各種表演與賽事進行文化交流,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從而使不同地域的群眾文化得到傳播與交流。
二、群眾文化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一)對群眾文化工作的重視程度不夠
社會發展和科技創新發展的太快,對群眾文化工作帶來了不小的沖擊,首當其沖就是對群眾文化工作的認識發生了變化,在重視程度上不斷減弱。
現在的社會網絡化、數字化的媒體傳播方式快速發展,極大的豐富了人們的物質文化生活,人們可以通過多種渠道迅速獲得各種文化信息,這樣的快捷方式也讓人們更加積極主動的去了解文化信息。在這種形勢下,群眾文化工作的開展逐漸困難,很多的群眾文化工作者認為群眾文化工作的作用在不斷減弱,逐步的在思想意識上降低了對群眾文化工作的重視程度。
(二)缺乏高素質的人才隊伍
人是一切群眾文化活動開展的根本,人才缺乏相關工作很難順利的開展。就當前的基層群眾文化工作開展的現狀來說,缺乏高素質的人才隊伍是群眾文化事業發展的一大問題。新時代具有新特征,一些基層的群眾文化工作者對于現在時代的發展變化認識不足,對于相關的時代特征無法準確把握,這對群眾文化工作來說非常不利。文化工作的開展,勢必要清晰的把握時代的脈搏,也要緊跟時代的步伐,這樣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而群眾文化人才是十分關鍵的一環。
三、群眾文化工作的創新發展對策
(一)加大群眾文化重視程度,不斷改進和完善相關體制
群眾文化是以人民群眾活動為主體,以自娛自教為主導,以滿足自身精神生活需要為目的,以文化娛樂活動為主要內容的社會現象。在舊的體制模式下,一直以來群眾文化活動都是主要靠政府投入、組織和管理,但政府的力量終歸比較單薄,以往舉辦的許多群眾文化活動開展得并沒有達到預想的效果,隨著群眾文化受重視程度的降低,一旦政府減少了投入,群眾文化活動的性質就會改變,由原來的純公益性的活動變成了需要自費參與的活動,這樣會嚴重影響群眾的積極性,失去了當初政府組織活動的初衷。所以,我們要加強對群眾文化的重視程度,不斷進行體制創新,一方面要減少政府人力和財力的投入;另一方面要保持群眾文化活動的公益性。這就需要改變原有的模式,大力倡導企業、有才藝的群眾、文藝社團、有關事業單位等積極參與進來,共同舉辦群眾文化活動。
(二)因地制宜,打造群眾文化建設的特色品牌
隨著社會的快速變化,科技的發展日新月異,互聯網也逐漸成為人們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這樣的變化下,群眾文化必須以全新的方式來推動群眾文化的工作。首先,作為群眾文化工作者,我們不能再固守在文化站、社區或者鄉鎮作為文化工作的陣地,而應該尋求新的方式,充分利用現代化高科技的傳播手段,如電視數字媒體,互聯網、微信等進行廣泛宣傳與互動,使受眾隨時隨地參與到我們的活動中來,實現活動參與主體的廣泛性及多樣性。其次,我們應該因地制宜,打造屬于自己地域的群眾文化活動品牌。這樣既能讓參與者得到共鳴又能發展文化相關的產業,從而推動本地經濟的發展。
(三)加強群眾文化骨干隊伍建設
群眾文化活動組織的再好再充分,終究是通過人員來完成,所以為保證群眾文化活動的高質量,我們必須建立一支高水平的人才隊伍?,F在搞群眾文化的人才相對較少,大部分地區搞群眾文化的人員,都是在某一方面有特長的專業型人才,這就使得群眾文化工作缺少系統的理論指導,這就造成了某一個活動搞得很出色,但沒有相應的配套活動,最后只能做到一時滿足群眾的文化需求,而不能做到以點帶面,長期的堅持下去。實踐證明,只有創新才是事物發展的不竭動力。創新是一個國家的靈魂,所以無論是群眾文化工作者還是管理者都應該以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從體制上和機制上不斷創新,推進我們的群眾文化工作邁上一個新臺階,努力為實現習總書記提出的“文化自信”貢獻自己的力量。
總之,群眾文化建設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工作,是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與文化需求,提高整個民族的文化素質,發展社會主義文化事業的重要任務。本文介紹了群眾文化的內容、作用及發展和豐富措施。
參考文獻:
[1]任克強.豐富群眾文化生活的10條建議[J].重慶社會科學,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