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莎莎 朱雨璇 張姝婭 徐宜昌 袁猛達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本科會計專業的教學現狀,發現存在教學方法落后、課程設置不合理、教學效果不佳等問題。隨后提出了促進本科會計專業實現教學改革的具體措施,包括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念、革新教學內容、改善教學方法等措施,希望能給相關人士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本科會計;教學改革;課程設置
能力導向型本科會計人才,不僅要讓學生具備優秀的個人素養和良好的職業操守,還要擁有堅實的理論基礎,同時還要具備較強的崗位適應能力和專業的實踐能力,保持能力、素養、知識的協調發展。因此,要求相關教師要進行相關的教學改革,提高教學水平,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本科會計專業教學現狀
(一)教學方法落后
目前,我國部分高校的會計專業中還存在著填鴨式的教學現象,通過教師灌,學生記的教學方法來學習相關知識。這種方法主要通過學生對知識的記憶,以達到對考試的突出效果,所以被教師廣泛使用。教師沉浸于理論知識的講解,而忽視了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同時學生自主分析、思考的時間也比較少,知識的掌握廣度和深度也不夠,從而降低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不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創造性思維。雖然少數先進的教學方式已經引進于會計教學之中,例如討論式教學和案例教學,但應用的范圍還比較窄,應用層次較低,并且逐漸落后于時代的發展。
(二)課程設置不合理
我國本科學校會計專業的課程設置還不夠完善,缺乏系統性,使培養出來的學生缺乏創新能力。課程設置的不合理主要體現在課程的重復設置,比如管理會計和成本會計在短期決策、成本變動法等方面存在大量重復。其次是基礎課程設置的比例較低,眾多課程的開設是為了讓學生在走入社會后能夠掌握更多的相關知識,增加學生的業務實踐能力和就業競爭力。但卻忽視了學生在學校所學的書本知識很少會在實際工作中使用得到。因此專業課偏多會降低通用基礎課的設置,例如經濟學等一系列基礎課程的課時不夠,阻礙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理解。
(三)教學效果不佳
會計實踐教學是本科學校會計專業中的重要課程,學生通過解決問題、培養分析、模擬實務的實際動手能力。而在我國的實踐會計教學中存在以下問題,一是會計課程的實踐內容過于簡單,不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我國會計實驗內容主要為會計基礎操作和簡單的賬務處理工作,目標較低,對學生綜合能力的鍛煉效果不大。第二是不能統籌規劃會計實踐教學的課程安排。從會計專業的課程安排來看,缺少相應的實習項目,從實踐的方式來看,沒有細致的運用和規劃各單項教學任務。最后是,學校實習課程的基礎建設較為薄弱,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
二、如何促進本科會計專業的教學改革
(一)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念
應試教育將高分作為學生的評判標準,抹殺了學生的創造力,淹沒了大量具有潛質的人才。由此,我國提出了素質教育。至于會計專業學生的個人能力素質,雖然還沒有固定的評判標準,但可以將實踐作為檢測的標準,如果學生能夠在實踐過程中擁有自主探索問題、總結問題、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就達到了能力培養的基礎目標。要想實現這一目標,不僅要強調會計專業學生的個人素質,還要引導學生學習與專業具有密切聯系的其他經濟知識,讓學生樹立收入成本觀、經濟效益觀、信息觀、控制觀等管理理念讓學生加強現代管理能力和相關知識的訓練,促進學生全面發展[1]。除了基礎會計知識的掌握,還應該培養學生的組織能力、表達能力和動手能力。全面發展的培養目標注重的是學生個人能力的培養,而不是理論知識的多少。
(二)革新教學內容
會計專業的教師應該時刻關注社會經濟的發展過程,對課堂教學內容進行實時的豐富和創新,讓教學內容跟上時代的發展步伐,滿足不斷變化的崗位需求。此外,教師還應該對會計專業的相關資源進行優化整合,讓學科之間實現交叉融合與優化配置,防止出現斷裂和重復的教學現象,幫助學生建立起完善的技能體系和知識結構,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理論素養。比如在講授存貨發出的計價和貨幣資金核算等基本課程時,這是在中小企業中擔任財會人員必須熟悉掌握的基礎知識。然而除了可以在會計基礎中看到詳細的講解之外,成本財會和中級財會中也有部分涉獵。針對這種問題,教師就應該梳理整合基礎會計這兩章的內容,把成本會計和中級財會中的相關內容添加到基礎財會中課程中進行綜合授課,幫助學生一次性建立起相關的知識結構,增加理論講解的深度,提高實踐訓練的強度,從而在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和理論水平的同時實現節省教學資源的目的。
(三)改善教學方法
在素質教育的倡導下,教師應該改善落后的教學方法,摒棄灌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參與課堂教學,在教學過程中堅持以學生為中心。比如使用模擬式、案例式、討論式、問答式的教學方法來展開教學活動。讓學生作為參與的重點,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況,設置合理的教學內容。其次是使用啟發式教學,就是在教學過程中,從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出發,根據學習規律,采取多樣的教學方式,帶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可以通過課上提問來判斷學生對會計專業知識的掌握程度,了解課上的教學成果。比如在進行審計學課程講授前,可以先提問學生一些關于中級財會方面的基礎知識,以此來判斷學生知識基礎的掌握程度,從而制定出科學有效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除此之外,還要增加學生的課堂討論,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圍繞主題進行交流,分享彼此的觀點和看法,促進學生的相互啟發和學習[2]。
三、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經濟越繁榮,會計行業就會越重要。會計的工作領域也會不斷地擴大,會計的職能也將繼續完善和擴展。會計行業的興盛繁榮需要高素質會計人才的支持,發達的社會環境和復雜的經濟管理工作對會計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在適用于新時代會計人才的培養,需要進行相應的教學改革來實現新世紀的人才培養計劃。
參考文獻:
[1]劉瑾.論本科院校應用型會計人才培養模式及教學方法[J].當代教研論叢,2016(01):127.
[2]鐘晶靈.新建本科院校市場營銷專業模塊化教學改革——基于崗位和能力導向的應用技術人才培養[J].廣東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14(02):4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