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合賢
【摘? ? 要】生物雖然在高中是一門副科,但是作為理科生高考時必考的一門科目,學好生物還是非常重要的。現階段,受到傳統教學和其他各方面的原因,導致學生們對學習生物的積極性并不高,教師要想辦法解決這種現象,提高學生們的生物成績,爭取讓學生們在高考中去的一個理想的成績。
【關鍵詞】高中生物? 激發興趣?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8.050
雖然新課程改革已經提出有一段時間了,但并不是所有的教師都已經應用了這些理念,有的教師依然在沿用傳統的教學方式,雖然傳統的教學方式有很多的優點,能夠讓學生更加直接的明白知識點,更加快速的理解知識,但是效率并不高。因為在傳統的課堂當中,教師是課堂的主體,一般都是教師一個人在課堂上講述知識,學生們作為傾聽者在下面聽講,師生之間除了以提問的方式進行交流之外,就再也沒有交流了,因此學生很容易出現走神的現象,根本無法提起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教師要響應新課改的內容,努力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轉變現有的教學方式,尋求適合學生的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巧妙利用創設情景的方法,以此來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進而引起和激發學生們學習生物的興趣。
一、多用直觀教具和直觀的教學手段
對于許多生物知識的講解,教師一般都是用語言來描述,但是干巴巴的語言,根本引不起學生們的興趣,學生們的注意力不在這方面,因此對知識的理解可能會產生偏差。在生物中有很多知識都是通過模型來展示的,比如說DNA雙螺旋結構、動植物細胞結構等等,雖然在課本上都有圖例,但是平面的圖形總是沒有立體的圖形容易理解。因此教師們有必要利用各種教學工具來展示生物知識和結構,調動學生多種感官的參與,加深學生們對知識點的理解。而多媒體技術就是一種很好的教學工具,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科技的發展,多媒體技術逐漸被應用到教學當中來,并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和普及,但是有許多老師并沒有應用多媒體技術,這就要求教師及時的轉變教學理念,充分地發揮多媒體技術的作用。
教師可以在課前準備與本節課有關的一些視頻或者是圖片,在上課時播放給學生們看,營造一種輕松愉悅的氛圍,并從視頻和照片涉及的知識中引導學生進如本節課的主題,使學生以最快的速度調整到學習狀態,融入到課堂教學中來。教師們在使用多媒體技術時要格外注意一點,不要太過于依賴多媒體技術,教師們使用多媒體技術來播放課件,這無可厚非,不僅可以節省教師板書的時間,學生們對用多媒體播放課件的教學方式也更加感興趣,能夠很好的抓住學生們的注意力,但是如果教師們經常或者是一直使用這種教學方式,學生們也是會感到厭煩的。
二、設計和組織好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
生物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有許多知識只有在實踐的鞏固下,學生們才能夠理解,而且實踐的過程是充滿樂趣的,也能夠激起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而在生物學科中,最能夠體現實踐的就是生物實驗。一般的實驗學生獨自一人是無法完成的,因此,教師可以把學生們分成小組,以小組的形式進行生物實驗。
當然,分組也要有標準和要求,不能讓彼此熟悉的學生在同一組,防止他們通過實驗的機會來進行與學習無關的活動,還有每一個小組中要有一個動手能力強的學生來帶領其他學生進行實驗。教師要在學生們進行實驗前就要把實驗過程、實驗的注意事項等等,通通的都給學生們講明白,然后在學生們進行實驗的時候,教師盡量不要干預學生,讓學生們去完成實驗,在實驗中如果遇到問題,先小組內進行討論,如果問題無法解決可以詢問其他的小組,如果再無法解決,就等實驗結束后去問教師。當然,教師在學生們做完實驗之后,也要對學生們實驗中出現的錯誤和存在的問題進行總結,讓學生們明白自己哪里出了問題,并且要監督學生們及時改正,防止這些問題給學生們制造更大的問題。當然教師在實驗的選擇上,要選擇那些容易引起學生興趣的實驗,如果教師不知道,就可以讓學生們進行選擇。
三、創設好問題的情景
創設情景的教學方式是一種能夠激發學生興趣的很好的教學方式,因為在情景當中,學生們能夠感同身受的去理解知識,使原來抽象的知識變得更加容易理解。當然教師在創設情景時,要盡量的創設發生在學生們身邊的情景,因為學生們的精力和閱歷并不多,知道的事情也不多,他們最熟悉的也就是發生在他們身邊的事情,如果教師按照自己的閱歷來創設情景,很有可能產生學生不理解的現象,因此教師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如果教師對學生們不是很了解,可以在課下的時候,與學生們進行溝通和交流,了解一下學生們最近的學習情況以及生活情況,這樣不僅能夠便于情景的創設,還能充分的了解學生,拉近與學生的距離,讓學生覺得教師也并不是不可親近的。教師也可以結合詩詞、成語或者是典故,因為詩詞成語都是學生們熟悉的,容易聯系到生物知識,而一些典故一般都是很有意思的,容易引起學生們的興趣,能夠更好的把學生引入到生物知識點上。
四、理論聯系實際
單純的知識講解會顯得十分的空洞,生物中的知識都是與生活息息相關,教師在講解的時候可以結合一下生活中的例子。比如說,在講解呼吸過程的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想象一下,平時人們在跑步的時候是如何呼吸的,跑步時候的呼吸與走路時候的呼吸又有什么區別,一開始可以讓學生們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然后教師結合實際情況把聯系到生物的知識給學生們一一講解,空氣是怎樣進入血液中的?空氣進入血液后都被運輸到哪去了?被用來滿足什么生理需求?人們呼出的氣體中都含有什么?等等。然后再讓學生用生物中的專業術語表達一下,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在學生人體新陳代謝的時候,教師可以給學生們布置一個任務,讓學生們記錄一下自己的飲食,什么時候都吃了什么,喝了什么,然后這些攝入的食物都別運輸到哪了,不同的物質被不同的酶分解,又被身體的什么地方吸收了,這些過程對人體的新陳代謝有什么影響。這事情都是發生在學生們身邊的,很容易引起學生們的共鳴。
五、結束語
學生對一門科目產生興趣的原因可能多種多樣,因此教師在平時的時候要注意各種細節,有時候因為教師的個人魅力,學生就可能喜歡上教師所教授的科目。當然,教師更多的還是要從平常的教學出發,盡可能的幫助學生們建立對學習生物的興趣,爭取讓學生們在人生中最重要的高考中取得一個優異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