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俠
摘要:我國各個行業在近年來都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同時也極大的促進了各種大型企業、中小企業的成熟與發展,這對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但是隨著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我國企業內部的監管與控制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因此企業內部控制審計評價指標體系的有效構建就成為了現代企業亟待解決的問題。對此我們從企業內部控制的構成要素以及內涵人手,深入探索構建企業內部控制審計評價指標體系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內部控制;審計評價指標;體系建設
我國企業近年來在科技、經濟以及穩定的社會環境等各方面有利因素影響下,得到有效的發展,無論是對國民經濟的增長,還是促進國際交流,減輕國內就業壓力來說,都做出了極大的貢獻,這無疑是我國企業發展所帶來的福利。但是隨著企業的更快發展,其內部管理與審計方面的問題也是層出不窮的,這些問題長期累積得不到有效解決,就會對企業未來的發展造成嚴重影響,甚至威脅到企業的生存,因此我們就從企業內部控制審計的現狀人手,分析企業內部審計評價標準的問題所在,從而針對性的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而對于一些未能構建內部審計的企業來說也可以逐步構建內部審計評價標準,保證企業內部管理的科學健康性。
一、企業內部控制評價體系的概念
這一概念中包含有內部控制概念、內部控制評價概念以及內部控制評價體系概念,為了更好的研究企業內部控制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我們對這三個概念分別進行了解。內部控制屬于一個動態循環的系統過程,這個過程的組成包括設計、執行、評價與改進,而為了不斷促進企業內部控制系統的改善,通過內部控制可以對制度以及執行進行相應的較為科學的評價,通過評價結果來制定相應的改進策略。而內部控制評價則指的是一個動態的過程與活動,是對企業內部評價結果的調查分析,同時進行評定,而通過評定結果可以對企業管理控制中一些不合理的地方提出建議,進而改進管理,輔助企業更好的發展經營。內部控制評價體系是一個大的范疇,是企業內部控制評價各項活動相統一、相結合、相聯系、相輔相成從而形成的一種內涵與外延相統一的大的模式,他的組成內容較多,主要有評價目標與原則、主體與客體、內容與方式、標準、指標等,其中評價指標是整個評價體系的核心,因此對于評價體系來說評價指標是至關重要的。
二、企業內部控制審計評價指標體系的有效構建
企業內部控制審計評價指標體系的建設對于企業的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那么評價指標體系的建設就要從體系原則,以及內部控制的構成要素人手,在做好基礎性工作的同時,創新審計模式,以制度約束行為,將審計內容細化,對各項評估內容設計相應的評價指標,建設評分標準。
(一)構建企業內部審計評價指標體系的原則
對于一個較大的企業來說,其管理層面是相當復雜的,這對于審計評估將帶來極大的困難,同時審計工作的工作量將不斷加大,這種情況下就會導致審計工作人員的疲態,對此我們在構建審計評價指標體系原則的時候有必要遵循以下原則。第一,目的性原則,評價指標對于企業具有綜合性的反映,因此要具有明確的目的性,使得評價更具嚴謹性。第二,客觀性原則,評價指標要對企業的改善具有幫助性就必須保證審計的科學與真實性。第三,系統性原則,評價指標要從細節方面反映問題,同時也要從細節來體現整體,評價指標的系統性是必不可少的。第四,有效性原則,很多企業的審計評估趨向形式化,因此我們要遵循有效性原則,才能使得審計工作落到實處。第五,可操作性原則,雖然我們倡導審計工作的創新性,但是同時也要切忌空談主義,避免不切合實際的審計評估方式。
(二)企業內部控制的構成要素
具體來講企業內部控制的構成要素主要分為五大部分,第一,控制環境,控制環境也就是指企業內部或者外部各種影響阻礙企業內部控制體系建設的因素。第二,風險評估,這一要素的評估對于企業具有重要意義,可以有效避免或者減輕企業風險壓力與危險,對于企業的健康發展有著重要影響。第三,控制活動,控制活動包括組織控制、業務控制與人事控制,這項活動是與風險評估向結合的,通過風險評估的結果來制定實施策略,保證企業規劃的順利進行。第四,信息與溝通,現代信息化時代對于企業各項活動帶來便捷,因此對于審計評估工作來說,信息與溝通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其工作的方式之一,那么企業可以利用網絡平臺來促進企業內部各個部門同審計部門的溝通。第五,加強監督,監督是審計的功能之一,審計通過對管理、組織、人事等的調查分析,可以起到規范其行為的作用,而重點在于,監督機制要獨立于企業部門避免利益往來,保證監督的真實可靠性。
(三)企業內部控制的構建
企業內部控制的構建要從企業內部控制的構成要素人手,那么具體來講,在控制環境中,要做到對企業文化的控制,對員工素質的控制,對組織結構的控制,對內部審計的控制,而企業文化的控制又可以從企業價值觀、企業經營觀念、群體和諧性人手;對員工素質的控制要做到對其思想道德的考量以及對其業務技能的考察;在組織結構中要從提高法人治理結構的合理性;在內部審計中要做到獨立性與健全性。在風險評估中要從目標設定,風險辨識以及風險分析人手;在控制活動中,要做到對組織的控制,對業務的控制,對人事的控制;在信息與溝通中要做到對信息系統的建設,對信息質量的把控,對溝通方式的探索;在監督方面,要做到持續性監督與間歇性監督的有效結合,而持續性監督方面要注重內部審計控制與內部控制的自我審計;間歇性監督要注重專項監督與突擊監督。
三、結語
由此可見,企業內部控制審計評價指標體系的有效構建是非常必要的,同時建設過程也是非常困難的,要使得企業內部控制審計評價指標體系起到應有的作用,就需要企業管理層面從根本問題人手,結合自身情況,無論是從審計人員的選擇還是審計規劃、審計監督方面都加強重視,以此來保證體系建設的科學性。
參考文獻:
[1]周嘉.建立健全企業內部控制審計評價標準體系的途徑[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7(22).
[2]鞏瀟嫻.新制度下我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審計收費的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J].經貿實踐,2016 (18).
[3]楊敬懿,蔡琳.上市公司內部控制重大缺陷的分析——基于內部控制審計報告[J],中國注冊會計師,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