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翠梅
【摘 要】小學英語教育是學生學習英語最為重要的時期,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不僅可以鍛煉小學生的學習思維模式,還可以為未來的英語學習夯實基礎。
【關鍵詞】小學英語 學習習慣 學生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6.030
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為了響應黨的“素質教育”號召,學校開始著手于構建高效的小學英語課堂,在提高小學英語教學的成效。本文針對如何培養小學生英語課堂學習習慣提出了幾點建議及措施。
一、良好的“聽”習慣
認真聽示范發音,聽清后再模仿。用心聽他人說英語。學習英語是從“聽”起步的。“聽”是“說”的前提,沒有“聽”,就無從模仿“說”。只有聽得清,聽得懂,才能說得準,說得好。用心地多聽他人說英語,有助于培養對英語的敏捷反應。因此,培養學生認真聽教師或者錄音的示范發音,用心聽他人說英語是至關重要的。
心理學告訴我們,小學生階段的孩子愛模仿,模仿性強,但缺乏自控能力。課堂上,常有學生一聽教師示范發音,就急于開口模仿,輕聲跟講,結果導致自身發音欠準,而且還影響了他人聽音。因此,在英語起始教學階段,教師就要訓練學生靜心聽。英語課堂教學是小學生用英語交際的主要場合。其間,他們有很多聽英語的機會。但小學生有意注意較弱,維持時間較短,特別是在聽同學發言時易走神。教師除了向學生講明專心聽同學發言的好處外,在教學上要采用生動、形象、活潑、多樣的教學方法與手段。特別要避免枯燥操練。同時在教學內容上設置“牽制性”提問,“逼”學生專心聽他人說英語,不聽,就無法參與,以此引導學生用心聽他人說英語。
二、良好的“說”習慣
大膽開口說英語、音量適度、儀表大方。積極參加語言實踐活動,大膽開口說英語,是英語學習所必需的。從心理學、生理學角度來看,三年級學生人小,較之高年級學生心理障礙和怕羞感少。這正是培養大膽開口講英語的有利條件之一。同時,我們的英語教材生動、活潑,形式多樣,因此,教師得抓住時機,充分運用教材,從起始年級,培養學生良好的說話的習慣。
首先,讓孩子喜歡你。古人曰:“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教師要用“師愛”去贏得學生的親近和信任,使師生感情雙向交流,密切師生關系,形成輕松、愉悅的課堂氣氛,從而有效地幫助學生消除心理障礙,克服怕開口說英語的緊張心理,開創敢講英語、爭講英語、愛講英語的局面。同時,也要樹立教師的威信,尤其是高年級的學生,一味的游戲和活潑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課堂紀律和學習的效率,畢竟高年級要寫和記的東西多了起來,而安安靜靜的聽課也是很有必要的。
其次,教師要精心組織教學,優化教學方法,利用一切教學媒體(圖片、實物、玩具、幻燈、投影、錄像、錄音、指套、木偶等等)創設情景,寓教于樂,讓學生身置語境,有意識或無意識地開口練說,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說英語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最后,教師也要從課內到課外盡可能地為學生創造語言實踐機會,多舉行一些語言類的游戲,舉辦英語角,記單詞比賽等等,以此造成說英語的氛圍,激勵學生多開口說英語。
三、良好的“讀”習慣
“讀”對小學生來說,主要是指“朗讀”,要能正確拼讀單詞,響亮地、流利地朗讀課文,語音、語調等基本正確。拼讀單詞有利于學生記憶單詞,積累詞匯。朗讀英語有利于培養學生語音、語調、節奏、語感等。也有助于“說”的能力進一步提高。
朗讀英語是小學生學習英語的主要內容之一。“說”英語與“讀”英語有相通之處,關系密切,兩者相輔相成。學生朗讀英語好與差,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示范。這是給學生“先入為主”的朗讀音調印象。因此,教師必須十分注重范讀和領讀。授課前,教師最好先自身整音,盡量與標準音帶取得一致。在自身(或音帶)范讀、領讀時,教師可配以手勢以示升調、降調、重讀等,加深學生的理解。以后還可指導學生在課文上標音調符號。一般來說,新課之時,不宜請學生領讀課文,以免一個錯,錯一片,給糾正增添麻煩。在朗讀語言材料時,須要求學生切勿操之過急,拿來便朗讀,要先通閱,了解內容,理解含義,揣摩音調,然后再朗讀。這樣,朗讀效果好。
四、良好的“寫”習慣
“寫”對小學生來說,主要是指“書寫”。要求:書寫姿勢、方法正確,斜體行書規范書寫,大小寫、筆順、標點符號和格式正確。
對學生在書寫中容易犯的錯誤要專門拿出來強調,比如s和e,i和j,i和l,q和g等,都是三年級孩子書寫初期容易弄混的字母,而在讀音方面,i和r,j和g最頭疼,要尤為重點講解。
由于授課時量等因素影響,一周幾節英語課的時間是滿足不了學生學好英語需要的,于是英語學習就必須延伸到課外,而低年級的學生還沒有形成自覺學習的意識和習慣,所以需要取得與家長的溝通和配合,逐步培養學生的課外學習習慣。
因為并不是每一位家長都了解兒童英語學習的方法與技巧,所以在接手一年級新生后的第一個星期,我就給每位家長發了一封信,明確小學階段的英語學習的目的意義、就孩子學習的方法和技巧給他們提供一些指導性的建議、提出孩子每個階段的英語家庭作業要求及家長需要配合之處。
五、每天聽讀的習慣
要求學生每天保證15至30分鐘的聽錄音、跟讀的習慣。因為學生年齡小,自制力差,所以開始需要家長的督促,營造良好的家庭英語聽音環境,使其形成聽的習慣,增強語感。
六、及時復習的習慣
由于我們缺少英語語言環境,而兒童的遺忘率高,上完每堂課不可能當堂全部記住,也很難保證課后不忘,這對剛學英語的低齡學生有負面影響。因此在每節課后務必對所學內容進行復習鞏固,聽讀所學內容,真正做到溫故而知新。因此,教師應該針對各年級各學習環節的不同特點給學生適量布置聽、說、讀、寫、背方面的作業,形式上要盡量做到游戲式、趣味化,使學生不斷鞏固消化課堂所學的同時又不會覺得課業負擔過重或過于枯燥,從而逐漸失去學習興趣。小學生的作業要求家長檢查簽字,并作出相應評價。
總之,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不會自然生成的,而是經有意識培養形成的。小學生學好英語,主要通過課堂教學形式和課后良好習慣的堅持。所以,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的養成主要是靠學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教師和家長都必須十分重視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注意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有計劃地、有步驟、嚴格地訓練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