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 姚李艷 駱娟
摘要:甘肅省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黃金段”,也是一個多民族,多語種的地區,其中回族是該地區主要的少數民族。回族人民對甘肅地區的經濟文化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要想取得發展,就得順應潮流,走出自己的圈子,而英語作為一種國際通用語言,對回族的發展特別重要。尤其是對甘肅回族地區的大學生來說,他們對英語文化的認同,就顯得更為重要。因此,我們在“一帶一路”背景下,通過研究甘肅回族大學生對英語文化的認同,來解讀“一帶一路”背景下甘肅地區回族大學生語言文化認同現狀,并分析研究“一帶一路”對甘肅地區回族大學生英語文化認同的影響。
關鍵詞:文化認同;英語學習;教育
一、引言
隨著信息技術革命和全球化趨勢的加劇,英語作為國際通用語的重要性也日益凸顯。在這樣的背景下,甘肅作為“一帶一路”建設的主力軍,而回族大學生的英語文化認同既關系到回族大學生的英語學習,以及我國“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也關系到我國的民族語言教育和語言政策的制訂,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一)文化認同
文化認同概念與形成文化認同是指特定學習者(個體或群體)對目標語文化系統(文化觀念和行為方式等)內化于自身本土文化中,并重新審視與定位文化標準來評價事物和規范行為的過程。[1]
(二)研究目的
回族大學生的英語文化認同既關系到我國“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也關系到我國的民族語言教育和語言政策的制訂。我們在“一帶一路”背景下,研究甘肅回族大學生對英語文化認同,解讀“一帶一路”背景下甘肅地區回族大學生語言文化認同現狀,并分析研究“一帶一路”對甘肅地區回族大學生英語文化認同的影響。
二、甘肅地區回族大學生英語文化的認同現狀及影響因素
影響甘肅地區回族大學生英語文化認同的主要因素是:家庭環境,學校教育,文化發展和國家政策。
(一)家庭因素
大多數回族大學生對英語文化持肯定和贊同的態度,肯定英語文化的作用和意義。如果區分家庭狀況,則差異就會顯示出來。家庭對回族大學生英語文化認同的影響是隨家庭收入狀況發生改變,而且十分顯著。家庭狀況較好的父母就會更關注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而英語是高考的重頭戲之一,在高考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父母自然而然關心學生的英語學習,久而久之學生也就會潛移默化地受到英語文化影響,有的甚至出國學習,這進一步加深回族學生對英語文化的認同。家庭狀況一般的父母及學生就覺得英語對于今后工作和生活關系不大,從心理上不怎么重視,因此對英語文化認同也就不如前者深刻。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顯然是多方面的,如果家庭收入水平提高,那么對外交流的機會較多,也會對歐美國家的文化了解更多,這應當是首要因素之一。接受文化水平較高的家庭,他們對外部世界的了解比較多,也會對英語文化多幾分理性思考,從而對英語文化的認同度也就有所提高。
(二)學校教育
有關回族大學生英語文化認同問題,中國學者大多數仍停留在理論上對英語文化與少數民族族群的關系,以及少數民族在學校教育在國家整合中的作用的討論。[2]在任何的教育活動中,教育主體的認知態度均起著不可忽視的導向和過濾作用。而學校教育又對其成員的認知結構產生直接影響。在此次研究中,發現甘肅地區對于英語的教育意識不是很強,教育基礎相對落后,導致一些回族大學生不能很好地掌握英語。甘肅作為欠發達地區之一,教育相對其他發達地區比較落后,大部分回族大學生小學五年級才開始學英語,更有甚者初一才接觸英語。從而大部分英語教育落后的回族大學生,英語文化認同意識不是很強。
(三)文化發展
回族文化的發展是影響回族大學生對于英語文化認同的重要因素之一。回族長期以來信仰伊斯蘭教,然而,伊斯蘭教教義相對保守,但英語文化崇尚的是基督教,這兩者之間既有著差異又有相通點。回族有著自己獨特的文化特色,而英語作為世界文化,與回族文化相互影響,相互交融。因此,需要加大對英語文化的宣傳和學習。
(四)“一帶一路”政策影響
英語文化在甘肅地區并不是很發達,但是在“一帶一路”政策的影響下,伊斯蘭教下的貿易建立在根深蒂固的伊斯蘭教信仰價值模式上。伊斯蘭教對于貿易活動進行的指導方針也受局限性影響,即宗教施對某種貿易和信貸的影響,它在極大的影響貿易政策和消費者行為。同時,也在很大程度上帶來了英語文化,促進了英語文化在甘肅回族地區的發展,作為回族大學生,也必然受到“一帶一路”政策的影響,使得這些回族大學生對于英語文化認同在一定程度上得以重視和提高。而且,中西部地區相鄰國家由于“一帶一路”的影響,對于貿易過程中,英語人才的需求量在不斷地增大,這就引起當地回族人尤其是大學生對于英語的重視。
三、建議
基于上述研究因素,回族大學生現代化步伐的發展應從個人、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國家政策等方面著手:
第一,為促進回族學生個人的發展,學生自己要樹立正確的學習意識,讓英語融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
第二,家庭教育要根據回族自身的特點采取正確的教育觀念,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引入英語,從小培養孩子的英語意識,讓孩子們從小自覺接受英語文化。
第三,首先應提高老師的英語專業素養,開設各種英語知識講座給學生以潛移默化的作用;建立師生雙向溝通制度,使教師與學生有較多的日常聯系,保持積極的人機互動。同時,學校可以請外教,讓孩子們在外教的熏陶下,對英語產生興趣。
最后,國家應采取積極的措施維護英語的發展,如政策支持、資金支持;加強對英語專業人才的培養。
總之,應該通過心理調適來提高回族大學生對英語文化的認同,從而適應“一帶一路”經濟的發展,最終達到提高回族大學生民族認同水平和民族凝聚力。
四、結束語
通過此次研究,讓我們感受到了回族大學生對英語文化認同感在不斷的增強,他們積極向上的民族感與使命感以及對英語學習的濃厚興趣。在研究過程中,我們更加全面的了解到回族同胞的生活習慣、語言、風俗習慣等,此次研究是一個難得的機會,我們只有不斷地提高自己,充實自己才能在這個多民族的大家庭中與各民族的同胞融治相處,讓我們共同努力營造出和諧、積極向上的民族氛圍。
參考文獻:
[1]四川省南充市文聯.讀與寫(教育教學刊)[J].四川省南充市,2015(02).
[2]阿其圖.談民族同化的介質與確認原則[J].內蒙古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