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衛東
摘要:大數據時代的全面到來為工程質量監管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應積極利用大數據技術優勢,提升工程質量監管效率。本文首先對大數據在工程質量監管中的主要應用方向進行分析,進而探討其具體應用措施,包括大數據監管平臺的構建、工程監管模式的改進、信息服務功能的提升等。
關鍵詞:大數據;工程質量監管;應用措施
工程質量監管是各類工程建設活動中的重要任務,在國民經濟快速發展下,工程建設活動日益頻繁,工程規模也不斷增加,給質量監管工作帶來了更加嚴峻的挑戰。現代化的工程質量監管是以信息數據為基礎的監管體系,信息獲取的及時性、全面性,以及信息挖掘分析的程度,直接決定著工程質量監管成效。因此,大數據及相關技術在工程質量監管中的應用具有重要意義,是提升現代化工程質量監管水平的關鍵路徑。
一、大數據在工程質量監管中的應用方向
從目前的工程實踐情況來看,大數據在工程質量監管中的應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從2014年住建部提出《工程質量管理兩年行動方案》以來,工程質量監管一體化平臺建設工作陸續開展,共建一網、共建一庫、共建一條主線的監管目標逐步實現,使我國工程質量監管水平得到進一步提升,目前已有超過90%的建設企業引入大數據應用軟件,并以此為基礎開展質量監管活動;(2)針對大數據的“5V”特點,即大量(Volume)、高速(Velocity)、多樣(Variety)、價值密度低(Value)、真實(Veracity),只有引進相應的數據處理技術,才能滿足工程質量監管中數據挖掘、數據分析、數據統計整合的需要。在此情況下,越來越多的新進技術被引入到工程質量監管過程中,并以大數據技術為核心,通過對數據進行篩選、分析、挖掘,匯總有用信息,為質量監管決策提供依據。總體而言,大數據技術在工程質量監管中的應用可全面改進傳統監管方法和技術手段,實現監管效率及成效的有效提升[1]。
二、大數據在工程質量監管中的具體應用措施
(一)大數據監管平臺的構建
大數據監管平臺的構建是大數據應用于工程質量監管的第一步。基于大數據技術的工程質量監管平臺同時引進4G網絡技術、云技術等,不僅在信息數據分析處理能力方面得到明顯改善,信息傳輸效率和管理效率也得到顯著提升。大數據監管平臺主要由數據中心托管服務器云平臺、大數據管理分析服務商、檢測機構云平臺等部分組成,面向工程質量檢測實驗室、質量監管部門、檢測專家、工程專家、檢測服務需求方和委托方等用戶開放。工程質量監管部門可直接通過購買大數據管理分析服務,引進大數據技術平臺,在云技術和4G網絡技術的支持下,實現遠程監控。同時,數據中心還與砼攪拌站實驗室等工程實驗室直接連接,整合線上檢測與線下檢測功能,統一在云平臺上進行發布,檢測需求方或委托方均可直接在數據中心查詢檢測結果。在這樣的大數據監管平臺應用下,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整合工程建設過程中產生的海量信息數據,通過數據檢測和分析反饋機制,快速發現共性數據、異常數據,并通過數據相互驗證,檢驗數據的真實性。同時,各方參與人員基于統一的信息平臺開展工程質量監管工作,可以保證信息交互的及時性,通過協商處理,及時解決暴露出來的工程質量問題[2]
(二)工程監管模式的改進
在大數據監管平臺的應用下,應全面改進工程監管模式,將以往大量、重復性的基礎數據處理工作交給大數據監管平臺,集中人的力量開展理念創新、制度創新、方法創新活動。具體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1)規范制度建設,根據各部門、各專業的職能分配,合理設置大數據監管平臺的使用權限,在保證數據安全的前提下,提高數據共享程度;(2)采取動態監管與靜態監管相結合的辦法,對工程質量問題進行循環跟蹤管理,采用動態管理方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評價改進狀況,采用靜態管理方法對重點建設內容進行隨機檢查;(3)實施差異化管理措施,根據工程重要性、建設標準要求、爭優創優工程目標等,基于大數據分析結果,部署人力物力,優化資源配置;(4)將內部監管與外部監管有效銜接起來,充分發揮建設單位的自我監管作用以及監理單位、政府監管部門的監督作用,編織一張嚴密的工程質量監管網絡,實現現場實時監管、材料設備可追溯管理、頻發問題專項治理等,逐步提升工程質量監管水平。針對以往外部監管力量難以發揮作用的問題,利用大數據技術手段加強信息披露,可以提高工程質量管理的透明度,為外部監管力量的介入提供有效途徑。
(三)全面提升信息服務功能
大數據技術作為現代化工程質量監管的核心技術,其主要應用目的是提升工程質量監管的信息服務功能。應依托于先進的“互聯網+建筑”模式,做好頂層設計,落實監管職責,在創新管理模式和技術手段的同時,對其實施效果進行及時評價。通過強化基于大數據監管平臺的管理職責,對監管計劃進行動態調整,充分滿足工程監管的實際需要。為實現工程信息服務功能的全面升級,應做到以下幾點:(1)實現信息數據的實時公開,在大數據監管平臺下,工程質量監管的參與方眾多,只有對信息數據進行及時公開,才能為各方聯動管理的實現提供保障。在工程建設過程中,基礎數據產生于各個方面,需要由相關單位負責數據采集和上傳;(2)實現信息數據的實時發布,對于工程質量管理而言,施工部門、監管部門、信息管理部門等有不同分工,質量問題的發現、解決方案的制定、整改措施的實施也對應著不同部門,只有主動發布數據、以點向面發布數據,才能滿足各方監管人員的需要,從而整合內外資源,對質量問題做出快速處理和有效控制;(3)實現信息數據的實時評價,充分發揮大數據的技術優勢,由監管平臺自動對發現的質量問題進行判斷,分析其產生原因,并利用專家知識庫和推理機提供詳細整改措施。最后對質量問題整改效果進行評價,對未能解決的問題進行持續性的跟蹤評價,直到問題被有效解決。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大數據技術在工程質量監管中的應用開創了工程質量監管的新篇章,通過積極構建大數據監管平臺,并對工程監管體系做出適應性的改變,可以實現大數據技術與工程監管技術的深度融合,進而提升工程質量監管效果,提升工程建設的綜合效益。
參考文獻:
[1]肖祥林,周春容.大數據在公路工程質量監控中的應用與挑戰[J].微型電腦應用,2017,33(06):24-26+29.
[2]王琮,荊兆暉.用大數據構建工程質量監管大平臺[J].工程質量2013,31(09):18-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