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化學
摘 要:現實的生活空間是學生學習數學的豐富源泉,把枯燥抽象的數學學習與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密切聯系起來,讓生活走進課堂,融入課堂,使學生很快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開闊數學視野,體驗學習數學的趣味,增強學習數學的信心,從而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懂得學好數學是為更好地服務于生活。
關鍵詞:生活化;數學;生活情境
數學知識是抽象的,數學學習是枯燥的。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學習內容和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貼近,學生主動接納知識的積極性就越高,也就是說數學教學如果能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加以演練,讓學生置身于日常生活中來學習數學,使數學知識變得具體化、形象化,則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學生發現數學就在我們身邊,讓學生認識到生活中處處充滿了數學,生活很有趣,數學也很有趣。如何在數學教學中把單調枯燥的數學問題轉變成生動有趣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在生活的每個時刻、每個角落都能體驗到它呢?如何讓生活走進數學課堂呢?
一、數學知識生活化,生活經驗數學化
荷蘭數學教育家漢斯·弗賴登塔爾認為:“數學來源于現實,存在于現實,并且應用于現實,數學過程應該是幫助學生把現實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的過程。”一年級學生剛入學,不是一無所知,無論是生活經驗還是學習中的基礎知識,他們都有一些,當我們在引導他們學習數學的時候,不應給出抽象的概念,而應通過具體形象的內容引出,如:家里有幾口人?你最喜歡的玩具有幾個?你家住幾號樓幾單元?小貓有幾只耳朵幾條腿?早餐你吃幾個包子?等等。孩子們理解這些隨時隨地接觸的東西時就用到了數學知識,從而也就有了初步的理解。在學習的過程中,新知識的學習,如果建立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學習的效率就會得到極大的提高,因此,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緊密聯系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學會用數學的眼光看生活,善于在生活中發現數學,善于尋找生活中的數學素材,用豐富多彩的形式展現給學生。比如:讓學生思考哪些物體的數量可以用數字“10”表示時,學生剛開始不知如何尋找和表達,于是我就啟發學生觀察自己身邊的事物,有的學生馬上說:“我有10個手指頭、10個腳指頭。”有的說:“我有10張貼畫、10個玻璃球、校園里有10棵小樹、我的儲蓄罐里有10個硬幣”等等。貼近學生生活,將學生熟悉的蘊含數學知識的生活引入課堂,拉近了學生與數學的距離,讓學生感受數學源于生活且無處不在,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而且提高了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能力。
二、解讀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中的生活
數學是學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學習數學知識,是為了更好地將其服務于生活、應用于生活,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參與具有生活實際背景的數學實踐活動,這樣不僅能鞏固學生所學的數學知識,還能開闊學生的數學視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例如,在教學“認識人民幣”時,我根據學生平時去超市購物的生活經歷,先出示超市購物的畫面,引起學生的注意,接著提問大家:“我們去超市買東西的時候會用到什么?”學生很快就會說:“買東西要用到錢。”這時我接著說:“買東西時要用到錢,也就是人民幣,今天我們大家就來一起認識它。”我把生活中各種面值不同的人民幣,帶到課堂、帶到學生面前,這樣學生立刻來了興致,課堂隨即就活躍起來。學生發現數學就在身邊,生活中充滿著數學知識,從而體會到學好數學的重要性,無形中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調動了他們學習數學的積極性。當學生對人民幣有了進一步的深刻認識后,我在鞏固練習設計中,創設超市購物的生活情境,組織學生進行小組活動,用人民幣購買物品,并按物品價格付款給收銀員,要求學生邊付款邊說:“我買的××物品是多少錢,我給你多少錢。”收銀員邊收款邊說:“我收了你××錢,應找你××錢。”并組織小組其他成員來評判他們的交易是否正確。這樣模擬的生活體驗,不僅使學生認識了人民幣,還學會了應用人民幣。讓學生在生活中體驗數學知識,鞏固數學知識,幫助學生增進對知識的理解,了解了知識的價值。再比如教學“減法的基本性質”:一個數連續減去兩個數等于一個數減去這兩個數的和。聽上去深奧、枯燥;讀起來拗口、乏味;應用起來就更有難度。特別是互逆關系:一個數減去兩個數的和等于一個數連續減去這兩個數。學生應用起來總是會出錯,用蒼白的語言再怎么說教都收效甚微。于是我根據學生買早餐的經驗,設計買早餐的場景:讓兩位同學模擬拿著同樣的5元錢,去買同樣2元一杯的豆漿和1元一根的油條。一位同學模擬早餐店老板。學生1:先買了豆漿,從5元里付2元找回3元,然后再拿3元去買1元的油條,還剩2元。學生2:一次買了豆漿和油條,豆漿和油條2元加1元共3元,給5元找回2元。讓學生在天天都熟悉的生活場景中,把枯燥單調的減法基本性質直觀、透徹地演練出來,學生感到自然親切,不僅很快理解和掌握了知識,而且記憶深刻。這就是從生活中提煉數學知識,然后在情境中鞏固所學新知識,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實踐證明,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因此教師要千方百計、科學地創設生活情境,努力在數學教學中融入生活情境,這樣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還能夠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應用能力。學生在一個自己熟
悉的情境中學習數學,相信一定能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而“興趣又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在老師以及“興趣”這一老師的引導下,一定能夠體驗到數學的活力與魅力。
參考文獻:
張耀宏.把身邊的數學引入課堂[J].甘肅教育,2008(24):44.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