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亞林
摘 要:地理是一門綜合性強的學科,作為八年級就結業的學科,備受教師、學生與家長的關注。復習課是初中地理教學中重要的課型之一,復習是由對知識的溫習—提高—升華,通過復習讓學生明確知識點之間的聯系,提高學生對知識點從局部到整體的認知能力。針對如何上好初中地理復習課,進行了以下闡述。
關鍵詞:初中地理;復習課;學生
復習課相對于新授課來說有一定的難度,一味重復舊課,這樣既浪費時間,又引不起學生學習地理學科的興趣;再沒有難度或拔高題,又讓學生反復做會做的題,學生不會做的題老師分析不清、講不透,這樣會使學生學無所得,不但收不到良好的效果,還會使學生起厭學的情緒。八年級下學期的地理復習課尤其重要,貫穿每一章節的知識點,甚至整個初中階段所有學考內容。一節好的復習課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為學業水平測試奠定了基礎,提高學生成績及教學質量。如何上好一節高效的復習課呢?結合《西北地區》為例,解讀我校地理復習課教學模式。
一、復習導入,明確目標
以復習提問的方式導入課堂,如:西北地區與北方地區的分界線及劃分依據?西北地區的自然特征及原因?自然景觀自東向西的差異及原因是什么等問題;讓學生對以前所學內容進行回
顧。復習課的目標不同于新授課,要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和整合性;這就要求教師在課余時間認真鉆研《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依據課標制訂復習目標,明確每節復習課的教學任務。在教學過程中用課件展示復習目標時:對知識的重難點用紅色字體或黑體加粗來呈現,例如:(1)知道西北地區的自然環境特點,并能夠說明區域內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2)知道西北地區存在的環境問題,了解區域環境保護與資源開發利用的成功經驗。(3)以西氣東輸為例,說出區際聯系對區域經濟發展的意義,讓每位學生自由讀,在頭腦中過一遍;學生對本節內容的知識點進一步加深印象。
二、檢查預習,夯實基礎
用實物展臺校對學案或《地理助學》自主建構答案,易錯題(字)、易混題用紅色筆圈、畫等批注;如: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有的學生寫成“維吾爾族自治區”,祁連山的“祁”寫成衣補旁等易錯字。讓學生互批,用紅筆訂正(也可放在課前校對)。給學生留5分鐘時間自由讀學案或課本,讓學生對知識點進一步回顧、加深記憶。上好復習課夯實基礎是必不可少的,但并不是死記硬背,要理清各地理要素之間的聯系,建立完整的知識結構。
三、知識建構,繪制填圖
知識建構是復習課中重要的一個環節,把每節課的知識點形成網絡結構,使知識形成體系,更直觀、更系統地呈現給學生。
本章重點是對區域自然地理要素之間的相互作用及影響。如右圖:
讓學生學會分析區域地理各要素之間的相互影響及聯系,以后遇到類似的題型會分析、會解決,能做到基礎知識不失分。地理學科離不開地圖,根據地理學科的特點,在復習過程中設計“我來填圖”這一環節,主要考查學生的讀圖能力。學生讀圖能力的高低,直接關系到地理成績的好壞。所以,在地理復習中,必須要加強地圖知識的教學,要教給學生讀圖的方法,提高讀圖、識圖能力。
四、當堂達標,能力提升
這一環節的設計一般用學案或《地理助學》上的題,給學生留2~5分鐘的時間做。先讓同桌之間校對答案,交流每道題題干上的關鍵詞是什么?為什么選這個答案?其他選項為什么不對?錯在什么地方?許多學生在做題時,明明會的、簡單的題都容易做錯,導致成績不高。設計此環節主要是在做題的過程中教給學生做題的方法和技巧,讓學生在做題中學會審題、抓住關鍵詞及前后之間的聯系,學會分析、解題的能力,以提高做題的正確率。
五、聚焦中考,拓展延伸
1.選用近幾年有關本節內容的棗莊學業水平測試題。在做題的過程中簡單的題直接回答,有難度的題教師引導學生分析、解題。也可轉換角色:如果你是出題者的話,你會出什么樣的題?
2.選擇相似的題型一塊講。如:(2016棗莊)39題:即將修建的中巴鐵路北起我國的新疆喀什,南至巴基斯坦瓜達爾港。(5)簡述修建中巴鐵路對中國的意義。(2015棗莊)39題(5)2014年12月19日中國與泰國簽訂合作備忘錄,兩國將合建由昆明至曼谷的中泰鐵路。簡述中泰鐵路的修建給我國帶來的好處。(2014棗莊)39題(5)中緬石油管道(由緬甸馬德島至中國重慶)已于2013年建成,油輪可直達馬德島,石油經過管道源源不斷輸入中國。請簡要分析運輸線②的開辟對我國石油進口的意義。這三年的題都考的是到中東地區運輸石油對我國的意義,這樣學生既了解考題的類型又對知識點進行鞏固,進一步培養學生對知識的遷移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六、暢談收獲,歸納總結
不論新授課還是復習課,這一環節都是必不可少的。可引導學生進行反思、簡單而有效地總結本節課的復習內容,說說自己的收獲及存在的問題。
參考文獻:
黃婧瑤.初中地理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J].散文百家,2017(12).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