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學音樂教育中的德育滲透,是很多家長和老師共同關注的話題。音樂教育不僅僅是藝術知識的培養,而且還有個人品質和道德素質的培養以及審美能力的提升,音樂是有感情的,我們可以在教學的過程中發現愛,以及學生其他的美好的品質,給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培養高尚的道德素質。
關鍵詞:小學;音樂教學;德育滲透
德育滲透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作用不可忽視,雖然看起來微不足道,但是對一個學生起的作用卻是十分巨大的。音樂教學中滲透德育,對小學生以后的成長是十分有益的。德育滲透可以培養孩子們高尚的道德品質,陶冶學生藝術情操,使孩子們熱愛生活,養成正確的生活態度,無論以后在哪里都能發現美。為此,我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談談以下幾點有效的措施。
一、從備課開始著手滲透德育
一些教師由于自身知識水平的限制對教材的認識不夠準確,他們認為音樂課只是簡單地教教唱歌,其實是教師自己對音樂課程的認識不夠深刻,過于片面。音樂教材是學生獲得音樂知識的基本途徑,因此我們音樂教師在上課之前應該充分地閱讀教材,認認真真地閱讀教材,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才能更好地理解課程的內容。所以,從備課時我們就可以考慮在教學中德育滲透。教材中選取的音樂作品都是非常經典的,很有代表性,所以我們音樂教師要發揮出教材的優勢,引導學生領悟音樂作品的內涵,體會其中的美好情感。這就對我們教師隊伍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們音樂教師在備課的時候要充分了解文本內涵,深入探究作品的歷史背景和其他的因素。例如教學《國旗國旗真美麗》一課時,引導學生養成愛護國旗的意識,激發小學生的愛國之情。在教學《大家來勞動》時,引導學生養成熱愛勞動的好習慣,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品質。
二、利用現有的科技,無形中滲透德育
隨著科技的發展,多媒體教學手段已經變得十分普及,多媒體技術給教師的教學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尤其為音樂課堂教學提供了很多很好的作用。例如,在音樂教學中有一些場景憑老師的講解是比較蒼白無力的,這時老師可以借助現代技術給學生播放一些圖像資料,以便學生更好地理解作品意涵。例如在教學《保衛黃河》這首音樂作品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有關抗日戰爭的視頻資料,創建身臨其境的教學情境,重現當時深重苦難,把學生帶回到當年的環境之中,感受當時中華兒女保衛祖國不屈的意志。教師適時引導學生明白今天幸福的生活是多么來之不易,引導學生好好珍惜,努力學習,為祖國做出應有的貢獻,將來回報國家。
三、深入理解音樂內容,激發對音樂的熱愛
音樂教學中滲透德育,音樂教師自己首先要有道德教育的意識,然后再研讀教材,結合自身體會創造出適合小學生的德育手段。比如有些音樂作品遠離學生生活,有些學生可能不太理解在講什么,這時我們可以借助一種游戲的方法來更加貼近音樂作者內心的感受。與此同時,我們的學生還能夠學會換位思考,努力體會作者內心深處的情感,為學生以后的學習生活提供必要的幫助。另外,我們在深入挖掘作品內涵的同時,還應該有所創新,能夠找到適合不同學生的教學方法,讓他們不會感到教學的枯燥,還能讓他們對音樂作品印象更深一點。比如說給學生講解音符的區別,如全音符、二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等。教師在指導學生對音符的把握中,感受到了不同的音符組成的節奏也是不同的,讓學生有得到知識的喜悅,讓他們的心理也比較健康地成長,享受成功的喜悅。
所以說,德育滲透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十分重要,我們音樂教師應該對德育滲透有足夠的認識,才能提高小學生的道德水平。我們在德育滲透時,要充分發揮音樂教材的優勢,還有現代技術的便利,著重培養學生美好的道德品質,這是我們音樂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此外,教師還要充分把握課堂教學中的時間,不僅讓學生學到音樂知識,更重要的是身心得到健康發展,道德品質得到提高。學校對學生的教育不只是注重文化知識的提高,更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所以才會在小學教育中滲透德育。故此,教師在豐富學生音樂知識的過程中,還應該有效地滲透德育,從而實現學生德、智、體、美的全面提高。總之,小學音樂教學給學生的發展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空間,能夠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讓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
參考文獻
[1]劉穎.讓德育之花盛開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當中[J].北方音樂,2016(19):11-13.
[2]李秀芳.談小學音樂教學與德育的滲透[J].讀與寫(上,下旬),2014(20):294.
[3]汪子鈺.新課程背景下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德育滲透方法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6(29):4-7.
作者簡介:錢靜靜(1981—),安徽懷遠人,專科學歷,二級教師,現就職于安徽省蚌埠市懷遠縣城關小學,研究方向:小學音樂教育。
編輯 李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