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香軍
[提要] 長江經濟帶戰略為郴州交通建設、產業轉型、城鎮化發展、開放崛起、創新驅動等帶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但同時也面臨沿江其他城市競爭的挑戰。郴州應抓住機遇,發揮比較優勢,加快融入長江經濟帶發展步伐。
關鍵詞:郴州;長江經濟帶;融入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識碼:A
長江經濟帶建設是國家推動區域協調發展作出的重大戰略舉措,具有東中西互動合作協調發展帶、沿海沿江沿邊全面推進對內對外開放帶的雙重定義,2018年4月26日,習近平在武漢主持召開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會上深刻分析了長江經濟帶發展面臨的形勢和任務,明確表示要將新時代的長江經濟帶打造成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典型樣板。此次會議,對促進上海、湖北、湖南等沿江11個省市經濟發展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郴州市地處湖南省東南部,是湖南通向廣東的“南大門”,加快融入長江經濟帶,對于提升郴州區域競爭力、促進中部地區聯動崛起、打造湖南“南增長極”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近年來,郴州按照“產業布局,全面發展”的思路,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轉型發展,推進“林中之城,休閑之都”和國際化、現代化開放城市建設。中央實施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制定《關于依托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指導意見》和《長江經濟帶綜合立體交通走廊規劃》等支持政策。特別是提出的建設綜合立體交通走廊、創新驅動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全面推進新型城鎮化、培育全方位對外開放新優勢、創新區域協調發展體制機制等重點任務將為郴州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力,帶來新機遇。
(一)立體綜合立體交通走廊建設,將加速郴州交通大提質。長江經濟帶發展提出,“建設綜合立體交通走廊,發展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制定了《長江經濟帶綜合立體交通走廊規劃》,加快融入長江經濟帶,能使郴州市有機會成為綜合交通樞紐城市。當前興永郴贛東西鐵路已納入國家中長期鐵路網規劃,郴州機場建設已破土動工。下一步,要重點抓好桂新、臨連、黃長等“三縱三橫”高速公路網絡建設,完善站場和物流中心建設,打造蘇仙段耒水航道改造和資興市長盈頭綜合港區,做好郴州—資興(桂陽、永興、宜章)、宜章—臨武、郴州—衡陽(韶關、贛州、永州)等城市軌道綜合交通規劃工作。
(二)創新驅動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將加速郴州產業大提質。郴州產業大提質中提出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化、高技術產業高端化、優勢傳統產業品牌化、產業空間布局科學化,構建以“結構合理,特色鮮明,低碳綠色,核心競爭力強”為特征的現代產業體系建設目標,與長江經濟帶產業升級提出的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推進信息化與產業融合發展、培育產業集群、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提升現代農業與特色農業發展水平高度契合,這將為郴州產業大體制提供很多機會和更大的動力,也將為郴州在長江經濟帶建設中掀起新一輪高潮。
(三)全面推進新型城鎮化將加速郴州城市大提質。長江經濟帶發展,按照沿江及集聚、互助協作、因地制宜的思路,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優化城鎮化布局和形態,增強城市可持續發展能力,創新城鎮化發展體制機制,目標是全面提高長江經濟帶城鎮化質量,這要求郴州要以更高的起點、更大的氣魄、更快的節奏推進新一輪城市大提質。這也與郴州市提出的著眼國際化建設新郴州的戰略部署遙相呼應,也使郴州在新一輪城鎮化建設中獲益,提升郴州城鎮化率,將市城區建成一個達100平方公里,100萬人口規模的中等城市,構建完善“郴資桂、郴永宜”大十字城鎮群的新型城鎮化發展,實現交通同網、城鎮同建、產業同心、環境同治、城鄉統籌目標。
(四)培育全方位對外開放新優勢,將加速郴州對接“珠三角”。郴州對外開放,這是湖南首個先行先試政策試點城市,在“十一五”時期就編制和實施了對接珠三角的總體規劃,把對接珠三角作為對外開放最重要的戰略舉措,主動接納珠三角的經濟輻射,并取得實效,2017年郴州實際利用外資17.1億美元,增長12.8%,到位內資547.2億元,增長16.8%。郴州是中部地區對接港澳的最前沿,是珠三角產業轉移進入中西部地區最直接、最便捷的通道之一,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將使郴州在全省甚至中西部地區經濟布局中的重要地位進一步凸顯,甚至形成東部沿海地區和中西部地區過渡帶、長江開放經濟帶和沿海開放經濟帶結合部的“水、陸、空”綜合交通運轉便捷城市。
(五)創新區域協調發展體制機制,將加速郴州融入“長株潭”。長江經濟帶建設,將著力打造建設區域互動合作機制、推進一體化市場體系建設、加大金融合作創新力度、建立生態環境協同保護治理機制、建立公共服務和社會治理協調機制。這對郴州的意義重大,無論是向南對接珠三角,還是向北融入長株潭,都需要在政府協商、知識產權保護、信用體系建設、資源開放共享等各方面形成區域聯動,創新區域協調發展機制將使郴州兩邊受益,形成社會經濟發展南北通透的局面,進而助推郴州高質量發展。
(一)地理區位獨特。2013年11月,習近平在湖南考察時指出,希望湖南發揮作為東部沿海地區和中西部地區過渡帶、長江開放經濟帶和沿海開放經濟帶結合部(簡稱“一帶一部”)的區位優勢,抓住產業梯度轉移和國家支持中西部地區發展的重大機遇,提高經濟整體素質和競爭力。郴州毗鄰廣東,靠近港澳,位于東部沿海地區和中西部地區過渡帶中間,是長江以南中國的中心地帶,是長江開放經濟帶和沿海開放經濟帶對接的“咽喉”,是湖南發揮“一帶一部”作用的橋頭堡,戰略地位顯著,有著獨特的區位優勢。
(二)自然資源豐富。郴州素有“竹木之鄉”和“有色金屬之鄉”的美譽,香菇、方足布、玲瓏茶、東江魚、臨武鴨、龍須草等,馳名全國。全國礦產資源豐富,現已發現的礦產達110種,已探明儲量的有7類70多種,潛在價值達2,600多億元,鎢、鉍儲量在全世界排名第一位,錫、鋅分列全國第三、第四位,全市煤炭儲量10億噸,是華南能源的重要供應地;水能蘊藏量170萬千瓦,是聯合國小水電基地之一,特別是近期聲名鵲起的臨武通天玉,是繼黃龍玉和臺山玉之后,我國新發現的又一優質石英巖玉髓資源,已經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
(三)交通條件便利。郴州歷來被稱為“楚粵之孔道”,鐵路方面,京廣鐵路和京廣高鐵貫穿全境,另有四條地方鐵路成枝狀向東、西南側展開,擁有全國鐵路客運郴州站、高鐵郴州西站兩個火車站。公路方面,京珠高速、106國道、107國道、京港澳高速公路、京港澳高速公路復線、長莽高速等縱貫南北,夏蓉高速、郴資桂、郴嘉高等級公路橫臥東西,構成立體交通網絡,形成了四通八達的交通格局。
(四)政策優勢明顯。郴州擁有擴大開放良好的政策,穩定的機制,成熟的經驗,是全國首批沿海產業轉移重點承接地,也是華中經濟圈、華南經濟圈、紅三角經濟圈多重輻射地區。郴州是湖南首個先行先試政策試點城市,早在2007年4月,郴州就被國家商務部正式授予“加工貿易梯度轉移重點承接地”稱號,當前湖南省與廣東省,以湖南郴州市和廣東韶關市為主要合作區域,建設湘粵開放合作試驗區正在積極推進。
(一)郴州市融入長江經濟帶面臨的挑戰。目前,郴州融入長江經濟帶建設面臨以下突出問題:一是在發展戰略上統籌協調不夠。省里對融入長江經濟帶的研究、相應的規劃和方案也還未正式實施,郴州市這塊的工作還沒有進入實質性階段,缺乏市級層面強有力的統籌協調;二是在推進力度上相對不足,郴州市最近幾年一直都在打造開放型城市,但是它開放開發程度仍舊不如衡陽、長沙,岳陽等城市,在推進融入長江經濟帶的力度上也存在不足;三是在轉型升級上程度不夠。與低水平礦產資源開發相伴隨的就是經濟結構的單一化,雖然郴州市近年來一直都在經濟結構轉型升級上下功夫,但是效果不很明顯,與更好地融入長江經濟帶仍有差距;四是在基礎設施建設上相對滯后,南北向交通雖有鐵路連通,但缺少橫向一體化的鐵路、公路干線,內河航道尚未開啟,物流信息網絡尚未完全互聯互通,還未形成東西橫向出海的綜合運輸大通道。
(二)其他城市融入長江經濟帶的優勢。在中國版圖上,長沙、岳陽、武漢同屬長江經濟帶中部重點城市,跟郴州基本同屬一條縱軸線上,分析它們融入長江經濟帶的優勢對郴州具有很重要的借鑒意義。一是區位優勢。位于中國腹地中心、江河交匯處都是華中地區和長江中游的經濟、科技、教育和文化重鎮,長江沿岸首批對外開放城市、也是臨長江口岸城市、國家對外開放一類水運口岸和海峽兩岸貨運直航港口;二是交通優勢。所處水系發達,是各大河流的匯集處,外接長江黃金水道,沿長江可上達重慶、下抵上海各港埠,還可輻射國際港口,具備水陸一體,江海聯運的綜合優勢,鐵路和高速公路密集貫穿全境,空港建設規模和質量不斷提升,已具有水陸空一體,江海聯運的綜合交通優勢;三是產業優勢。酒店、餐飲、旅游等傳統服務業發展穩健,現代物流、金融保險、創意產業等現代服務業生機勃勃,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協調發展的格局初步形成,以鋼鐵化工、環保產業、汽車及電機產業、電子信息及生物醫療產業、食品產業等為重點,形成了相當規模的產業聚集區,也是中南地區重要的石化產業基地、航運物流基地、電力能源基地、長三角優質農副產品供應基地;四是開放優勢。2014年武漢和長沙招商引資總額分別達到了2,765億元和316.5億元,分別同比增長61%和17.1%,實際利用外資52.5億元美元和2.7億美元,分別同比增長18.1%和18.9%,簽約引進項目有重大突破,對外投資國際工程承包擴大到更多國家和地區。口岸平臺和機制建設不斷加強,運輸團隊加快建設,港澳水運直航實現常態運營。
(一)發揮區位優勢,打造長江經濟帶邊際區域核心。郴州距長株潭區域、珠三角中心區域等核心競爭城市300多公里,按照經濟學家的研究原理,300公里范圍內必將崛起一個區域性中心城市,形成了郴州獨特的區位優勢,這樣的區位優勢,再加上成型的立體交通網絡,郴州融入長江經濟帶、對接珠三角、承接沿海產業向中西部梯度轉移具有重要意義。因此,郴州應定位為聯系長江經濟帶武漢、長沙中心區和珠三角發達經濟區的樞紐,放大兩者經濟輻射,著力打造長江經濟帶的接壤珠三角邊界核心區,形成郴州經濟發展的驅動力。
(二)繼續解放思想,打造長江經濟帶開發承接洼地。既要繼承和運用好我們已經有的解放思想成果,將這些年探索的路子、改革的辦法、獲得的啟示變成前進的寶貴財富,全面準確把握新常態下的特征、規律和機遇,不斷產生解放思想的新成果,走出一條有別于外地的新常態發展路子;又要放開手腳,大干事業,搶抓國家推進長江經濟帶建設,設立廣東自貿區等戰略機遇,利用珠三角產業轉移進入中西部地區最直接、最便捷的通道優勢,用好先行先試政策,以產業承接促進產業轉型,加強園區平臺、物流平臺、會展平臺和區域合作平臺建設,扎實推進湘南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建設,擴大筑巢引鳳效應,當好湖南開放崛起的排頭兵。
(三)調整產業結構,打造長江經濟帶優勢產業高地。郴州經濟受困于礦業經濟,資源價格行情不好,臨武、永興縣等著名礦產原產地經濟將被動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提出的創新驅動,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正是郴州化被動為主動、延升產業鏈條,破解礦業經濟困局的契機。要依托農業資源優勢,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推進現代農業向集約化、產業化發展。要持續推進有色金屬產業轉型升級,突出發展精深加工,促進有色金屬產業向價值鏈高端發展。要大力培育電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先進制造、節能環保、文化創意、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用好省里扶持寶石產業發展政策,加快郴州寶石產業園建設,推進臨武通天玉等潛力巨大的寶石產業發展。
(四)創享“休閑之都”品牌,打造長江經濟帶重要旅游節點。郴州是“中國旅游優秀城市”、“中國溫泉之鄉”、“港澳臺后花園”、“國家森林城市”。在東部沿海地區和中西部地區過渡到長江開放經濟帶和沿海開放經濟帶結合部,擁有獨一無二的旅游資源:“天下第18福地蘇仙嶺”、“湘南洞庭東江湖”、中國生態第一漂“東江生態漂流”、“國家地質公園飛天山”、“國際狩獵場五蓋山”、“世界洞穴奇觀萬華巖”、“動植物基因庫莽山森林公園”、“江南內蒙仰天湖”、“高山草原臨武通天山風景區”等。這些年,郴州把旅游從山水旅游的定位提升為休閑城市定位,著力創響“林中之城,休閑之都”品牌,著力建設一批景點景區,使郴州旅游的市場影響力不斷擴大,知名度、美譽度不斷提升,郴州成為最受廣東人喜愛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在粵港澳、長株潭以及東部沿海等地都具備了一定的品牌號召力。當前,郴州要利用機遇,創造特色,做大、做強、做精,引進戰略投資者,重點開發中心城區、大東江景觀帶、莽山、汝城溫泉、臨武通天山風景區等五大區域旅游資源建設,形成溫泉旅游、莊園旅游、休閑健身旅游、文化旅游四大形態,將郴州打造成長江經濟帶和大華南地區重要旅游節點城市。
主要參考文獻:
[1]郴州市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2]謝真越.郴州市瑪瑙山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方案[J].現代礦業,2015(1).
[3]李翠軍.武漢在湖北長江經濟帶新一輪開放開發中的地位和作用[J].城市,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