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少兵
【摘要】目的 旨對高血壓患者誘發心血管事件的危險因素進行系統探討,以期為降低高血壓患者心血管事件發生率提供更多的參考與借鑒。方法 選取2016年1月~2017年2月間筆者單位收治的高血壓且提供有效隨訪的患者200例作為研究對象。對照組112例未發生心血管事件;研究組將88例發生心血管事件;并就誘發心血管事件的危險因素進行分析。結果 研究組中BMI、高血壓家族史與對照組對比分析,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吸煙、飲酒、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對兩組高血壓患者的心血管事件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LDL-C、HDL-C、血漿纖維蛋白原、尿酸、尿蛋白、TG、TC、ApoA、Cr水平與對照組指標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Logistic回歸分析發現:血漿纖維蛋白原、尿酸和尿蛋白高、LDL-C、Cr、TC是血壓患者誘發心血管事件的可變高危因素。結論 高血壓家族史、BMI、LDL-C等是誘發心血事件的重要因素外,Cr、TC、尿酸、尿蛋白也是誘發心血事件的主要危險因素,且血漿纖維蛋白原也是另外一種不被學界關注的誘發心血管事件的高危因素
之一。
【關鍵詞】高血壓;血漿纖維蛋白原;危險因素;心血管事件
【中圖分類號】R544.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22..02
目前,學界對高血壓是誘發心腦血管疾病的主危因素業已形成統一認識;同時,學界也會高血壓誘發心血管事件的其他高危因素也在進行著不同的探索與研究。我國高血壓發病率高達21%~25%左右;約有80%以上高血壓患者存在一種或多種誘發心血管事件的高危因素,這也說明,我國高血壓患者患心血管事件的機率也隨之增加。因此,系統地研究高血壓患者誘發心血管事件的高危因素則是有效降低高血壓患者心血管事件發生率的重要課題。本文就高血壓患者誘發心血管事件危險因素進行臨床隨訪研究。現將隨訪研究結果予以詳盡報告。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2017年2月間筆者單位收治的高血壓且提供有效隨訪的患者200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93例,占46.5%,女107例,占53.5%;年齡30~73歲,平均年齡(58.9±4.6)歲;對200例高血壓患者進行了12~18個月有效隨訪,平均隨訪時間(14.2±0.7)個月。根據隨訪結果,將112例(56.0%)未發生心血管事件者作為對照組;將88例(44.0%)發生心血管事件患者作為研究組。組間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排除標準
(1)伴惡性腫瘤患者;(2)嚴重內分泌疾病患者;(3)精神疾病患者;(4)嚴重臟器功能不全者;(5)無法配合隨訪者。
1.3 方法
對兩組研究資料的臨床各項生化指標進行檢測、記錄;并就其高血壓家族史、BMI、吸煙、飲酒、生活習慣、年齡、性別等統計分析。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高血壓患者基礎資料與心血管事件發生分析
研究組中的88例高血壓患者的BMI、高血壓家族史與對照組對比分析,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吸煙、飲酒、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對兩組高血壓患者的心血管事件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臨床生化指標與心血管事件發生分析
研究組患者LDL-C、HDL-C、血漿纖維蛋白原、尿酸、尿蛋白、TG、TC、ApoA、Cr水平與對照組指標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誘發高血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可變危險因素分析
將血漿纖維蛋白原、尿酸、尿蛋白、HDL-C、LDL-C、Cr、TC作為自變量;將患者是否發生心血管事件作為因變量。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最終結果提示:血漿纖維蛋白原、尿酸和尿蛋白高、LDL-C、Cr、TC是血壓患者誘發心血管事件的可變高危因素。見表3。
3 討 論
目前,學界業已將高血壓家族史、不良生活習慣、肥胖、高脂血癥、年齡等作為高血壓發病的主要因素,且將其作為誘發心腦血管疾病的主危因素進行了系統的研究。研究發現:高血壓與各類心血管事件發生的關系為正相關關系。也有學者提出,一旦高血壓患者存在多種高危因素時,往往這些高危因素會在彼此影響、彼此作用下進一步加大誘發心血管事件概率。也有學者提出:高血壓疾病對動脈粥樣硬化加速具有促進作用,當高血壓患者發生心血管事件后,其心血管疾病則會進一步加重高血壓患者病情。因此,系統地研究高血壓患者誘發心血管事件的高危因素
則是有效降低高血壓患者心血管事件發生率的重要課題。
本文研究結果提示:研究組中的88例高血壓患者的BMI、高血壓家族史與對照組對比分析,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吸煙、飲酒、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對兩組高血壓患者的心血管事件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LDL-C、HDL-C、血漿纖維蛋白原、尿酸、尿蛋白、TG、TC、ApoA、Cr水平與對照組指標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Logistic回歸分析發現:血漿纖維蛋白原、尿酸和尿蛋白高、LDL-C、Cr、TC是血壓患者誘發心血管事件的可變高危因素。該研究結果說明:血漿纖維蛋白原是在傳統高血壓誘發心血管事件高危因素的另一因素。
研究發現:血漿纖維蛋白原為肝臟合成的一種凝血因子,該凝血因子在人體內的濃度與血漿黏度、血小板聚集性之間存在重要的相關性,且血漿纖維蛋白原還是影響炎癥與血栓存在的重要臨床指標之一。分析發現,高血壓患者一旦伴有的心血管危險因素越多,其體內血漿纖維蛋白原的濃度則呈現出上升趨勢;一旦血漿纖維蛋白原濃度達到一定的水平時,極易引發高血壓患者出現血管栓塞性疾病。該研究結果也在本文研究中得到了進一步的證實。因此,高血壓患者在積極改變原有不良生活方式的基礎上,也要通過有效、對癥的臨床治療來降低自身的血壓、血脂水平,通過科學合理的體育鍛煉、飲食以及藥物治療等干預,則可以有效降低高血壓患者心血管事件發生概念。
綜上所述,高血壓家族史、BMI、LDL-C等是誘發心血事件的重要因素外,Cr、TC、尿酸、尿蛋白也是誘發心血事件的主要危險因素,且血漿纖維蛋白原也是另外一種不被學界關注的誘發心血管事件的高危因素之一。
參考文獻
[1] 陳海梅,符二妹,符春女,等.2186例老年高血壓患者發生心血管
事件的危險因素分析[J].解放軍醫學院學報,2018,39(4):152-155.
[2] Kotbi S,Mjabber A,Chadli A,et al.Correlation between the plasma fibrinogen concentration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severity in Morocca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Prospective study[J].Ann Endocrinol (Paris),2016,77(5):606-614.
[3] Kleber ME,Delgado G,Grammer TB,et al.Uric Acid and Cardiovascular Events:A Mendelian Randomization Study[J].J Am Soc Nephrol,2015,26(11):2831-2838.
[4] 王惠敏.高血壓患者誘發心血管事件的可變危險因素討論[J].基層醫學論壇,2014,18(08):1011-1012.
[5] 蔡 婷,黃曉玲,曾雁冰,等.中國居民高血壓的危險因素Meta分析[J].現代預防醫學,2015,42(5):831-836.
本文編輯:劉欣悅